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仁杰
摘 要:體育產業已經成為國家重點發展的產業,為此還特別制定了具體的發展目標和規劃,體育產業已經被專家認為是我國經濟發展的新藍海。運用文獻資料、專家訪談、調查研究、數理統計等多種社會學研究方法,按照SWOT模型分析當前我國體育產業發展的優勢、劣勢以及機遇和挑戰,并根據當前具體的發展狀況提出我國體育產業良性發展的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體育產業;SWOT模型;發展前景
中圖分類號:G80-0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7)25-0046-02
引言
隨著我國經濟改革的不斷深入,體育產業的經濟功能逐漸被人們認識,并不斷地挖掘,發展體育產業已經成為新常態背景下經濟工作和體育工作最為重要的內容之一。為此,國務院于2014年特別頒布了《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國發[2014]46號文件),旨在進一步加快我國體育產業的發展,將體育產業建設成為推動地方經濟發展和轉型最為重要的力量之一。但是,從當前我國體育產業發展的整體情況來看還存在著諸多的問題,主要表現為總體規模偏小、產業結構不夠合理、消費市場缺乏活力、制度建設落后等。發展過程中存在和出現問題都是正常的,認識和了解體育產業發展中各種問題才能更好地加以解決。研究運用文獻資料、專家訪談、調查研究、數理統計等多種社會學研究方法,按照SWOT模型分析了當前我國體育產業發展的優勢、劣勢以及機遇和挑戰,并根據當前具體的發展狀況提出我國體育產業良性發展的對策和建議,旨在為我國體育產業的健康發展提供有益的參考。
一、體育產業
體育產業是一種新興的業態形式,被公認為是綠色的“朝陽產業”,產業規模總量巨大,在世界產業經濟學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我們可以將體育產業理解為與體育服務、體育產品有關的一切經濟活動形式及其產業鏈條。體育產業是社會進步的產物,人們對體育需求的不斷擴大和增長催生和發展了體育產業。體育產業與其他產業有相同之處也有不同的地方,相同之處在于他們都注重產業的經濟效益,特別注重居民身體素質的提高和民族精神凝聚是體育產業又一鮮明的特征。
目前,我國將體育產業分為三個主要類型,即體育主體產業、體育相關產業、體育補充產業。體育主體產業是指從體育的本質挖掘出來的具有一定經濟價值的業態形式,主要包括運動競賽表演、健身娛樂、運動訓練培訓與咨詢、體育中介、體育博彩等產業形式;體育相關產業主要是指為體育活動、運動訓練提供各種服務和支持的不同產業形式,主要包括:體育用品的生產與銷售、體育器械的生產與銷售、體育場館場地的建設與運營;體育補充產業主要是指有益于體育產業發展而由體育主管部門組織的各種活動形式。
我國體育產業的發展開始于20世紀改革開放之后,與歐美等發達國家相比較起步較晚,但是我國體育產業發展速度十分迅猛,增長率基本保持在兩位數,產業規模也在不斷擴大。隨著我國國民生產總值的快速增長,2016年我國體育產業總量已經達到1.8萬億人民幣,產業效益明顯增加。我國體育產業雖有長足的發展,但是產業總量在國民生產總值中的比例也僅為0.7%,與發達國家的3%左右的比例還有很大的差距,我國必須加快發展體育產業。
二、我國體育產業SWOT模型分析
SWOT模型分析方法是一種非常實用的態勢分析方法,自形成以來,被廣泛應用于戰略研究與成長性分析,成為戰略管理和成長性研判重要的分析工具。SWOT中各個字母有不同表示,“S”代表strengths(優勢),“W”代表weaknesses(劣勢),“O”代表opportunities(機會),“T”代表threats(威脅)。
(一)優勢(Strengths)
1.綜合國力不斷增強。綜合國力不斷增強,是國務院將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作為工作重要內容的主要原因。以服務業為主要內容的第三產業的興盛程度是社會發展進步重要的特征,體育主體產業作為第三產業重要的內容成為國家中發展產業是時代發展的需要;從需要的層次理論來看,我國居民收入不斷增加,引起了我國居民消費需求的結構性改變,作為高層次消費需求的體育產業自然成為人們提高生活品質的重要選擇。
2.政策導向明顯。目前,我國發展體育產業的意愿和決心十分堅決,為此國務院制定和出臺了多部促進體育產業發展的導向性文件。2014年10月國務院頒布了《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文件,同時要求各省、各地切實落實體育產業的發展規劃;2016年12月國務院又出臺了《關于加快發展健身休閑產業的指導意見》的文件,對地方發展體育產業給予了細節上的指導。政策層面不斷向好,必定會促進我國體育產業的快速發展。
