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州市國土資源局 龔西征 張 瓏 郭 丹
浙江湖州:綠色礦山發源地
——奮力當好礦產資源管理領域踐行“兩山”重要思想樣板地模范生
□ 湖州市國土資源局 龔西征 張 瓏 郭 丹
編者按
2005年,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州調研考察首次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在這重要理念引領下,湖州市在全國率先提出并積極致力于綠色礦山建設。10多年來,湖州綠色礦山建設管理工作經歷了“前期摸索、試點先行、以點帶面、全域推進”4個階段,形成了具有地方典范意義的“湖州樣本”,值得學習借鑒。
▲ 2006年6月23日,浙江省綠色礦山創建工作現場會在湖州召開
2005年8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州調研考察時,首次提出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湖州在礦產資源管理領域堅持以“兩山”重要思想為引領,在全國率先提出建設綠色礦山。十多年來,湖州綠色礦山建設管理工作歷經了“前期摸索、試點先行、以點帶面、全域推進”四個階段,制定出臺了一系列規范性文件,形成了“創建—認定—管理”一整套完整的工作體系和符合湖州自身發展的特色做法,為全國綠色礦山建設提供了經驗。2010年10月,國土資源部首批綠色礦山評選會在湖州成功召開,湖州新開元碎石有限公司等礦山企業向全國發起了“綠色礦山建設倡議”;2013年9月,全國礦產勘查開發管理處長培訓班在湖州成功舉辦,與會各省開發處、儲量處處長考察了國家級綠色礦山湖州新開元碎石有限公司;2014-2017年,湖州連續四年應邀出席中國國際礦業大會等國家級會議作綠色礦山建設典型經驗介紹;2016年10月,湖州被國務院列為全國綠色礦業發展示范區;2017年3月,湖州在全國率先發布了綠色礦山建設地方標準。湖州已成為全國綠色礦山建設的地方典范,為全國提供了具有借鑒意義的“湖州樣本”。
湖州堅持“在保護中開發和在開發中保護”的原則,大力開展礦產資源開發秩序整頓,促進礦業經濟轉型升級,2005年《湖州礦產資源總體規劃(2005-2015年)》提出了建設“綠色礦山”的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新路子。
1.建設“綠色礦山”的背景
浙江湖州作為東部經濟發達地區,礦業經濟一度作為支柱產業,歷史上最高峰有礦山1000多家,年開采量1.64億噸,礦產資源無序開發,山體破損、礦山粉塵污染、水污染嚴重,社會矛盾突出,為徹底改變現狀,加快湖州生態環境建設,湖州以“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重要思想為引領,以“四鐵”精神(鐵的決心、鐵的措施、鐵的手段、鐵的紀律)堅決整治礦山“小、散、亂”,加快礦山的關閉整合力度,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重拳整治礦山污染。在完成礦產資源開發秩序整頓后,礦產資源開發利用如何做?湖州率先提出建設綠色礦山,堅持走生態優先的綠色礦業發展之路。
▲ 浙江省重點項目“敢山煤礦廢棄礦井治理”開工典禮現場
2.總體規劃明確“綠色礦山”內涵
湖州是國土資源部礦產資源總體規劃編制試點市。2003年8月,全國礦產資源規劃實施工作會議代表到湖州市進行現場考察。湖州在系統總結第一輪規劃編制和實施經驗的基礎上,認真研究制定了《湖州市礦產資源總體規劃(2005-2015年)》第二輪規劃,本輪規劃在上一輪規劃“禁采區關停,限采區收縮,開采區集聚”“三區”理論創新的基礎上,將“礦山自然生態環境保護與治理”作為專門章節納入規劃文本,首次在規劃中提出“綠色礦山”概念,明確了“綠色礦山”的內涵,將“五化標準”建設綠色礦山、實現資源利用集約化、開采方式科學化、生產工藝環保化、企業管理規范化、閉礦礦區生態化作為重要內容,拉開了礦山自然生態環境建設新的一頁。
3.政府主導建設“綠色礦山”
