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濤 胡偉 徐超 張建嫦
開創招才引智新篇章
□王濤 胡偉 徐超 張建嫦

近年來,浙江清華長三角研究院(以下簡稱“研究院”)作為新型創新載體,形成了人才、技術、資源的交互迭代,產業、資本、市場的融合推進,孵化、投資、運營協調發展的良好生態,積極發揮了全球創新人才聚集和整合平臺的作用,為嘉興地區和浙江全省的高層次招才引智工作提供了平臺支撐,對區域創新活動發揮了巨大效能。
以研究院為核心平臺,全面對接國內學術高地。研究院聚集了包括長江學者、國千、省千、省特級專家、嘉興領軍人才在內的近300位高層次人才在院工作。研究院人才層次高且全面對接了清華大學各院系,引進了973首席科學家、國家“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馮雪,國家青年千人計劃專家潘登,以及張榮慶、孫振國、楊向東等一批重量級專家教授來院共建研發平臺并創建了產業化公司。
以海外孵化器為觸角,積極延攬全球人才和先進項目。目前,研究院建立的海外孵化器和招才引智網絡遍及全球10余個國家和地區。僅嘉興硅谷孵化器就擁有極具產業化潛力的在孵項目60余項,有10余個項目已輸送回國;吸引60余名海外高層次人才落戶嘉興,其中入選“國千”、“省千”、嘉興精英引領計劃等高素質人才40余名。
全球化高層次招才引智模式得到高度認可。以建立全球化集成式創新載體為目標的研究院,一直致力于全球高層次的招才引智工作,海智計劃持續開展。2016年研究院的“浙江(嘉興·長三角)海智計劃”基地再次獲評全國先進,被認定為國家國際科技合作基地、“第二批浙江省國際科技合作基地”。在2016年底的海歸學子創新創業座談會上,浙江省主要領導評價研究院長期開展的“‘海外學子浙江行’活動人才層次高、技術水平高”,充分肯定了研究院招才引智模式的工作成效。
只有充分發揮研究院作為新型創新載體的作用,實現資源優勢、體制機制優勢和政策環境優勢的高度聚合,才能做好高層次的招才引智工作。研究院作為服務于創新創業人才的綜合性專業化服務平臺和新型創新載體,就應當對區域創新活動提供推動促進和整合的重要作用。研究院在實踐中也體會到了招才引智工作具有的促進作用。研究院人才工作的良好運作,能夠使嘉興地區和浙江地區的招才引智工作做得更好,并發揮出更大的成效。基于這個人才服務和整合平臺,研究院最大限度地發揮了政府、大學、研究院各方的主體積極性,整合、運用好研究院在“政產學研金介用”七位一體的關鍵要素和核心能力,充分發揮了清華大學和研究院的品牌影響力,使得資源優勢、體制機制優勢和地方政策優勢三者集聚融合,產生了共振與協同效應,強化了系統耦合與效能培增效應。
地方有效的政策環境和服務措施是招才引智工作的重要支撐。省市區各級黨委和政府高度重視人才工作,為研究院的招才引智和人才平臺打造奠定了基礎。近年來浙江省出臺了“浙江人才新政”,而嘉興市出臺了《建設嘉興市人才改革試驗區的若干政策意見》《關于打造最優人才生態、促進人才優先發展的若干意見》等系列政策,形成招賢納才、創新型創業人才匯集的良好宏觀環境。嘉興市委市政府和相關部門根據研究院先期對人才項目的摸底、考察和預孵,對研究院精選推薦的人才和項目,給予了一事一議的重點支持,成立了人才服務組等7個專項服務組,分條線對接,以解決人才發展中的困難,成為推進人才項目落地生根、開花結果的強大支撐。這一工作機制的創新,使得人才政策快速地與研究院的既有資源優勢和品牌優勢產生共振,實現了系統的效能培增效應。
