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紀鵬飛
干貨滿滿梁山專用車論壇看點頗多
本刊記者 紀鵬飛

去年下半年GB1589-2016實施之后,產業結構調整及轉型升級速度明顯加快。國內載貨汽車及專用車市場格局發生巨變,與此同時,在競爭加劇的形勢下,企業經營、管理、技術升級等方面將迎來全新的挑戰。各專用汽車產業基地也高瞻遠矚、積極尋求產業轉型。
為促進行業轉型升級,推動我國專用汽車產業集群快速發展,由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專用車分會、梁山縣人民政府、漢陽專用汽車研究所共同主辦,《專用汽車》雜志社、梁山縣專用汽車行業協會、天津大覺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聯合承辦的“2017中國(梁山)專用汽車產業發展高峰論壇”于9月16日在梁山縣水滸大酒店舉行。
本屆論壇正值第十三屆中國梁山專用汽車展覽會前夕,吸引了來自湖北隨州、四平、湖南等專用汽車產業基地、一汽、東風、柳汽等主機廠、專用汽車企業、物流企業、零部件、新聞媒體以及武漢市道路運輸協會和武漢物流協會代表團共計400余人參加。國家認監委實驗室與檢測監管部主任喬東、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李洧、交通部公路科學研究院副總工程師張紅衛、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首席經濟師王遠鴻、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專用車分會秘書長/漢陽專用汽車研究所所長高國有、中機車輛技術服務中心副總工程師耿磊、中國重汽副總裁劉培民、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物流金融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楊靖潔、山東省汽車行業協會秘書長郭金娜、山東省物流與交通運輸協會秘書長侯鵬、山東管理學院教授/山東省汽車工程學會專家委員會主任馮晉祥、中共梁山縣委書記賈治阜、中共梁山縣委副書記/縣長侯典鋒等領導出席了本屆論壇。

喬東

李洧
近年來,隨著國民經濟和基礎設施建設的迅猛發展,專用汽車也得到了飛速發展,但是當前經濟發展仍存在著很多不穩定的因素。今年上半年,全球經濟保持“四低”態勢,全球經濟復蘇超過預期,各國宏觀政策趨于收緊,大宗商品市場震蕩加劇,地緣政治風險多點凸顯,經濟運行穩中有升。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首席經濟師王遠鴻透露,上半年,我國經濟GDP增速超預期,服務業、市場銷售、就業形勢基本穩定,消費物價低于預期,凈出口的貢獻轉正,經濟形勢大好。
與此同時,當前經濟面臨很多問題:一是世界經濟復雜性、不穩定性、不確定性進一步凸顯。國際政策變動的不確定,貿易保護主義不斷加劇,地緣政治等沖擊不斷;二是供需兩側回升動能仍然不強,供求關系持續改善的循環尚未有效建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任務艱巨,實體經濟發展面臨多種制約,有效需求增長受到較多制約;三是經濟金融風險交織聯動,宏觀政策在多重目標間平衡難度加大。金融風險不斷暴露對監管協調提出了更高要求,房地產市場結構性矛盾加大了調控難度,部分工業品價格波動將加大預期管理難度;四是就業、社保等領域承壓,民生保障難度有所加大。行業和地區走勢仍在分化,部分地區和群體就業形勢仍然嚴峻,部分民生領域問題突出。
