郭鳳
嚴格來說,忠誠是倫理學的范疇,廣義上指對所發誓效忠的對象真心誠意、盡心盡力,沒有二心。忠誠度就是一個人或者團體、組織、政黨對某一個理念的認同程度。
一、黨員干部忠誠度的涵義
黨員干部忠誠度,是政黨認同在黨內的反映,是建立在對黨的性質、宗旨、綱領和路線的堅定信念,對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科學認識和對人類社會美好未來的追求上。
黨員干部忠誠度首先體現在黨員干部在對黨的理想信念、宗旨、綱領和路線的理解深度和認同程度。“對黨忠誠要害在‘絕對兩個字,就是唯一的、徹底的、無條件的、不摻雜任何雜質的、沒有任何水分的忠誠”。簡單來說,我們都知道黨員干部要堅定共產主義理想信念,但有人堅信,也有人質疑,更有甚者,可能已經入黨多年,但從未認真考慮過這一問題。
黨員干部忠誠度還體現在黨員干部對黨的理論、黨的歷史、黨的方針政策的了解、掌握程度。黨員干部忠誠度還體現在行為層面。堅定不移信仰共產主義理想信念、高度認同黨和人民事業者,必然忠誠于黨、忠誠于人民,必然執著于黨和人民的事業,無怨無悔地奉獻自己的力量。
黨員干部對黨忠誠還體現在對待群眾、對待權力的態度上。習近平同志指出,“對掌握刀把子、槍桿子、印把子、筆桿子、錢袋子的同志,要在對黨忠誠上有嚴格要求”,我們的黨員干部手中掌握著一定的資源和權力,更應該在忠誠度修養上堅持經常性,堅持長期性。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之所以反復強調對黨忠誠問題,既是從黨的性質和宗旨出發,更是從歷史和現實的教訓出發的。聯系到周永康、薄熙來、令計劃、郭伯雄、徐才厚等負面案例,他們的共性是口是心非、陽奉陰違,搞幫派、搞小圈子,把對黨忠誠變成了對個人、對團伙忠誠,甚至把別人行賄送錢看成是“忠誠”。顯然,他們不但把“忠誠”二字玷污了,而且嚴重扭曲了。這樣的情況,實際上在一些黨員領導干部身上也有體現,非常值得警惕。
二、不同歷史時期黨員干部忠誠度的體現
我們黨90多年的歷史中,一代又一代共產黨人不惜流血犧牲,靠的就是對黨忠誠的堅定信念。
第一、對黨忠誠是忠貞不屈,堅如磐石的革命氣節。李大釗、
方志敏、江姐、劉胡蘭這些革命先烈舍生忘死的氣魄和堅如磐石的意志,激勵著一代又一代共產黨人為黨的事業無私奮斗。
第二、對黨忠誠是排除萬難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的忘我精神。
在不同的歷史時期,這種忘我的精神有不同的體現。體現在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萬里長征;體現在犧牲自己血肉之軀,為戰友打開的勝利之門;體現在寧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慶油田;體現在面對災難,眾志成城共渡難關的團結精神。
第三、對黨忠誠是踐行黨的宗旨,盡職盡責的無私奉獻精神。
這種無私奉獻體現在了親民愛民、艱苦奮斗、科學求實、迎難而上、無私奉獻的焦裕祿身上;體現在了“做官先做人,萬事民為先”的鄭培民身上,體現在了新時期全國縣委書記的好榜樣廖俊波身上。
我們黨在90多年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奮斗歷程中,高度重視黨員干部的忠誠問題。對黨忠誠是黨性的核心和靈魂, 是黨的戰斗力和凝聚力的根本保證。新形勢下一些黨員干部在價值取向和行為方式上的模糊性,導致忠誠的規范作用面臨嚴峻挑戰。國際形勢變化的考驗,在社會轉型中各種復雜問題的考驗,面臨著黨員隊伍整體性新老交替的考驗都擺到了我們黨員干部的面前。
三、黨員干部要切實提高忠誠度修養
2014年5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曾引用諸葛亮《兵要》中的話“人之忠也,猶魚之有淵”來說明黨員干部對黨忠誠的極端重要性。后邊還有一句“魚失水則死,人失忠則兇”。這兩句話的意思是:人有忠誠的品德,就好比魚有了水。魚離開水就會死掉,人失去忠誠的品德就很危險。那么黨員干部如何提高忠誠度修養呢?
