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地震局,河南 鄭州 450007)
上市公司股權激勵問題探討
張振坤
(河南省地震局,河南 鄭州 450007)
股權激勵機制在解決委托代理問題和吸引穩定人才方面有著傳統激勵制度無法比擬的優勢。本文在股權激勵基本理論基礎上對我國上市公司的股權激勵的現狀進行了分析,指出我國上市公司的股權激勵中所存在的問題并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相應的對策。
上市公司;股權激勵
隨著市場經濟改革的逐漸深入,國內大部分企業不斷的嘗試著使用不同的股權激勵方案來盡可能的提高公司收益與效益。2006年股權分置改革是上市公司高管薪酬改革進程的一個重要的政策,對上市公司的發展起著變革性的影響。之后,國內又頒布一系列法規來規范股權激勵,股權激勵被越來越多的上市公司所采用,從2007年到2015年,共有1300多家上市公司制定了相關的股權激勵計劃。然而,在那些實施股權激勵的上市公司中,并不是所有的公司都得到了業績的提高,因此,上市公司的業績是否受股權激勵機制的影響成為了研究和關注的焦點。
股權激勵是指公司的管理者或者工作人員在其所在企業規定的任職期間,被企業授予一定的股票或其他與股票相關的權益,從而使其不單單只是雇員,還是企業的所有者。上市公司通過制定實施長期的股權激勵機制,可以達到激勵和留住核心人才的目的。
我國股權激勵的興起相對來說較晚,金融市場的開放相對國外而言也相對滯后,市場的真正規范發展從2006年才開始,到現在為止也只有十年的時間。
早期的研究與實證大多數都表明我國上市公司在早期的股權激勵所產生的效應較弱。2006年后上市公司相繼開始嘗試著進行股權激勵的相關方案,歷經2007年與2008年的股市的虛高和宏觀經濟走低導致的股市大跌之后,國內這兩年的股權激勵也受到了不小的影響。近年來中國的股權激勵市場,伴隨著股權分置改革的完成和相應的法制法規的健全而逐漸的走向了成熟。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上市公司結合自身的成長階段和實際情況,選擇不同的股權激勵方案。最為顯著的是,2014年到2015年伴隨著國家的政策上的相關改革方案的出臺,“改革牛”與“創新牛”成為公眾所關注的焦點,不僅提高了人們對市場上的信心,金融市場也受到促進和發展,從而促使相關上市公司的股價快速提升,進而更大程度上促進了上市公司的股權激勵方案的實施與未來公司的發展,從以下圖表中也可以分析我國上市公司近年來股權激勵的發展狀況。

表1 2007年到2015年公布股權激勵方案的公司數量情況統計
數據來源:2016年巨潮資訊,同花順。

圖1 各年公布股權激勵預案的上市公司數量趨勢
圖1和表1,可以看到2008年之后的幾年股權激勵公布預案的家數持續縮減,企業自身和監管部門都放緩股權激勵,同時受宏觀大環境的影響,企業大多數都是對股權激勵持觀望的狀態,但是隨著而后的宏觀經濟逐漸好轉,我國的經濟也慢慢趨于穩定,人們對市場的態度也漸漸變得理性。諸多的企業都開始積極的采取不同的有效的股權激勵措施,并且成功的方案也逐漸增多。在2014年到2015年,在相關的改革政策的激勵下,金融市場的復蘇與繁榮,間接帶動著上市公司股權激勵方案的制定與實施。
從公司的實際控制人的權力來看,在股權激勵規范出現的前期,在中國市場相關國有企業率先進行了試水,在市場趨于成熟后,越來越多的民營企業快速的接受并實施了相關的股權激勵方案,從實施的先后次序上來看,最近幾年,股權激勵實施的主力逐漸變成了民營企業。見表2和圖2。