3.潛在體育消費群體龐大。我國人口數量的基數巨大,人口宏量保障了我國體育消費人群的數量不會少。目前,我國體育人口的比例較低、數量還不多、體育消費有限,并不代表我國在日后體育消費人群依然不足。從目前種種勢頭來看,我國潛在體育消費群體龐大龐大,我國火爆的馬拉松賽事就是最好的例證。
4.體育產業成長空間巨大。目前,我國體育產業的年復合增長率平均在兩位數,部分省市能達到25%,成長的速度十分驚人。國務院制定的發展目標是到2025年實現體育產業總量5萬億元的規模,但是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等地計劃目標的綜合遠遠超過了5萬億元的規模,僅福建一個省的計劃規模就達到了1萬億元。
(二)劣勢(Weakness)
1.體育產業結構缺陷明顯。目前,我國體育產業結構不夠合理,存在重大缺陷。體育產業結構中,體育相關產業總量比重過大,以體育用品、體育器械為主要內容的產業總值要占到整個體育產業重量的近80%;而作為主體產業的體育服務產業和補充產業,僅僅只占到了20%的份額。不斷優化和調整體育產業結構和產業布局,成為今后我國體育產業發展的難點和重點。
2.居民體育意識比較薄弱。我國居民體育意識不強突出表現在我國體育人口比例較低、居民健身意識不強、體育消費能力十分有限等三個方面。因此,加強對廣大居民的體育教育活動,喚醒人們重視體育鍛煉的意識,引導廣大居民正確認識體育消費是我國各級體育部門和體育組織最為重要的工作內容。
3.體育產業開發人才匱乏。體育產業的開發還沒有引起社會足夠的認識,吸引力還十分有限。因此,社會優勢智力資源和開發資金還沒有規模化流入體育產業領域,這使得我國體育產業的開發還處于較為緩和的階段。如何吸引優勢人才和優勢資金進入體育產業開發的各個領域,是我國體育產業規模化發展最為棘手的問題。
(三)機會(Opportunities)
國務院將體育產業的發展放在了國家戰略發展的高度上,足見國家對體育產業的重視。在國務院的支持下,我國體育產業開啟了前所未有的“黃金時代”。我國體育產業的發展也迎來了千載難逢的機會,主要表現為以下四個方面。
一是隨著全球化進程的不斷加劇,體育競賽表演行業的各要素趨同化明顯,頂級賽事不斷進入中國,中國競技體育海外軍團不斷壯大,這“一進一出”為中國的體育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時,中國職業聯賽不斷深化改革,效果也開始逐漸顯現。二是我國體育健身市場蓬勃發展,外資、國外品牌不斷涌入,國內健身知名企業也有了長足的發展,開放競爭的市場格局逐漸形成;居民健身意識不斷增強,健身消費數額不斷增加。三是中國制造的威力在體育用品市場得到了巨大地釋放,中國制造的體育用品品牌在國際市場中的份額不斷增加,競爭力不斷增強。四是“健康中國”教育有效提高了廣大居民對體育的認識,科學鍛煉的理念不斷深入人心,體育人口數量穩步增長。
(四)威脅(Treats)
我國體育產業的發展主要面臨這樣四個方面的威脅。
一是體育產業開發人才數量和質量還不能很好地滿足我國體育產業的開發,專業領域的人才匱乏嚴重制約著我國體育產業的進一步發展。二是體育產業開發資金缺口巨大,政府的投入是十分有限的,如何獲得必要的資金支持是各個地方體育產業發展滯緩的主要原因。三是體育用品和體育器械制造的創新能力有限,品牌建設不足,高端市場份額占有率過低。四是體育基礎設施較為薄弱,體育消費供給側供給不足。
結語
在經濟發展“新常態”的背景下,大力發展體育產業是國家出于產業結構調整做出的重要抉擇,也是我國經濟發展轉軌的重要舉措。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中,我國體育事業的發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沖擊與挑戰,體育事業必須進行徹底地改革才能獲得新的、巨大的發展,而發展體育產業是解決運動訓練經費不足、群眾健身意識薄弱、體育市場活力不足等諸多困難的根本出路。我國體育產業發展的前景是光明的,但當前發展的道路還是非常坎坷的。
參考文獻:
[1] 王曉微,陳俊萌.論加強中國體育產業發展戰略研究的必要性[J].體育學刊,2014,(1):49-52.
[2] 孫素玲,臧云輝.我國體育服務業發展現狀、問題及對策[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15,(6):500-504.
[3] 云林森.我國體育產業崛起的四大因素分析[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15,(4):5-7.
[責任編輯 吳高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