對于下半年的經濟走向,王遠鴻表示經濟增速將穩中趨緩。得益于國家深入推進“三去一降一補”,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振興實體經濟,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加快推進關鍵性改革,以“一帶一路”戰略引領高水平對外開放,對下半年整體經濟形勢將產生重大利好。投資增速止升回跌,消費增速穩中有升,出口增速明顯回落,工業回升動力不足升,物價水平小幅上漲,專用汽車行業外部發展環境利好。
王遠鴻的觀點也得到了高國有的證實。他表示得益于宏觀經濟穩中向好,經濟發展的穩定性、協調性和可持續性增強,主要指標好于預期,專用汽車經濟性市場需求穩中有增。上半年八大類專用車累計生產117.65萬輛,同比增長31.69%,接近2015年全年的產量。運輸類半掛車產品需求在多重因素疊加影響下大幅增長,工程類專用車產品在經歷了幾年的低谷期后終于觸底反彈。
“今年專用車行業總體延續2016年四季度火爆的需求態勢,工程類產品在國家宏觀經濟建設投資的大環境下出現小陽春,半掛物流車輛依舊增長迅猛。”高國有透露,與上半年市場的火爆相比,下半年專用汽車行業情況存在著很多不確定性,政策性市場需求快速釋放,同時逐步升級的行業管理抑制產能生產。一方面GB7258的實施會進一步推高重型運輸類及危化品類產品的運輸價格,另一方面環保督查等政策的持續性決定淘汰落后產能,杜絕低成本、低價競爭的關鍵。專用汽車市場迎來類似2010年4萬億的市場盛宴,但這也會加速市場需求的透支,生產企業應謹慎投入,預防新一輪市場寒冬。
如今,高強度鋼、鋁合金等輕量化材料越來越多地應用在專用車上。車輪、集裝箱、板簧等部件也越來越多地應用輕量化材料,而且成果豐厚。

在下午舉行的車輛輕量化技術與產品應用分論壇上,安鋼副總經理郭世寶、原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教授級高工王立耀、揚州引江蓬帆副總經理吳永根、泰安大明總經理呂世輝和盛潤汽車危化品事業部總經理楊彬,分別從原材料、加工和專用車生產等角度,詳細介紹了高強鋼、側簾車、歐美鋁合金專用車應用、高強鋼加工和專用車輕量化的應用現狀和發展前景。
長久以來,汽車用鋼中的板材(包括熱軋板、冷軋板和鍍層板)是生產汽車的最主要原材料。如今,為達到汽車的輕量化要求和節能減排的目標,專用汽車所采用的材料必須自重輕。在這一點上,工程塑料、鋁鎂合金等新材料較占優勢。安鋼集團作為國內最早進入專用車輕量化應用的鋼鐵企業,在材料研發領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安鋼副總經理郭世寶認為,在輕量化和推動安全的趨勢下,高強度鋼板的應用日益廣泛,比例也不斷提高,但同時也帶來了一定的困難。隨著強度的不斷提高,鋼材的可塑性就會變差,這就給成型帶來了困難。安鋼目前已經著手750MPa的高強度鋼材料,擴大高強鋼在專用車的應用。泰安大明總經理呂世輝也從高強鋼加工的角度,介紹了大明在專用車領域高強鋼加工領域的優勢和相關設備,引起與會者的高度關注。
除了高強鋼之外,鋁合金、軟篷布也是本次論壇關注的熱點。原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教授級高工王立耀在會上用大量的圖片介紹了歐美鋁合金材料在專用車的應用。早在2004年鋁合金材質的半掛車、自卸車和粉粒物料運輸車等就已經投入使用,足足領先中國十幾年。揚州引江蓬帆副總經理吳永根介紹了側簾運輸車技術途徑探討。對于廂式車的減重,國外更多的是采用側簾的方式,一方面方便卸載貨物,另一方面車身自重減輕了不少。作為歐洲最常見的掛車類型之一,側簾車和普通的廂式掛車非常類似,且擁有廂式車沒有的優點。廂體能封閉,能防雨防塵,由于兩側由簾布封閉,側面簾布自重顯著比廂式掛車輕,整車比廂式車要輕1000~1500kg,側面簾布平整,風阻系數小,更易印刷圖案和品牌廣告,車型更美觀。簾布可以快速拉開,叉車可在側面裝卸,因而裝卸效率高是它最大的賣點之一。吳永根透露,側簾廂式車在歐美等發達國家和地區已經得到廣泛的應用,隨著國家法律法規等方面的支持,國內對側簾車的需求量將會大增,從GB1589的實施可以看到,中國專用車在走歐洲的道路,而歐洲側簾廂式車的現在恰恰是中國廂式車的未來。
