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多跑一次”跑出浙江經濟新加速


浙江省工業和信息化研究院院長
“最多跑一次”改革是“改革強省”任務的細化與落實,以期構建起一個全省域范圍內的“高效政府”
“最多跑一次”改革作為浙江撬動全面深化改革的突破口,是信息時代大背景下推進政府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大創新,是浙江踐行“八八戰略”、發揮體制機制新優勢的生動實踐。今年以來,“最多跑一次”改革成效顯著、企業叫好、群眾點贊。
(一)改革的成效與經驗
政府“主動有為”。推進“最多跑一次”改革,是“放管服”改革的浙江探索、浙江實踐。在推進這項改革過程中,政府首先樹立了以人民為中心的指導思想,提高了政府對審批事項的自適應性和主動作為,表現了政府服務從被動轉為主動,想群眾之所想,把百姓的獲得感放在政府服務的第一位考慮。如探索和推行“五星級”網上辦事模式、商事登記“五證合一”等,基本實現“‘最多跑一次’是原則、跑多次是例外”的改革要求,體現了政府“主動有為”的服務態度。
激發市場活力。今年7月省委辦公廳出臺《關于加快推進企業投資項目“最多跑一次”改革的實施意見》要求全面推廣應用“一口受理、在線咨詢、網上辦理、代辦服務、快遞送達”辦理模式,推動實體辦事大廳與投資項目審批監管平臺線上線下融合發展,有效實現了企業投資審批項目“一章到底”、個人創業創新項目“只跑一次”。各地通過權力整合、能減則減,優化審批流程再造,凈化了審批環境,大大減少了投資項目的行政成本,同時也助力創業創新,促進動力機制、創新創業常態化,這些都極大地激發了民間經濟的活躍度。如今,隨著改革日益進入深水區,實踐證明,“最多跑一次”較好地適應了經濟新常態帶來的新要求。
(二)需要進一步突破的問題
政務服務前臺有待優化。部分政府政務網尚未完善,政務App客戶端、微信公眾號等未能實現良好整合,一方面影響企業及個人的辦事體驗,另一方面也導致資源浪費。作為用戶辦事直接面對的審批前臺,雖然在證件、材料齊全的情況下實現了“最多跑一次”,但用戶等待辦事的時間仍然較長,“一等大半天”的情況時有發生。推動線上線下融合發展,能線上辦理的事情全部通過線上完成,需要線下辦理的事情事先統一線上預約、材料預審,建立潮汐工作制度,通過云計算、大數據的智能分析,最及時地提高運轉效率,努力做到了讓前來辦事的企業、個人“只等十分鐘”。
“云化”步伐有待加快。信息共享是當前形勢下實現“最多跑一次”的關鍵一步。在大數據時代,信息共享、數據開放并不存在技術上的困難。一方面,基于互聯網技術發展,以“互聯網+政務”思維構建“一朵云”共享平臺,可以使政府部門之間的數據實現互聯互通,推進縣(區)、市、省各級的資源共建共享,從而實現人跑腿到數據跑腿,優化行政審批流程,有力推動政府數字化轉型和政府服務方式的根本性轉變。另一方面,通過身份認證、信息授權、防火墻等多種信息安全技術,打破以保護信息安全為名的信息隔離。
大數據反饋機制有待加快。各級政府、各類企業和個體在不同的發展階段對“最多跑一次”改革的辦事流程、成效體驗各不相同,應當建立完善的反饋機制和回訪機制,通過大數據動態監測和反應行政審批流程與服務,深度優化“最多跑一次”的形態、模式,更好地滿足各類主體的需求,提升獲得感。各級政府應該把握“最多跑一次”的改革契機,對符合產業未來發展定位的重大項目、重點企業以及創業創新項目,政府應該從“被動等待”到“主動出擊”,從“審批監管服務”到“貼心跟蹤服務”,從“企業上門找政府”到“政府上門找企業”。
“最多跑一次”改革是“改革強省”任務的細化與落實,本質上是通過一系列改革的疊加作用,構建起一個全省域范圍內的“高效政府”,從而提升“營商環境”生產力,推動產業加快發展,打造浙江經濟新加速,為實現“兩個高水平”提供堅實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