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興縣提前兩年完成“除險安居”三年行動計劃"/>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長興縣國土資源局 汪月萍
防治結合 群測群防 科學防災
——長興縣提前兩年完成“除險安居”三年行動計劃
□ 長興縣國土資源局 汪月萍
長興縣面積1430平方公里,地質災害易發區面積占40.5%,其中重點防治區5個隱患點19處,是全省地質災害防治重點縣。長興縣堅持“預防為主,避讓與治理相結合”的原則,嚴格落實地質災害防治各項制度,建立群測群防三級網絡機制,建立地質災害防治專項資金,不斷提高科技防災水平,以地質災害隱患綜合治理“除險安居”三年行動計劃為契機,大力推進地質災害(隱患)點的治理搬遷。多年來全縣未發生一起因地質災害造成的人員傷亡事件,先后被國土資源部授予“地質災害群測群防十有縣”“地質災害防治高標準十有縣”。到今年9月,長興縣完成19個地質災害(隱患)點的治理搬遷,在全市率先提前兩年時間完成“除險安居”三年行動計劃,走在了全省前列。
1.抓隱患普查,從基礎夯實
一是查全域變化。開展了泥石流、農村山區、水口“農家樂”等多項地質災害專項調查;每五年滾動編制《長興縣地質災害防治規劃》。查明全縣地質災害分布、發育發生規律,劃分地質災害等級和區域預警。二是查年度變化。制訂全縣地質災害年度防治方案,總結上年度地質災害發生變化情況,確定防治重點時段、重點區域和重點監測隱患點。三是查區域變化。鄉鎮編制年度應急預案和工作守則,確定隱患點和責任人。
2.抓隱患治理,從根本消除
分輕重緩急,制訂年度治理搬遷計劃。設立地質災害防治專項資金,編制年度預算經費。建立國土組織、鄉鎮實施、財政拔付的工作機制。工程治理項目實現“三公開”“三推進”。推行“陽光礦政”,在縣級媒體公開項目招投標、資金、施工監理單位及項目推進情況,建立工程標識牌。2017年投入1500 萬元,治理6個,搬遷13個,解除了39戶251人2411萬元的的威脅,提前兩年完成19個地質災害隱患點的搬遷治理,率先在全市第一個全面完成地質災害“除險安居”三年行動計劃。累計投入4602萬元,完成工程治理39處,避讓搬遷25處,共消除513人3911萬元財產的威脅。
3.抓隱患評估,從源頭防范
開展地質災害易發區內的建設項目和農民切坡建房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從源頭上杜絕和防范因建設引發的地質災害隱患。建設項目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率100%,如合溪水庫、10省道等國家重點工程和線性工程開展一級評估。按照“誰引發誰治理”,督促業主落實治理,確保防治工程與主體工程“三同時”。累計評估建設項目269個,業主投入治理經費3000萬。開展農村山區切坡建房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政府承擔評估費,國土組織專家評估,農戶簽訂防治承諾書,做好防護治理,鄉鎮組織竣工驗收,合格后發放不動產權證。累計縣投入評估資金10萬元,評估130戶,農戶投入治理資金100多萬元。
1.三級網絡,構建層層責任
一是面上防。編制《長興縣地質災害防治》《長興縣地質災害應急預案》《突發地質災害應急操作手冊》《長興縣地質災害綜合治理“除險安居”實施方案》。分管縣長和鄉鎮主要領導簽訂年度防治責任書。建立縣級部門、鄉鎮和村群測群防三級防災網絡,分管縣長擔任總指揮長,成員300多人。二是片上防。鄉鎮建立領導小組,鎮長任組長,分片包干聯系重點巡查區和隱患點,向監測責任人和受威脅農戶發放明白卡。國土資源局成立應急小分隊,每逢特殊天氣分赴鄉鎮協助防災。三是點上防。每個隱患點編制預案,樹立警示牌和防災明白墻,確定村級監測責任人,公布報警電話,設立避災安置點。