2005年12月,湖州市政府出臺了《湖州市人民政府關于創建綠色礦山的實施意見》(湖政發〔2005〕81號),正式提出了創建綠色礦山的指導思想、總體目標、綠色礦山基本條件,明確了綠色礦山9個基本條件,將規劃提出的綠色礦山“五化”內容進一步細化成24項具體標準。湖州按“照證照齊全、管理規范、誠信守法、規模經營、自愿申報”的原則,分建筑石料、石灰石、膨潤土三類,選擇湖州新開元碎石有限公司青山礦、鹿山塢礦業有限公司鹿山塢礦、中國南方水泥有限公司大煤山礦等7家礦山企業作為試點,編制了建設方案,采取“一年試點先行”“三年全面實施”的步驟,大力推進綠色礦山建設。試點積累了有益的經念,樹立了典型,發揮了示范引領作用。
湖州按照全面創建綠色礦山的目標,通過采取制定規劃、出臺政策性文件和建立管理機制舉措,逐漸形成了綠色礦山建設一整套完整的制度體系。
1.四輪規劃提供頂層設計
1999年,湖州在全國率先編制了《湖州市礦產資源保護與開發利用規劃》第一輪規劃,首次提出了“分區管理”理念,調整優化礦山布局,禁采區的礦山一律在規劃期限內關閉,有序推進開采區礦產資源開發整合,提高集約化、規?;?、生態化水平,礦山開發“低、小、散、亂”狀況徹底改變,建筑石料礦山數減幅達91%,單個礦山年平均開采規模由不足10萬噸提高到130萬噸以上,為綠色礦山建設創造了條件?!逗菔械V產資源總體規劃(2005-2015年)》第二輪規劃,把“打造綠色礦山”作為一個章節,納入規劃文本,明確了綠色礦山內涵。《湖州市礦產資源總體規劃(2011-2015)第三輪規劃提出“全面實施綠色礦山建設工程,將綠色礦山創建作為新設礦山的準入條件之一,凡具備綠色礦山建設條件的礦山都必須按要求創建綠色礦山,至“十二五”期末創建率達到70%以上,累計建成各級綠色礦山50個以上,基本形成全市綠色礦山格局”的總體目標。2016年,全國礦產資源規劃(2016-2020年)將湖州列為全國綠色礦業發展示范區試點。《湖州市礦產資源規劃(2016-2020年)》第四輪規劃將“國家級綠色礦業發展示范區建設”單獨列為重要一章,從全面提升綠色礦山建設水平、全面優化礦業布局結構、全面推進礦山生態環境修復、穩步推進工礦廢棄地復墾利用工程、增強礦業開發對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力、構建完善綠色礦業發展長效機制六大方面做了詳細規定,并計劃到2020年全市綠色礦山建成率達到100%,建成礦業轉型升級示范區、綠色礦山建設標準化示范區、礦地綜合利用示范區、礦山和諧誠信示范區和礦山科技進步示范區。
2.四個文件提供制度供給
2005年出臺了《湖州市人民政府關于創建綠色礦山的實施意見》,全面系統提出了綠色礦山的9個基本條件,明確了“制定創建方案、加強環境保護、實行邊開采邊復綠、優化產品結構、提高資源開發利用率、建立長效機制”等24項建設標準。2009年出臺了《湖州市鼓勵綠色礦山創建實施辦法》,明確獲得市級以上綠色礦山稱號的礦山企業在有效期限內礦產資源優先配置、可享受資金補助、治理備用金返還等優惠政策,充分調動礦山業主的創建積極性。特別重申礦山企業是綠色礦山建設的第一責任人,提升政企共建綠色礦山的自覺。同時,提高礦山行業準入門檻,要求新建礦山必須按照綠色礦山標準進行規劃、設計和建設,老礦山加快轉型建設,限期達到綠色礦山標準。2013年出臺了《湖州市市級綠色礦山管理辦法》,在2005年《關于創建綠色礦山的實施意見》的基礎上,在原先“五化”基礎上,將創建內容優化調整為“依法依規辦礦、資源綜合利用、開采方式科學、企業管理規范、生態環境保護、水土保持有效、企業形象提升”7個方面、38條建設要求,全面優化了綠色礦山建設各方面指標,完善了綠色礦山申報驗收條件、申報驗收程序、驗收認定程序等規定。2014年出臺了《持證礦山潔化綠化美化標準(試行)》,再次明確了“辦公區、開采區、生產區、運料道路(系統)、碼頭區、生活區、企業環境”7個方面的22項潔化、14項綠化、17項美化標準。
3.四項機制確保有效實施
▲ 省廢棄礦井治理試點——湖州開發區敢山煤礦廢棄礦井治理項目
湖州2016年開始著手研究制定綠色礦山建設地方標準,2017年3月發布了全國首個綠色礦山建設地方標準——《綠色礦山建設規范(DB3305/T40-2017)》,進一步完善了綠色礦山建設的標準體系,綠色礦山創建和評價考核有了標準依據。
1.標準編制的依據
首先是有思想基礎。湖州成為全國首個地市級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后,社會廣泛凝聚生態共識,全市上下充分認識到建設綠色礦山既是建設生態文明的現實需要,也是實現礦業轉型升級和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特別是廣大礦山業主思想觀念已從“要我建”轉變為“我要建”。其次是有制度基礎。湖州出臺的四個政策性文件,為綠色礦山建設提供了政策依據,已經形成了一整套符合湖州特色的綠色礦山建設制度體系。此外還有實踐基礎。經過十多年“四個階段”的探索實踐,湖州綠色礦山建設已經有了廣泛的實踐經驗,涌現出了湖州新開元礦石有限公司、康誠石礦(湖州)有限公司、南方水泥有限公司(大煤山礦)等一批建筑石和水泥用石灰石國家級綠色礦山先進典型,這些樣板礦山企業在開采方式、資源利用、環境保護、生態修復、企業管理等方面有了較為成熟的經驗和較好的效果。截至目前,湖州綠色礦山建成率達到90%以上,已累計建成各級綠色礦山72家,其中“國家級綠色礦山”8家,省級綠色礦山23家,國家級綠色礦山在全省占比38%。
