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寧文祥 編譯
更小的車型 更大的機遇
本刊記者 寧文祥 編譯

全球城市化趨勢日漸明顯,歐洲的情況也不例外,雖然歐洲經濟水平相對發達,但是他們的城市化進程也在加速。為了應對日趨明顯的城市化進程,歐洲最大的掛車企業施密茨(Schmitz Cargobull)進入了競爭激烈的卡車車身市場。
全世界已經有超過一半的人口生活在城市地區,而且每個星期就會有大約150萬人成為新的城鎮人口,城市化已成為全球面臨的最緊迫的問題之一。運輸和物流的發展空間不僅存在于發展中國家,歐洲的大城市群同樣也如此。
為了減少噪音、污染和交通堵塞,倫敦、巴黎或羅馬這樣的大城市開始逐漸限制商用汽車進城。一些歐洲國家的首都正在考慮全面禁止使用柴油驅動的商用汽車。
對于這個問題,巴黎的解決方案是建設一個新的配送中心,這將極大地減少在城市里行駛的重型貨車的數量。根據了解,巴黎全新的配送中心將能滿足多式聯運的需求(Multimodal Logistics ),該中心將通過鐵路接收貨物,并以電動或混合動力汽車的形式將貨物進行配送。這樣,傳統意義上卡車和掛車的組合將會被取代。巴黎市長安妮·伊達爾戈表示將投資5800萬歐元把巴黎建設成“物流門戶”,這樣能迫使歐洲的汽車生產企業重新思考城市貨物運輸的理念。

說到重型貨物運輸和運輸工具,我們不得不提到歐洲知名的運輸設備供應商施密茨。施密茨將自己定位成一個多樣化的解決方案提供商,能夠覆蓋整個供應鏈的各個環節,從離開工廠倉庫到配送全流程覆蓋。
在電子商務驅動下,“最后一英里”的重要性已經逐漸體現出來,施密茨希望通過傳承幾十年半掛車制造的經驗,成為城市輕量化城市運輸車輛的設計專家。
改變城市運輸的傳統方式的做法也許是大膽的,但是從目前的城市發展態勢看,似乎沒有其他選擇。許多歐洲城市已經讓運輸企業的半掛車在郊區將貨物卸載,然后將貨物轉運到更小、更環保的汽車才讓其進入居民區。
這樣的改變就孕育了大量的市場商機。為了不失去這樣一個機遇,施密茨公司迅速做出反應,重新調整其位于柏林的工廠,目的是可以迅速為卡車提供配套,服務于OEM和售后市場。調整后,施密茨的柏林工廠就可以提供所有干貨廂式車所需要的配套,安裝在由大眾、梅賽德斯-奔馳、依維柯和福特等公司提供的底盤上。
施密茨認為進入卡車車身市場并不是一項倉促的工作。他們表示,在決定市場戰略之前,施密茨對德國和歐洲的電子商務和家庭配送市場進行了十分深入的研究。
施密茨進入該市場的結果是相當明顯的。在最近的一段時間里,德國的線上銷售平均每年增長8%,包裹出貨量平均增長了5%。根據預計,到2020年德國每年將有大約38億個在線包裹被運送,這幾乎是人均5次。
施密茨認為在歐洲,德國將繼續引領電子商務熱潮,其次是英國、法國和荷蘭。目前,意大利在電子商務領域雖然落后,但這種情況隨時有可能改變。
施密茨預計,從2014年到2023年施密茨輕型商用車部門的業務每年將平均增長5%,這其實是電子商務發展的結果。大多數客戶還將使用傳統的貨車,在2016年僅在德國就銷售了12萬輛貨車,不僅德國,整個歐洲各國對于卡車車身的需求都將是巨大的。
在這12萬輛貨車中,大約有8.5萬輛是卡車企業直接出廠帶有密閉廂體的車型。除此之外,大約還有3.5萬輛貨車是需要在底盤加裝上裝的,這就是施密茨所看中的市場。施密茨保守估計,這3.5輛需要上裝的貨車中,大約有1.6萬輛是標準的廂式車,有4000輛是冷藏廂式車。而這些市場在德國長期是被一些中小型的專用汽車企業所占據,大型的企業并未涉足該領域,這就給了施密茨一個絕佳的市場機遇。
看到了市場機遇后,施密茨以令人驚訝的速度建立了一套供應系統。這套系統可以在客戶下訂單兩個星期內提供完整的零部件供給。施密茨還向媒體表示他們新的戰略目的并非搶奪當地中小企業的業務。施密茨表示,這將增加這些中小型企業的工作量,并提供新的收入來源。
從銷售的角度來看,施密茨已經找到了三種進入市場的方式——通過廂式車經銷商,車身制造商和自身的銷售網絡。施密茨預計多達70%的德國汽車制造商將轉而使用施密茨的配件包,還有30%的企業預計將保留自行采購的配件。
據了解,施密茨全新的卡車車身零部件將通過施密茨的在線網站EPSO進行處理。施密茨的1300個服務站的網絡也準備好應對這些全新的挑戰。目前相關的培訓也在緊鑼密鼓中進行,以確保施密茨的售后能力適用于更小的市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