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溢敏
摘 要:企業經營管理目標的不斷深入,一定程度上使行政事業單位的績效考核指標體系的要求越來越嚴格,已經得到了社會大眾的普遍重視和關注。加快建設績效考核指標體系,對于行政事業單位的長遠發展具有極大的推動作用。針對行政事業單位績效考核指標體系的建構展開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并提出切實可行的優化對策,以供相關人士借鑒。
關鍵詞:行政事業單位;績效考核;指標體系;研究;優化對策
中圖分類號:F272.9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7)25-0122-02
目前,績效考核指標是行政事業單位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占據著不可比擬的社會地位。在行政事業單位的發展過程中,必須要高度重視績效考核指標體系,不斷規范績效考核指標體系流程,加強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率,確保績效考核指標建設的水平和質量,進而為行政事業單位開辟出嶄新的、全面的發展前景,實現其制定戰略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一、行政事業單位績效考核指標體系的實施原則
1.堅持科學性原則。行政事業單位要構建績效考核指標體系之前,要保證人力資源績效考核評價指標在理論與實際中的協調統一性,并且要遵循行政事業單位內部工作的客觀規律。通過不同類型、崗位以及層次等職責的差別,制定出切實可行的考核要求和標準,要充分體現出指標制定遵循的科學性原則[1]。
2.堅持公平性原則。對于一個完整全面的行政事業單位內部管理工作而言,績效考核的公平性也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指標體系的建設過程中,要確保指標體系不受任何原因的影響,在實際執行中要最大程度地滿足于內部員工的認同感和接受感,彰顯公平性原則的指標建設亮點。
3.堅持可執行性原則。績效考核指標體系中的可執行性因素,就是要在管理工作中發揮其執行效果。在指標體系的構建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可以涉及到的相關內容,加強事前的預測與分析工作,將安全隱患排除在外,為執行效果創建最佳的績效考核指標體系環境,進而推進行政事業單位的管理工作的發展。
4.堅持嚴厲性原則。在制定績效考核指標時,要格外注重結合嚴厲性原則,確保各項考核制度的規范化、高效化。在內部管理中,不能將工作重心放在表面上,要加強貫徹實施力度。堅持嚴厲性原則,還可以及時了解和掌握工作人員的具體情況,有效推動行政事業單位的管理效率。其中,嚴厲性原則主要包括:要制定系統嚴苛的考核標準,樹立高度嚴謹認真的考核態度,以及強化各項制度的科學性和合理性等。
二、行政事業單位績效考核指標體系的建立
1.選擇適合績效考核指標。為了適應現代績效考核的發展趨勢,行政事業單位要做到同時兼顧財務指標和非財務指標,將定性指標與定量指標結合在一起。此外,在指標體系的選擇過程中,要適當、有選擇性地引用平衡計分卡地評價體系。結合具體業務部分的實際情況,綜合考慮,制定更加全面完善的評價指標體系。
2.加強考核指標分配權重。目前,變異系數法是指標權重分配方法中應用最為廣泛的方法[2],具體的實施步驟要做到:要邀請相關的專家結合自身的經驗對各個指標進行加分,并且運用變異系數的計算公式來計算權重值。利用變異系數來計算出績效考核指標權重的優勢就在于,可以充分運用搜集到的數據信息,加強指標權重分配的合理性,從而實現考核結果的準確目標。
三、行政事業單位績效考核指標體系存在的不足之處
1.績效考核指標的重要性尚未得到高度的重視。行政事業單位相關的工作人員在思想上存在著一定的誤區,缺乏對績效考核指標體系的重視程度,尚未能清晰地認識到績效考核指標體系的重要性。主要表現為:一些財政人員不干實事,部門制度的確立形同虛設;而對于人員相對較多的單位來說,填考核表時個人主觀意識較強,過于隨意;而且一部分財政人員平時并不重視績效考核,只在年底簡單地進行草率的處理。這些情況的發生,都是由相關人員缺乏對績效考核重要性的認識引起的。
2.沒有確立系統嚴密的績效考核目標。績效考核目標是績效考核指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前提條件,一部分行政事業單位績效考核制度只是在表面對職工進行考核,尤其在德、勤、績等[3]方面,并沒有就具體的考核內容進行深入的研究與分析,一定程度上會使職工并不了解自己要達到怎樣的考核要求才算符合標準。
3.考核方法過于簡單,缺少必要的科學性和有效性。行政事業單位在對職工進行績效考核時,只是簡單地進行等次劃分,缺少切實可行的考核舉措。因此,對于績效考核指標體系的方法存在著較多的問題:人為因素比較突出,不能用發展的眼光去進一步考核職工;行政事業單位的優秀名額分配得較不合理,會使一部分優秀的職工獲得不到最佳的考核結果。