2.標準的主要內容
在標準總體設計上,分三大塊內容,共七個方面50項指標,是十多年來綠色礦山建設的升華。標準詳細規定了綠色礦山的范圍與定義、內容與要求、認定與監管等,涵蓋了礦山企業開發利用礦產資源的全過程,重點突出了四個方面要求:以合法規范為主的基本要求;以“開采方式、資源利用、環境保護、生態修復”四個方面為主的資源環境要求;以管理和形象為主的企業管理要求;以“認定程序、監督管理”為主的認定監管要求。在標準指標設計上,標準具有50項細(量)化的指標,各項指標都有明確的量化要求,操作性強。如“基本要求”里規定了11項具體指標,可一一對照;“資源環境要求”里規定了20項指標,特別在環境保護方面,引用了多項如環境空氣、地表水環境、噪聲排放等行業國家標準,有明確的環保達標標準指數規定,量化指標如固體廢棄物處置率達到100%,礦山粉塵濃度小于1毫克/立方米,綠化覆蓋率達到可覆蓋區域面積的80%以上等;“企業管理要求”里規定了9項指標,突出了制度建設、科技創新和社會責任;“認定與監管要求”里規定了7項指標,明確了創建、認定、監管一整套程序。
3.標準實施的效益
從經濟效益上講,有利于改變礦業發展方式,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標準要求采用科學開采方式和先進設備,以此提高礦山生產效率和生產質量,推動礦業經濟發展向高效、節約、集約方式轉變。從生態效益上講,有利于保護生態環境,促進礦地和諧。標準在環境保護和生態修復方面作了明確要求, 將綠色礦山的理念貫穿礦產資源開發利用全過程,告別以消耗資源、破壞生態為代價的開發利用方式,推動循環經濟發展,實現環境負面影響最小化,具有明顯的生態效益。從社會效益上講,有利于加強企業自律,調動行業積極性。標準要求企業加強管理,樹立良好形象,使礦山企業將資源節約、環境保護、礦地和諧的外在要求轉化為企業發展的內在動力,自覺承擔起節約集約利用資源、節能減排、環境重建、土地復墾、帶動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企業責任,具有顯著的社會效益。
湖州以國土資源部工礦廢棄地復墾利用試點為契機和抓手,有系統有組織地全面治理廢棄礦山,積極探索可復制、可推廣的礦地有效利用模式,構建完善政府、企業、社會共同參與的礦山生態環境保護與治理新機制,統籌解決歷史遺留問題。
1.制定規劃,全面系統實施治理
將此次實驗所得的數據納入統計學軟件SPSS21.O對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用t檢驗。率計數資料用%表示,用χ2檢驗,若兩組數據差異顯著(P<O.05),則有統計學意義。
湖州早在2003年、2005年開始分別編制實施市、縣礦山自然生態環境保護與治理規劃(2003-2012年),明確了礦山生態環境保護與治理工作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總體目標、治理方法、保障措施等。同時,納入市礦產資源總體規劃,進行整體規劃。通過編制規劃,全面摸清了全市廢棄礦山現狀,劃分了重點治理區和一般治理區,重點開展對中心城市周邊、主要交通干線兩側、旅游風景區及周邊廢棄礦山的治理。2012年后,湖州結合全省“五水共治”“四邊三化”“兩路兩側”工作,因礦制宜地制定出臺了治理方案和工作計劃,加大對近幾年政府整治關閉礦山的生態治理力度,全面系統推進廢棄礦山有序治理。截至目前,湖州已經治理完成廢棄礦山304個,其中省級示范工程43個,累計治理復綠1.6萬余畝,復墾耕地2.4萬余畝,形成可建設用地2.3萬余畝。
2.因礦制宜,科學有效實施治理
