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衛忠
腹針聯合梅花針治療原發性失眠的臨床療效觀察
沈衛忠
目的對原發性失眠患者中實施梅花針方案以及腹針方案聯合治療的價值進行分析。方法研究以2014年1月—2016年12月進入我院的原發性失眠患者作對象,選取其中的79例分析,隨機分組,常規組40例實施艾司唑侖方案,治療組39例實施梅花針方案以及腹針方案聯合治療,并且觀察兩組患者療效。結果常規組40例患者治療后,有效率 75.00%,治療組 39 例是 94.87%(P< 0.05)。結論當原發性失眠患者接受治療時,實施梅花針方案以及腹針方案聯合治療療效顯著,可提升患者疾病改善水平。
腹針方案;原發性失眠患者;梅花針方案;臨床效果
原發性失眠患者大多病因復雜,同時病情遷延,選擇中醫治療方案是改善其疾病的主要措施,而聯合實施梅花針方案以及腹針方案可使其療效提升[1]。為評價梅花針方案以及腹針方案聯合治療的價值,通過抽取79例2014年1月—2016年12月進入我院的原發性失眠患者進行研究,期待提升其療效,介紹如下。
研究以2014年1月—2016年12月進入我院的原發性失眠患者作對象,選取其中的79例分析,隨機分組。常規組40例,年齡28~97歲,平均(49.4±11.22)歲;男性15例(37.50%),女性25例(62.50%);病程:14 d~4年,平均病程(1.17±0.27)年。治療組39例,年齡24~85歲,平均(50.2±12.45)歲;男性14例(35.90%),女性25例(64.10%);病程:18 d~4年,平均(1.20±0.31)年,兩組原發性失眠患者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依據2016年國家中醫管理局頒布的《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2](不寐)和1993年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頒布的《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3](失眠)制訂如下:
(1)輕者入寐困難,或寐而易醒,醒后不寐,重者徹夜難眠。晨醒過早,白天昏沉欲睡,睡眠不足6 h。(2)常伴有頭痛,頭昏,心悸,健忘,多夢等癥。(3)經各系統和實驗室檢查未發現異常。(4)有反復發作史。
(1)不符合不寐診斷標準。(2)抑郁癥或重度焦慮癥患者。(3)合并心腦血管疾病、肝、腎,造血系統等嚴重危及生命疾病的患者。(4)妊娠患者。
1.2.1 治療組實施梅花針方案以及腹針方案聯合治療 (1)所用器械有:一次性針灸針(規格0.30×40 mm、0.30×25 mm;廠商:環球牌蘇州針灸用品有限公司)、雙頭梅花針(環球牌蘇州針灸用品有限公司出品)。(2)實施梅花針治療,選擇部位及穴位:頭部各經、任督二脈、背部兩側膀胱經、手足各井穴。手法:中度手法,即平補平瀉法,沿經脈來回扣刺,對每個穴位分別進行中度叩刺,使局部皮膚潮紅不出血即可,1次/2 d[4]。(3)腹針治療,選取引氣歸元穴中脘、下脘、氣海、關元四穴、及腹四關外陵(雙)和滑肉門(雙)、氣穴(雙)、氣旁(雙)。采用仰臥位,外露腹部,常規消毒后直刺0.5~1.0寸,行平補平瀉手法,留針30 min,每日1次,10次1療程,共治療3個療程,療程間休息2天。(4)如果患者出現“肝火擾心”問題,需加以針刺行間穴、俠溪穴;如果患者出現“心脾兩虛”問題,加刺足三里穴、心俞穴以及脾俞穴;如果患者出現“陰虛火旺”問題,加刺腎俞穴、照海穴、心俞穴以及三陰交穴;如果患者出現“痰熱內擾”問題,加刺曲池穴、豐隆穴以及內庭穴;如果患者出現“心膽氣虛”問題,加刺內關穴、丘墟穴以及心俞穴。諸穴皆以“虛補實泄”原則針刺,1次/d,30 min/次;每周5次,連續3周。
1.2.2 常規組40例實施艾司唑侖方案 給予患者服用艾司唑侖(山東信誼制藥有限公司生產,規格1 mg/片),每次1~2片,與睡前服用,1次/d,連續口服30 d。
依據1993年版《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5],及2016年版《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6],治療失眠標準制訂如下:患者治療后,其睡眠時間已經達到健康狀態,不僅夜間睡眠時間已經超過6 h,而且還達到深度睡眠,為治愈;其睡眠時間已經延長,不僅夜間睡眠時間的增加量超過3 h,而且睡眠深度也增加,為顯效;其睡眠時間已經有所延長,但是夜間睡眠時間的增加量未達到3 h,為有效;其睡眠時間并無變化,而且失眠問題加重,為無效。
研究中相關數據的處理通過SPSS 20.0統計軟件進行,計量資料采用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表示,采用χ2檢驗,如果P<0.05,則表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常規組40例患者治療后,有效率75.00%(30/40),治療組39例是94.87%(37/39)(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選擇不同治療方案后效果(n / %)
隨著人們經濟壓力以及工作壓力的不斷加重,出現失眠問題的患者數量也增加,原發性失眠患者不僅睡眠質量差,而且還可能會誘發腦中風、高血壓病以及頭痛等,因此其后果嚴重,及時治療對于改善患者睡眠以及其預后效果非常重要[7]。原發性失眠患者接受治療時,主要措施有心理治療方案以及應用催眠類藥物等,均可使其失眠程度減輕,但是長時間用藥可能會有依賴反應形成,所以應用范圍受限,部分醫師則將研究視角轉向于中醫方案。