第一,堅定理想信念,補足精神之鈣。堅定理想信念不會一勞永逸。因此,著重在“常”、“長”二字上下功夫,注重經常,長期堅持,持之以恒。
第二,抓好思想理論建設這個根本。首先要不斷加強理論武裝。
要深入開展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的教育,尤其要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使干部真正領會貫穿其中的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堅定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防止在西方憲政民主、“普世價值”、“公民社會”等言論的鼓噪下迷失方向,防止在封建迷信和宗教的影響下失去自我。其次,必須及時回答現實生活中的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
第三,抓好黨性教育這個核心。抓好黨性教育,要把歷史,特別是學習黨的歷史作為教育的重要內容,教育和引導黨員干部從黨的歷史中獲取智慧和力量。
抓好黨性教育,要把黨章作為教育的重要內容,教育和引導黨員認真學習黨章、自覺遵守黨章。“黨章是黨的總章程,集中體現了黨的性質和宗旨、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黨的重要主張,規定了黨的重要制度和體制機制,是全黨必須共同遵守的根本行為規范。黨章就是黨的根本大法,是全黨必須遵循的總規矩。在各級黨組織的全部活動中,都要堅持引導廣大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自覺學習黨章、遵守黨章、貫徹黨章、維護黨章”。靠制度和規范促進理想信念確立。用好的制度來保證黨員、干部不想、不敢、不能腐敗,通過體制創新消除腐敗現象產生的土壤和條件。
抓好黨性教育,要把群眾觀點宗旨觀念作為教育的重要內容,教育和引導黨員干部牢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權力觀、事業觀。習近平同志指出“衡量一名共產黨員、一名領導干部是否具有共產主義遠大理想,是有客觀標準的,那就要看他能否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能否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能否勤奮工作、廉潔奉公,能否為理想而奮不顧身去拼搏、去奮斗、去獻出自己的全部精力乃至生命。能不能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是檢驗領導干部黨性是否堅強、作風是否優良的首要標準。密切聯系群眾還是脫離群眾,不僅是態度問題、感情問題,更是政治立場、政治本色問題,關系到黨的生死存亡。列寧說:“我們需要的是能夠經常同群眾保持真正的聯系的黨,善于領導這些群眾的黨”,“最嚴重最可怕的危險之一,就是脫離群眾。"應該說世界上任何一個執政黨都希望長期執政,但能不能長期執政,不是取決于這個執政黨的主觀意志,而是取決于人心向背。endprint
第四,抓好道德建設這個基礎。德乃立身之本、為官之要,領導干部要把立德擺在首要位置。現實當中,一些黨員干部包括領導干部失德現象嚴重,臺上道貌岸然、臺下烏煙瘴氣,戴著假面具、成為“雙面人”,在群眾中造成惡劣影響。黨員干部必須懂得,當了官不等于品行過關,職務高不等于境界就高,一定要把立德、修德、踐德作為終身課題。
立德,首先要明大德,就是理想信念這個大德。一個黨員干部過得硬,首先理想信念過得硬,缺失精神之“鈣”的干部遲早會出問題。這就需要黨員干部始終牢記入黨時立下的誓言,把對馬克思主義、共產主義的崇高信仰,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堅定信念作為終身追求,不管走多遠都不能忘了共產黨人為什么而出發,不管遇到什么困難都不能丟掉共產黨人的靈魂,自覺加強黨性修養、增強政治定力,鑄牢理想信念這個“主心骨”,使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真正刻骨銘心。
加強道德建設,共產黨人要學以立德。
學以立德,首先要學習優秀傳統官德思想。學以立德,其次要學習共產黨人的光輝榜樣。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學以立德,還要認真學習自覺遵守黨的各項規章制度。自覺加強黨性修養,增強黨的意識、宗旨意識、執政意識、大局意識、責任意識,切實做到為黨分憂、為國盡責、為民奉獻。
加強道德建設,共產黨人要儉以養德。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當今,少數黨員干部公款消費、大吃大喝、鋪張浪費、驕奢淫逸,嚴重損害了黨員干部形象,更是離勤儉要求越來越遠,引起了群眾的強烈不滿。我們共產黨人一定要牢記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牢記共產黨人的神圣使命,做到立身不忘做人之本、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權不謀一己之私,做勤儉節約的踐行者,做反對鋪張浪費的倡導者,以共產黨人的“清廉”凝聚起全國人民共同富裕的信心。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中央紀委二次全會上重要講話精神,堅持勤儉辦一切事業,堅決反對講排場比闊氣,堅決抵制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大力弘揚中華民族勤儉節約的優秀傳統,大力宣傳節約光榮、浪費可恥的思想觀念,努力使厲行節約、反對浪費在全社會蔚然成風。
加強道德建設,共產黨人要行以彰德。行以彰德,就是要求我們黨員干部模范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模范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從現在做起,以模范道德實踐做全民的表率。作為共產黨人,更要率先垂范以實際行動彰顯道德情操和人格魅力,做社會主義道德的示范者、誠信風尚的引領者、公平正義的維護者。
第五,加強忠誠度修養就是要在各方面守住底線。
底線是不可逾越的警戒線、是事物質變的臨界點。一旦突破底線,就會出無法接受的壞結果。
慎獨、慎微是古代先賢修身的好傳統,對共產黨人也具有重要意義,其中的關鍵是要把握好一個“獨”字、一個“微”字。所謂慎獨,就是在獨處之時能夠反躬自省、謹言慎行、一絲不茍。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要把慎獨作為一種操守、一種品格、一種風骨,讓慎獨的意識像影子一樣伴隨左右。所謂慎微,就是要在細微之處能夠保持警惕、警覺、警醒,不以善小而不為,不以惡小而為之。小節上把持不住,就會“溫水煮青蛙”,小毛病演變成大問題。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要牢記“從善如登,從惡如崩”的古訓,以“吾日三省吾身”的精神警醒自己、鞭策自己,防微杜漸、警鐘常鳴,嚴防一念之差、一時糊涂,嚴防不知不覺變質,不斷增強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
黨員干部提高忠誠度修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能畢其功于一役。這是因為,實踐在發展,認識在深化,理論在創新,黨在不同時期會對黨員干部的忠誠度提出不同的具體要求。還因為,我們領導干部的忠誠度每天面臨著現實生活的考驗,或資產階級意識形態對共產主義思想的挑戰,或資本主義制度與社會主義的對抗,或社會轉型期各種矛盾交織對黨的領導的影響,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一些經濟理念對我們堅守的政治信條的沖擊等。因此,黨員干部提高忠誠度修養一直在路上。
本課題為山東省委黨校十八屆六中全會專項研究課題。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