4.缺乏行之有效的績效考核指導與輔助。績效考核輔助與指導就是指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加強必要的監督、溝通,也是績效考核指標體系比較重要的一部分。有些行政事業單位的績效考核時間大多數都集中在年底,考核結束后也缺少考核的反饋環節,拉大了領導與職工之間溝通的距離,使績效考核結果難以及時傳達上去,進而導致管理者很難掌握職工的具體情況,職工也很難發現自己工作和績效考核目標的差距,績效考核指標體系只是流于形式。
四、引發行政事業單位績效考核指標體系出現問題的原因
1.績效考核指標并沒有結合考核對象的切身利益。行政事業單位的工作重心在向社會公眾服務不斷拓展,工作量又在隨之增大,需要處理的事務有很多。相關領導和普通員工并不重視績效考核的結果,只是在年底時簡單地進行填寫,個人主觀性、隨意性比較明顯。基于此,就會對在背后埋頭肯干的工作人員造成沉重的打擊,嚴重破壞他們的工作熱情。
2.量化考核的任務量比較大,使考核方法過于簡單。行政事業單位因其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制定績效考核方法時就面臨著一定的難度,考核數據很難進行計算和獲取,只能進行一些簡單的定性指標工作。而且一部分行政事業單位并沒有設立相關的績效考核管理崗位,呈現出“一個蘿卜一個坑”現象[4],進而很難形成完善、全面的考核管理體系。
3.專業知識和執行力度比較薄弱。在行政事業單位績效輔助過程中,缺少對于專業知識的理解程度,很難有人能夠回答出最正確的答案。而且績效考核的環節也缺乏一定的流程和秩序,對于行政事業單位制定的績效考核方法,只是在紙上進行概述,使績效考核指標體系的建設缺少必要的可執行性和可操作性。
五、行政事業單位績效考核指標體系的優化措施
1.加快思想的轉變,重視績效考核指標的重要性。通過國家指定的相關法律文件可以看出,績效考核指標體系的建設,不僅與行政事業單位息息相關,而且也關乎到每一個人的切身利益,要利用必要的宣傳手段來加強領導和員工的學習和實踐,可以借助于相關文件、專家講座以及多媒體視頻播放等形式,使行政事業單位的全體員工都能積極轉變思想,充分認識到績效考核指標體系的重要性。
2.制定科學、系統、完善的績效考核發展目標。在對行政事業單位全體職工進行思想教育時,要充分調動每一個職工的積極性、主動性以及創造性,從而推動科學完善的績效考核目標的確立,共同致力于行政事業單位的建設。對于績效考核發展目標的確立,要結合并體現出績效考核指標體系的實施效果、對應標準以及不同職工的工作崗位,使每一名職工都能清楚明確地了解行政事業單位的考核內容、標準以及要求等相關方面。
3.建立健全投訴制度,完善考核制度。要想保證績效考核指標體系的建設成果,就必須要借助于全面、完整的考核制度作為其有力的保障。由于受到一定制度的影響,行政事業單位內部各個部門要加強自身崗位職責意識,把握好權利與義務的關系。同時,還要建立健全績效評估投訴制度[5],堅持公平、公正、合理的工作原則,加大對績效考核與評價的監督工作,做到及時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制定出系統嚴密的績效改進計劃與實施方案,進而確保績效評估工作的質量和水平。
4.優化設計考核等級和考核方法。(1)行政事業單位在進行績效考核指標體系的建設中,要使各項考核指標工作都能達到高度的合理性和科學性,各個指標體系之間有著一定的聯系,要結合員工的實際工作情況來劃分不同的考核等級。這樣就可以明確地劃分出被考核者的績效考核水平,激發工作人員的工作潛能,獲取最為真實有效的考核信息,為領導的決策提供切實可行的參考信息。在考核等級的設置上,要格外注意考核等級的尺度和跨度[6],在合適的區間進行劃分。績效考核指標體系的跨度如果過大,就會違背了績效考核指標體系的實質與內涵;反之,就是大大增加績效考核管理工作的工作負擔,更加系統煩瑣,不易處理和解決。(2)要注重績效考核方法的創新與優化,適當地擴大績效考核的范圍,考核過程要做好任職前的專項考核工作,對于日常和年度考核也要進行不斷的貫徹與執行。加深考核的深度,實行動態化考核方式,以便于及時掌握行政事業單位的實際情況,可以通過實地監督考察和重大事項跟蹤等形式。
六、結語
綜上所述,行政事業單位加快建設績效考核指標體系勢在必行,具有深遠持久的意義,可以加強行政事業事業單位的管理效率,保證財政資金的合理使用與優化配置。行政事業單位績效考核指標體系的建設任重而道遠,要嚴格規范各部門之間的權責關系,確保各部門之間的協調配合與運作,提高其重視程度和認知程度;還要逐漸形成一整套完善全面的績效考核評價指標體系和創新績效考核方法,更好地服務于行政事業單位。也只有這樣,才能增強行政事業單位的影響力和感召力,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戰略目標。
參考文獻:
[1] 左秋云.行政事業單位績效考核的現狀與對策分析[J].時代金融,2016,(21):293-294.
[2] 鐘利萍.談談行政事業單位績效考核體系的構建[J].時代金融,2016,(8):210-211.
[3] 陳小春.行政事業單位績效考核評價體系的構建[J].現代經濟信息,2014,(20):190.
[4] 周樂.農業科研院所行政部門績效考核指標體系的構建[J].現代商業,2014,(27):154-156.
[5] 周良貞.探析事業單位績效考核指標改進[J].中國外資,2013,(6):107.
[6] 劉健杰.淺談目標管理績效考核在行政事業單位的實踐應用[J].新經濟,2016,(33):94-95.
[責任編輯 劉 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