中醫學中,原發性失眠即為不寐,其致病因素有個人因素如身體因素、精神心理因素、工作生活學習壓力、不良嗜好及多種社會因素,均會導致發病,而出現“腑臟不調”“氣血失和”“陰陽失交,陽不入陰”等病理改變,選擇梅花針以及腹針進行聯治,可使其病情緩解[8]。通過對患者頭部各經、任督二脈、背部兩側膀胱經、手足各井穴、進行梅花針中度叩刺,不僅能夠達到“絡通神寧”的效果,而且還能夠實現“神智清明”以及“陰陽平衡”目標。腹針治療,通過發揮其安全性以及無痛性優勢,在對“平補平瀉”方案以及“虛補實泄”方案合理應用的基礎上,使患者臟腑組織中的氣血得到有效調節,不僅能夠“滋補肝腎”,而且還可以“益氣安神”。而2種方案聯合實施,則可使交通陰陽,引陽氣入陰,神有所藏,不寐之癥自除。
綜上所述,當原發性失眠患者接受治療時,實施梅花針方案以及腹針方案聯合治療療效顯著,可改善患者失眠狀況。
[1] 林龍華,項洪艷,金亞蓓,等. 腹針治療圍絕經期失眠療效觀察[J]. 上海針灸雜志,2015,34(5):438-439.
[2] 奎瑜,趙靜,梁建衛,等. 腹針治療博彩從業人員痹證相關性失眠的臨床分析 [J]. 世界中醫藥,2014,9(5):630-631,633.
[3] 肖艷,李世林,周娟英,等. 腹針配合中藥貼敷涌泉穴治療中老年女性失眠32例[J]. 內蒙古中醫藥,2014,33(16):81.
[4] 師懷堂. 中醫臨床新九針療法[M].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0:373-375.
[5]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 中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S]. 2016.
[6]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 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S]. 1993.
[7] 梁永瑛,郭艷明,馮輝,等. 頭針配合梅花針叩刺治療失眠癥的臨床研究 [J]. 中醫藥學報,2015,43(1):70-72.
[8] 李全,呂曉琳,尹洪娜. 頭針叢刺配合梅花針叩刺治療心膽氣虛型失眠的臨床研究[J]. 中醫藥信息,2015,33(4):55-58.
Clinical Observation on Abdominal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Plum Blossom Needle in the Treatment of Primary Insomnia
SHEN Weizhong TCM Department, Xinkai Street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Nantong Jiangsu 226010, China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value of the combination 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primary insomnia.MethodsFrom January 2014 to December 2016, 79 cases of primary insomnia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s objects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40 cases of regular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estazolam, 39 cases of the treatment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plum needle scheme and abdominal needle acupuncture,efficacy in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ere compared.ResultsAfter treatment,the effective rate of 40 patients in regular group was 75.00%, 39 patients of treatment group was 94.87% (P < 0.05).ConclusionWhen the patients with primary insomnia are treated, the combined treatment of the plum needle scheme and the abdominal acupuncture scheme can improve the treatment effect, and promote improvement of disease.
abdominal acupuncture; patients with primary insomnia; plum needle scheme; clinical effect
R244
A
1674-9316(2017)22-0107-02
10.3969/j.issn.1674-9316.2017.22.053
江蘇省南通市新開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醫科,江蘇南通 226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