一是通過樣板帶路來示范推進。根據廢棄礦山生態治理的功能定位采用不同的治理方法,充分研究最佳生態整治方案,消除邊坡安全隱患,合理利用礦地資源,樹立不同類型的典型樣板,然后再全面推廣。比如湖州安吉余村石灰石礦區通過關閉礦山來進行生態復綠治理,發展綠色經濟,為湖州全面推進廢棄礦山生態環境建設提供經驗,得到了習近平總書記的充分肯定,安吉余村已成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兩山”論斷誕生地。比如湖州將市區仁皇山、潛山石礦治理復墾建設成市民生態休閑公園,成為湖州城市建設的新景觀和新亮點,省里兩次現場會均在湖州召開。二是通過因礦制宜來分類推進。湖州按照“宜林則林、宜耕則耕、宜建則建”原則,把廢棄礦山治理與生態建設、農村土地綜合整治、工業平臺建設等有機結合,堅持做到礦山開采與生態修復同步,消除安全隱患、改善生態環境,有效利用礦地,生態文明建設成效明顯。目前基本形成了土地開發型、景觀再造型、生態復綠型、土地整理型四種治理模式,建成了長興縣 “金釘子”剖面地質遺址公園、德清縣砂村工業建設平臺。
3.創新機制,成立專業化公司治理
湖州在2003年就成立了專門的礦山生態治理國有公司——湖州新綠源礦山生態建設有限公司,專門負責湖州市廢棄礦山的生態環境建設工作,通過“政府主導、市場運作、多元籌措”的方式,有計劃、分步驟對廢棄礦山進行治理,加快了礦山生態環境建設的步伐。治理過程中,礦山生態治理公司全面負責工程項目方案設計、工程招標、項目實施和監督管理,凡政府投入的所有項目均納入一個“口子”立項,一個“口子”招標和一個“口子”管理,既解決了事有人干,又解決了資金籌措和運作問題,取得了較好的治理效果。
湖州是習近平總書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重要思想的誕生地,湖州按照“努力走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新時代”的要求,拉高標桿,勇立潮頭,全力打造綠色礦山建設樣板地模范生。2016年,湖州出臺了《中共湖州市委湖州市人民政府印發<關于從緊從嚴依法規范管理礦產資源十條規定>的通知》(湖委發〔2016〕15號),作出了加強礦產資源規劃實施管理、鞏固提升綠色礦山建設等十條規定。2017年,湖州出臺了《湖州市人民政府關于印發深入開展礦山復綠專項行動實施方案的通知》(湖政發〔2017〕23號),明確了“一年啟動,兩年攻堅,三年掃尾”礦山復綠的目標。制定了《湖州市國家綠色礦業發展示范區建設工作方案》,全力打造綠色礦業發展示范區,到2020年實現綠色礦山建成率達到100%,爭做踐行“兩山”重要思想樣板地、模范生。
1.打造礦山行業轉型升級示范工程
以加快轉變礦業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鼓勵引導礦山企業加大技改投入,推進科技創新,緊密結合經濟社會對礦產品的新需求,進一步延伸產業鏈條、優化升級產業結構,進一步提升發展能力,增強綜合實力,實現轉型升級。重點建設建筑石料、石灰石礦產資源開發利用基地升級版。到2020年,各基地大中型礦山比例達到95%以上,省百強礦山企業達到12家以上,礦山資源利用率100%,固廢處置率100%,粉塵達標排放,廢水循環利用、達標排放,萬元礦業產值能耗、水耗達到節能減排要求。
2.打造綠色礦山(建筑石料礦山)標準化示范工程
完善《綠色礦山建設規范》(地方標準),全市礦山按照新的綠色礦山建設地方標準要求,開展提檔升級工作,全面提升湖州市綠色礦山水平,打造綠色礦山標準化示范區,在全市重點開采礦種的礦山中,選擇基礎較好的礦山企業,開展生態環境建設提升工程,重點建成3個建筑石料生態環境建設示范礦山、3個石灰石生態環境建設示范礦山,為其他礦山提供可復制、可推廣的模板。
▲ 位于湖州仁皇山新區的潛山廢棄礦區治理后建成潛山公園
3.打造礦地綜合利用示范工程
深入推進部工礦廢棄地復墾利用試點,探索可復制、可推廣的礦地有效利用模式,2020年前全面完成“兩路兩側”56處重點廢棄礦山治理,建設10個廢棄礦山治理示范工程,產出建設用地10000畝,墾造耕地4600畝,復綠造林5300畝。
4.打造礦山科技進步示范工程
鼓勵礦山企業實施科技創新,爭創科技型企業。到2020年,全市在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方面累計取得20項以上專利成果,推進智慧礦山建設,取得“浙江省科技型企業”稱號的企業達到5-8家。
5.打造礦山和諧誠信示范工程
積極探索建立“企業自我約束、部門監管、社會監督”的共同責任體系,加快推進礦山企業誠信體系建設,改革創新監管手段,不斷提升礦山業主的信用意識和誠信水平,全面形成礦山企業守法守規、社企和諧共贏的良好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