在車輛輕量化技術與產品應用分論壇上,山東盛潤汽車危化品事業部總經理楊彬作為梁山專用車輕量化領域的龍頭企業在會上做了經驗分享。據楊彬透露,山東盛潤從企業轉型以來,一直致力于輕量化領域的研究。目前在輕量化領域實現了三個方面的突破:一是從單一材料到多元化材料,輕量化材料從高強鋼逐步擴大到鋁合金、玻璃鋼、鋁塑板、硬質塑料等;二是從單一部件到多個部件,從最初的罐體、閥類,到橡膠懸掛系統、輪轂、真空胎等;三是從單一車型到全覆蓋,從最初的危化品運輸車到壓力容器領域實現了車型全覆蓋。緊跟行業發展的主流,集中優勢產品,有所為有所不為,市場銷量實現大幅增長。
這幾年智能網聯、大數據等深刻地變革著物流行業。當降低成本、提高生產效率的競爭發展到一定程度之后,企業競爭的焦點開始由生產領域轉向流通領域。世界經濟貿易一體化趨勢的加速發展,導致了現代物流這一貨運流通領域全新理論與技術的不斷發展和創新,高新技術的突飛猛進和計算機信息網絡的日益普及,促使傳統物流正在不斷向現代意義上的物流轉變。
在下午同期舉行的物流與交通運輸發展分論壇上,中物聯物流金融委副秘書長楊靖潔、山東五征研究院院長丁傳杰、山東鑼響董事長羅公祥和交通部公路科學研究院高級工程師張學禮分別就物流行業現狀、城市配送用車、技術產品升級和牽引車與掛車之間機械、電器連接的相關政策予以了剖析和解讀。
中物聯物流金融委副秘書長楊靖潔認為,我國交通基礎設施和運輸裝備不斷改善,為公路運輸市場的快速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也使公路貨運運輸的平均運距不斷延長。我國公路運輸行業正處于快速發展的成長期,在國民經濟運行和增長中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同時確定了我國貨運業未來的發展趨勢,繼而帶動我國專用車市場的迅速發展。楊靖潔認為,未來幾年我國專用汽車行業將朝電動化、智能化、信息化和輕量化四個領域發展,希望專用車企業早作準備。
近些年,快遞運輸行業的興起也帶動了城市干線物流的發展。山東五征研究院院長丁傳杰透露,在城市配送領域,得益于排放標準的進一步升級和電商等發展,高端輕卡已經成為市場發展的主流趨勢。城市配送車型呈現寬體化、大動力發展特點,容量大、拉貨多、裝卸貨方便的車型更加受到用戶的青睞。與此同時,輕卡專用車細分化將會愈加明顯。近期受關注較高的輕卡專用車之一是冷鏈物流輕卡,得益于專賣生鮮食品電商發展,人們對生鮮食品品質要求也日漸嚴格。十部委聯合發文促進冷鏈運輸健康發展,2016~2017年輕卡冷藏車的需求將呈現大幅度增長;同時,用輕卡底盤改裝各類專用車如城市配送托盤專用車、環衛類專用車、混凝土攪拌車、LED 廣告車等都會在未來需求擴大。
在干線物流領域,有這樣一家企業,2009年銷量勉強過百,但到2016年銷量突破13000輛僅僅只用了8年時間,這家企業就是山東鑼響。山東鑼響以倉柵、欄板、骨架和自卸半掛車四款產品進入萬輛俱樂部,產銷量居山東省第一,倉欄半掛車全國第一,并且在行業首次嘗試自動化電泳涂裝線、立體式車庫,首次發布標準化車型,批量化制造、模塊化生產。山東鑼響發展究竟有何秘密?其董事長羅公祥認為,對產品質量的嚴苛把關是其成功的關鍵因素。 目前專用車制造企業發展理念受“大而全”、“小而全”的思想影響,盲目追求車型種類齊全,滿足各類客戶需求。習慣于自成體系、自我服務,裝備落后,工藝簡單,造成企業大而不強、全而不精的現狀。服務質量和效率極低。鑼響汽車已經完成了掛車耐用到輕量化再到智能化的轉變,在兩類半掛車產品上擁有35項國家專利設計,推動專用汽車向高端、高質量、國際化標準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