深化研究院體制機制創新,鏈接外部政策和內部資源,以發揮招才引智的作用。無論是吸引高層次人才,聚合先進智力要素,還是有效整合利用人才和智力,最終都需要依靠研究院創新載體所具有的體制機制優勢來實現。首先,建立尊重市場規律的市場化引才機制。我們秉承“引才載體市場化、人才流動市場化、人才評價市場化、項目定位市場化、風險利益市場化”的原則,深度融入地方,積極探索和完善政府引導、市場主導的海內外人才項目模式,重點引進區域創新的重大問題和重點領域,面向高技術的市場化和產業化、面向國家戰略需要的高層次人才,做好、做透前期的摸底、接洽、交流、溝通和輔導工作,招納真正能共同發展、共同成事的人才。其次,積極采用“中心+公司+基金”的產業化模式,為引進的才智提供平臺。作為新型創新載體,本身的重要價值在于鏈接各方創新主體,實現跨領域、跨學科的整合才智與集成創新。近年來研究院在“打通校地兩頭”拓展新型研發中心、海外建離岸孵化器、發起母基金、發展科技保險業務等方面,探索出一種“創新鏈—產業鏈—資本鏈”相通共融、互為支撐的產業化模式。這種“中心+公司+基金”的產業化模式,為高層次人才和高水平項目的植根嘉興發展壯大,提供了強大的體制機制優勢,研究院也發揮了使能型創新載體的作用。最后,建立與完善“全生態”的才智發展支撐體系。充分發揮長三角研究院七位一體的要素整合優勢和載體的體制機制優勢,提供全生態的人才和智力發展的支撐體系。研究院主要面向的是“高校系”和“海歸系”為主的高層次人才,他們是創新創業的主力軍,是嘉興創新驅動所需要引進和依靠的人才。他們的顯著優勢在于領先的技術,明顯的缺陷則是對市場環境判斷不準、市場開拓能力不足、地方政策體系不熟等。因此,要引得進、留得住、用得好,還需“扶上馬送一程”。研究院為他們提供創業導師輔導、科技金融融資、科技孵化服務和人才隊伍建設服務等組合服務和引導,將研究院所擁有的“政產學研金介用”等要素定向提供給人才,從而使他們能夠以低成本、短時間、高效率實現本土化、產業化和規模化。這一針對高層次招才引智的全生態專業服務體系,是長三角研究院創新載體的重要組成部分。創新性創業專業綜合服務平臺,有效克服了高層次人才的自身局限,實現了引進團隊與研究院平臺之間的優勢互補和系統耦合。
為了更好地做好招才引智工作,我們認為只有通過新型創新載體的體制機制全面創新,才能將清華大學和研究院的資源優勢與嘉興市的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對接起來,使資源和政策環境通過研究院這一載體鏈接起來,相互作用,實現創新要素的集聚與整合,使高層次高水平高效益的創新活動持續不斷。同時,這一模式所產生的平臺支撐效應,能夠為高層次人才和高水平項目提供在嘉興市落地生根開花結果的全生態。特別是“中心+公司+基金”的運作模式,將人力資本、產業資本和科技金融資本有效對接,對才智起到持續的聚合、激活、放大的作用,從而形成了創新活動的規模效應和速度優勢,奠定了長三角研究院的發展動力和嘉興全面創新的經驗基礎。政府、大學、研究院、企業、中介、金融機構等各類主體的創新要素圍繞著國家戰略和地區發展需要而有機融合,實現了資源共享、價值共贏、發展共進的以創新型創業為基礎的共享經濟。
要真正發揮好這一模式,需要進一步克服和摒棄招才引智中的急功近利思想,克服重引進輕服務發展、重海派輕本土的想法,杜絕以“投經費”“給場地”引才這類簡單粗暴的做法,加強招才引智中方向上的針對性、服務上的專業性、工作上的長期性、支撐上的系統性和全面性,培養一批“識人才、曉產業、通政策、精市場”的高級能手,并繼續堅持政府引導、以人為本、市場導向、資源聚合的引才聚才機制,推動機構與政府、人才服務和科技服務機構等精誠合作,共同打通人才引進、任用、激勵、價值實現、職業發展和福利保障的多個環節,構建服務于高層次的人才創新創業、高水平技術和項目產業化規模化的創新環境。
在邁向經濟發展新常態的“十三五”時期,研究院的著力點在于:進一步充分利用清華大學和研究院的資源與品牌優勢來吸引人才,精準錨定地方產業需求和市場需求來物色良才,打造完善的創新創業環境和服務體系,通過領軍人才的示范帶動,實現“帶來一個創新團隊、催生一個新興產業、培育一個經濟增長點”的目標,讓越來越多的技術成果轉化為產品和服務,延展成產業,服務于本地經濟和社會發展。
作者單位:浙江清華長三角研究院
本文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新型創新載體效率優勢及其制度化整合機制研究(項目編號:71673012)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