表2 部分企業實際控制人公布的各年實施情況統計
數據來源:2016年巨潮資訊,同花順。

圖2 部分企業實際控制人公布的各年實施情況統計

圖3 方案實施趨勢圖
從圖3中可以看出2011年的實施趨勢有所下降,其主要的原因是因為股權激勵方案發布至當時的時間相對較短,一些企業仍然停留在“還未實施”的狀態,但是在最近幾年內,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和市場的完善,上市公司在不斷制定與實施股權激勵方案,值得關注的是2014年和2015年突然驟增的上市公司公布的股權激勵方案的家數,結合當時的市場狀況分析,可以分析出股權激勵的實施與相關的國家政策和市場的穩健發展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從而間接反映了資本市場的發展狀況對其有一定的影響。
(一)股權激勵模式單一
三種常見的激勵模式在我國較為常見,業績股票、虛擬股票、股票期權。但是國內的上市公司股權激勵模式主要是集中在股票期權這種模式下,如圖4中所顯示,在這種激勵模式下,公司的管理人員薪酬在一定程度上是依靠證券市場上的相關股票的價格上漲,這樣會使公司相關管理人員在乎的是公司股票價格的變化,而非公司真正的經營狀況,使得激勵的作用不能得到相應的發揮。其實施效果很大部分是依賴于證券市場的有效性,但是現在我國的證券市場還屬于弱化市場,對上市公司的各種信息反映不明顯,并且經常性出現上市公司的業績與現股價不相吻合的情況,也因為其存在著很多的投機性的因素,從而造成了較為大幅的波動。另一方面,由于相關機構監管的不合理,存在企業在盈余管理的同時操縱股價的行為、內幕交易、虛構利潤等現象,也間接的削弱了股權激勵方案的成效實施。股權激勵模式的單一化與證券市場的較為弱化的有效性大大降低了股權激勵方案的實施效果。