2.落實“三查”,監控災害風險
成立縣“除險安居”行動領導小組,召開地質災害領導小組成員聯席會議,開展應急會商。會同水利、建設、氣象等部門開展汛前排查、汛中巡查、汛后核查。對重點旅游景區(點)、鄉村旅游集聚區加密排查,落實24小時值班值守。今年巡查500多人次63個點(區域)。

▲ 洪橋弁山中欣機械有限公司旁崩塌隱患點工程治理現場,該項目于2017年完成竣工驗收
3.應急排險,處置突發險情
嚴格落實速報制度、值班制度、報告制度。組織專家開展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調查,今年應急處置7處,累計處置60多處。各鄉鎮開展隱患點應急演練,使群眾掌握報警方式、轉移路線,截至目前累計演練30多次。強暴雨天氣組織群眾撤離,近五年累計轉移受隱患點威脅人員820人次,轉移易發山區的部分村莊受威脅人員3200多人次。
1.設施建設,推進精準化管理
建立了全縣山洪災害監測預警預報平臺,將全縣地質災害隱患點納入到該系統。與氣象、水利部門合作,建成覆蓋全縣的雨情遙測站、雨量站、水位站等預報監測網絡。不斷推進網格化監測密度,實行定時定量定點監測。全縣設置氣象自動站25個,精度達到7.5平方公里*7.5平方公里。水雨情自動遙測站79個,監測密度達18平方公里,遠遠超過省30平方公里的標準。
2.預警預報,實現實時化跟蹤
每年5月至10月在長興電視臺氣象中發布地質災害風險等級預報。實行地質災害降雨定期監測和汛期強化監測。建立氣象預報預警網絡,以時段降雨量值為參數,對三級網絡成員和受隱患點威脅群眾以手機短信的形式進行預警預報。推進精細化監測預警水平,做到準備轉移預警和立即轉移預警等二級預警預報。近五年來,共發布預警短信1萬多條次。氣象網站滾動更新雨量實時變化,為領導科學決策防災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
3.專家支撐,提高專業化指導
建立群測群防和專業監測相結合的監測體系。為村監測責任人配置雨衣、電筒和簡易監測儀。發揮專業技術力量,聘請專家擔任顧問,參與汛期值守巡查、應急處置,提高一線處置能力。安裝3個重大滑坡專業監測儀,建立殯葬服務所滑坡和小浦鎮箬岕新村不穩定斜坡2處重大隱患專業監測點。
1.開展全民宣傳,增強公共防災意識
制訂《長興縣農村干部國土資源法律法規知識教育培訓活動工作方案》,對全縣20個鄉鎮(街道、園區)的鎮村干部開展地質災害防治培訓。開展“世界地球日”和“全國土地日”宣傳,發放3000本《地質災害防治知識》和2000多份《2017年長興縣地質災害綜合治理“除險安居”行動倡議書》,在當地媒體開辟防災專欄。
2.開展重點培訓,增強基層防災能力
強化村級監測責任人為基層防災的中堅力量,制訂了《長興縣村級監測責任人考核和補助政策》,鄉鎮會同國土資源所進行年終考核,每年補助1200元/人。組織村級監測責任人“四應知四應會”的培訓,統一制作發放《長興縣村級監測責任人值班和巡查工作手冊》,將記錄情況作為年終考核的依據之一。創建了11個“五到位”國土資源所,加強對鎮、村防災的指導配合。
3.開展到戶宣傳,增強群眾自救本領
將滑坡、泥石流、崩塌等常見的地質災害預兆、臨災特征、發生跡象、逃生方法、報警方式等知識以圖文并茂的形式,制成《地質災害防治知識》手冊。以上門講解、贈送手冊和宣傳畫、發放光盤等多種方式,向群眾進行宣傳。組織200多名黨員志愿者深入山區為群眾播放防災視頻,上門面對面講解,使群眾能基本判別滑坡預兆,提高自救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