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亞珂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北京 100029)
優質護理對乳腺癌PICC置管患者的臨床效果分析
孫亞珂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北京 100029)
目的對乳腺癌經外周穿刺中心靜脈(PICC)置管患者采用優質護理的臨床效果進行研究。方法 選取我院2015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乳腺癌50例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25例。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模式,觀察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加用優質護理,對兩組患者護理前后心理狀況和生活質量評分及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情況進行對比分析。結果 兩組患者護理前SAS、SDS及SF-36評分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兩組患者SAS、SDS評分均顯著降低,SF-36評分顯著增高,且觀察組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護理滿意度(96.00%)顯著高于對照組(76.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乳腺癌PICC置管患者采取優質護理能有效改善患者焦慮及抑郁情況,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及護理滿意度,值得臨床推廣與應用。
優質護理;乳腺癌;PICC置管;滿意度;生活質量
乳腺癌的發病原因暫不明確,但有研究顯示主要與年齡、生活習慣、用藥等方面有關。該疾病在臨床上主要表現為乳頭溢液、皮膚改變、乳腺腫塊以及腋窩淋巴結腫等[1],在確診后常采取手術、放療或化療等治療措施,手術治療的患者往往會存在一定不良情緒,同時術后對其進行PICC置管時會對患者生活質量造成較大的不良影響,因此對乳腺癌PICC置管患者采取有效護理模式,盡可能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是較為必要的。
選取我院2015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乳腺癌50例作為研究對象,均為女性,年齡24~68歲,平均年齡47.56歲;其中左側乳腺癌21例,右側乳腺癌25例,雙側乳腺癌4例;經頸外靜脈注入2例,經肘正中靜脈置入9例,經貴要靜脈置入39例;均為第一次置管,置管時間72~138天,平均置管時間106.45天。將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25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模式;觀察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加用優質護理,詳細措施為:(1)心理護理:癌癥發生后患者會產生對死亡的恐懼等,從而出現絕望、焦慮、抑郁等心理,且在手術后患者失去乳房,更易造成不良情緒的發生。因此護理人員要告知患者配合治療的必要性,同時尊重患者,耐心細心的與患者進行溝通。提高患者對治療的信心和配合度。(2)置管前護理:為患者提供舒適的住院環境,并注意消毒措施。在開始置管前對患者及家屬講解置管的作用、效果以及可能發生的并發癥等,取得患者及其家屬的配合。(3)置管護理:在患者置管過程中為其取得較為適宜的體位,可為患者播放較為緩慢的音樂以減輕其心理壓力,同時轉移患者注意力[2-3]。同時為患者置管過程中進行安撫,動作輕柔,若出現疼痛囑患者放松,以保證置管的順利。(4)置管后護理:置管完成后告知患者自我維護方法,患者出院后定期對其進行電話隨訪,若出現導管體外部回血或疼痛、腫脹等情況立即進行復診處理。
對兩組患者護理前后心理狀況和生活質量評分及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情況進行對比分析。其中心理狀況采取焦慮自評量表(SAS)、抑郁自評量表(SDS)進行評定,患者得分越高則表示焦慮、抑郁情況越嚴重,反之則越輕;生活質量評定采取簡明健康狀況調查表(SF-36)評定,包括生理職能、生理功能、身體疼痛、活力、總體健康、情感職能、社會功能和精神健康8個項目,總分越高則生活質量越高,反之則越低。
采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護理前SAS、SDS及SF-36評分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兩組患者SAS、SDS評分均顯著降低,SF-36評分顯著增高,且觀察組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SAS、SDS及SCL-90評分情況對比(±s,分)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SAS、SDS及SCL-90評分情況對比(±s,分)
組別 時間 n SAS SDS SF-36總分觀察組 護理前 25 61.27±7.25 63.76±7.94 76.00±8.46護理后 25 40.68±5.22 43.56±5.71 94.33±5.24 t 10.041 10.327 7.660 P<0.05 <0.05 <0.05對照組 護理前 25 60.89±7.58 63.54±6.93 76.35±8.76護理后 25 49.56±5.67 51.02±6.28 86.28±9.83 t 5.985 6.694 3.771 P<0.05 <0.05 <0.05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PICC置管即經外周靜脈穿刺中心靜脈置管,將導管從患者外周靜脈穿刺直至靠近心臟的大靜脈,能有效避免所用藥物對患者血管的刺激,同時也能有效減少靜脈炎情況的發生[4]。但是在置管過程中患者較易出現恐懼等心理,置管后若不能做到良好的自我維護也可能會出現靜脈炎、疼痛及腫脹等并發癥。因此對PICC置管患者采取全面的護理模式,提高患者自我護理的認知度能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和治療效果[5]。

表2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對比[n(%)]
本次研究中,兩組患者護理前SAS、SDS及SF-36評分對比均無顯著差異(P>0.05);護理后,兩組患者SAS、SDS評分均顯著降低,SF-36評分顯著增高,且優質護理組顯著優于常規護理組(P<0.05)。優質護理組護理滿意度(96.00%)顯著高于常規護理組(76.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通過本研究可以看出,對乳腺癌PICC置管患者采取優質護理能有效改善患者焦慮及抑郁情況,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及對護理的滿意度,值得臨床推廣與應用。
[1] 嚴昭儀.優質護理對腫瘤患者PICC置管依從性的影響[J].醫療裝備,2017,30(13):160-161.
[2] 王立翠,王文麗,王子函,等.循證護理對乳腺癌患者PICC置管異位的預防效果評價[J].飲食保健,2016,3(01):179-180.
[3] 黃睿光,胡秀娟,李紅玲,等.乳腺癌患者PICC置管化療的舒適護理效果評價[J].飲食保健,2016,3(01):178-179.
[4] 李 威.優質護理用于PICC置管腫瘤患者的護理效果評價[J].中國醫藥指南,2016,14(01):279-280.
[5] 田 娟.舒適護理在行PICC置管乳腺癌患者中的效果觀察[J].中國實用醫藥,2015,10(28):221-222.
R473.73
B
ISSN.2096-2479.2017.41.128.02
本文編輯:張 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