圖4 股權激勵模式分布圖
(二)上市公司內部治理結構不完善
我國證監會在2005年的12月份發部了《上市公司的股權激勵管理辦法》中提出了對擬實施股權激勵的公司的治理結構的要求,可是提出的要求沒有得到有效的實施,仍然存在著公司內部治理結構的缺陷。一方面,部分公司的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等內部治理機構不完善,很多公司存在經理人與董事會成員身份重疊的問題,導致董事會實質上并未獨立于經理層和控股的股東,這就使得多數公司存在著經營者自己為自己制定激勵方案的情況,股權激勵方案很難起到原有的激勵作用。另外,由于股權激勵方案的推行會使相關的管理者在企業所獲的利益增大,也增大了相關管理者的道德風險的可能性。正是由于公司缺乏有效完善的內部治理機制,從而使得大股東難以受到較為有效的監督與約束。
(三)管理者業績考核指標體系不完善
上市公司在日常經營中,賦予了管理者諸多的權利,但是公司缺少薪酬與考核的組織或者機構,考核與績效的體系不夠全面,不能夠對管理者的工作結果和相關能力做出相應的客觀評價,對股權激勵的效用起到了一定的限制與抑制的作用。股權激勵的實施,間接性的使得經營者的收入直接與股票價格或股權價格的變動有關。但在現實中,二者的變動不單單取決于經營者所做出的努力,同時還受如宏觀經濟、市場環境、自然環境等其它的外部因素變化的影響,這樣使得股價無法為經營者的經營與管理水平和努力程度提供較為準確的反饋。我國上市公司對經營者的績效測評,大多數側重于經營者對企業經營管理的絕對業績,而不是比較業績,使得在針對不同的行業和不同規模的企業時,相關的激勵出現了巨大差別。對那些規模較小但處于成長階段的高新技術型的企業來說效果較為明顯,但對于規模較大、且處于成熟階段的傳統企業來說,其股價也相對穩定,管理人員的努力對提升所處企業的股價的效果不明顯。這些都是我國上市公司在對管理者業績考核中所存在的股權激勵問題。
(四)監督機制不健全
相關的股權激勵制度在被上市公司實施的同時,公司需要其對各自所在的公司的資產現狀與日常經營的業績進行準確的評估,以此作為一定的參考來確定給予管理者股票期權的額度和時間。但是關于一個企業所經營的業績和資產現狀的準確性的評估,基本上是受制于相關的會計事務所等其他中介機構的執業水平和職業道德。與此同時,一些管理者如果想以非正常的方式為自己牟取利益時,此時企業所委托的相關會計事務所等中介機構是需要對其管理者的行為給予抑制的,從而來保護委托者、公司的所有者和投資人的利益。可是在我國,存在著一些中介機構未能客觀公正地進行評價與鑒定等的業務活動。相關的會計事務所被委托后審計的財務報表不能真實的反映出企業被審計階段內的實際狀況,這不單單影響著證券市場的發展,也制約著股權激勵制度方案的實施。
(一)實施股權激勵模式多元化
我國大部分的上市公司都集中選取了股票期權作為公司股權激勵模式,較為單一。還有很多的激勵模式可供選擇,建議相關企業盡量嘗試引入業績股票、虛擬股票、股票增值權等模式進行股權激勵,股權激勵模式的引入中可以將其市場、行業、公司排名等因素由大到小逐個分析并設置一定的比重,這樣可以使行權的價格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也具有一個可調整的范圍,這樣不僅能提高實施的效用也使得薪酬更加符合市場的趨勢。同時,上市公司需要將自身的需要和激勵的方式相結合,進行不斷的嘗試和總結。例如東方鋯業(002176)采用的股權激勵方式為股票價值和高級管理層經濟收益向相結合,這種激勵模式較為新穎,可能不被廣泛流傳,但是,我們還是應當對股權激勵進行創新,這樣我國上市公司才能在實施股權激勵的過程中發現更多的問題,從而建立完善的股權激勵制度。
(二)完善上市公司內部治理結構
企業的內部管理是一個企業長期發展的根本,上市公司需要對內部治理結構進行規范,只有對管理者加強監管,這樣才能把相關的道德風險降到最低。當上市公司在進行激勵時,應該先完善企業內部的管理結構與制度。一般的薪酬待遇與股權激勵方案有著天壤之別,因此,股權激勵案不單單需要上市公司股東大會批準,還應該多與公司外部的評價機構溝通并分析其意見,不應該只是董事會對方案批準后就實施。公司內部的治理結構需要進行完善,需要在其內部建立有效的監督考核機構對其股權激勵的對象進行監督和約束,建立不同的制度如獨立董事制度、薪酬監督委員會等等,用以牽制和相互制約,從而使決策的透明度增加。除此之外,健全監督體系不止需要公司從內部健全其制度,也需要政府在不同的政策或相關機構上予以支持,可以單獨設置一個公司治理結構的監察機構,從行政方面對其進行監督,從而達到是上市公司的監管體系得以健全。
(三)設立完善的考核指標
企業在對激勵方案設計時應盡量的多選取與自身有關的元素作為股權激勵的設計指標,從而設計出符合自身的模式。同時企業在完善其內部制度時,也要評估實施激勵計劃之后,將會產生的相關費用對公司的經營結果有怎樣的影響,并且細致的分析相關費用所受影響的一些因素,以此來確定當實施激勵方案后企業的未來幾年中經營業績不會因此而有所下降。對激勵對象的業績考核也是保障激勵效果的一個重要的部分,其對管理層的考核應全方面且系統化,如上市公司相關的財務指標與非財務指標兩者兼有。適當的引入其他的一些計量方式,例如經濟增加值(EVA)、投資報酬率等相關的考核指標,這樣可以使考核更加公正、全面和合理,同時也給企業所有者的利益一個強有力的保障,也使得企業的業績與所激勵的對象之間的關系更加清晰的顯現在委托人的視野中,使股權激勵的效果更好。
(四)強化對中介機構的監管
針對會計師事務所等機構的現存狀況,應當采取以下措施:第一,完善注冊會計師行業自律和監管制度。第二,從西方發達國家的發展歷程中吸取經驗和教訓,對非審計服務的監管應當予以加強,明確聲明外部的審計師在向委托人提供審計服務的同時不得提供除審計業務以外的內容,并且在有關的規定中細致的列出那些可能影響審計獨立性的非審計服務。第三,對審計的收費應該加強管理,同時對其審計所產生的費用進行披露。上市公司在審計費用和其他費用上應該細致化、具體化,并加以披露,這樣可以讓公司的所有者可以獲得較為準確且獨立的審計報告,也為企業的相關決策提供較為有用的參考。
[1] 范合君,初梓豪.股權激勵對公司業績倒U型影響[J].經濟與管理研究,2013,(2):74-82.
[2] 李增泉.激勵機制與企業績效——項基于上市公司的實證研究[J].會計研究,2000,(1):66-75.
[3] 劉廣生.我國上市公司實施股權激勵的效果[J].中國軟科學,2013,(7):74-83.
[4] 曹軍.中國上市公司股權激勵特征研究[J].中國總會計師·月刊,2013,(11):51-52.
[5] 李海浩,徐志平.金融危機下中國上市公司高管層股權激勵的思考與變革[J].南方論刊,2009,(8):6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