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華敏 李連杰
摘 要 VIE模式,又被稱為“協議控制模式”,協議控制模式是我國經濟發展過渡時期的特殊產物。本文通過對VIE模式利弊的具體分析,使監管部門重新審視VIE模式的合法性,并且使得監管機構在特殊行業承認VIE模式的合法性,并在國家經濟安全方面嚴格監管VIE模式帶來的風險。
關鍵詞 協議控制模式 監管機構 合法性
作者簡介:李華敏,天津工業大學人文與法學院2015級經濟法研究生;李連杰,天津市北辰區人民檢察院干警。
中圖分類號:D63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10.043
一、VIE模式法律監管的必要性
自《關于外商投資投資產業指導目錄》出臺以來,政府進一步加強了外資準入國內行業的限制,這一政策的出臺,以及國內資本市場的不發達,使得一些急需大量發展資金的互聯網企業不得不采取VIE模式赴海外融資。
(一)VIE模式現狀
21世紀是互聯網與實體經濟緊密結合的時代,實體經濟借助互聯網實現了騰飛,其中不乏騰訊、新浪、阿里巴巴等優秀的互聯網企業,同時由于國內資本市場的成熟度遠遠落后于海外資本市場,以及在國內上市實現融資存在著諸多的門檻限制,此外對于互聯網這些新興高新產業的研發等環節是急需大量資金才能生存的行業,所以從海外市場獲得融資是這些企業的最佳選擇。但是,我國處于對國家經濟等安全的考慮,使得很多具有發展潛力的新興企業、急需資金的企業海外直接上市便成了“死胡同”。
很多新興產業如阿里巴巴,在我國民法最初制定時是不存在的。“法無明文規定不違法”,隨著國內這些互聯網企業融資的問題產生,VIE模式應運而生。起初,政府監管機構對于VIE模式的監管采取不置可否的態度,主要是考慮到促進這些新興產業俄發展,同時這些外資的準入主要目的是分紅,而不是通過股權控制這些實體企業。但是由于近些年互聯網企業的蓬勃發展,VIE模式的濫用,使VIE模式的合法性受到了公眾的重新審視。
(二)VIE模式法律監管的必要性
VIE模式憑借自身的協議控制的優越性幫助國內一些企業在活躍的國外資本市場得到了大量資金支持,促進了我國相關產業的進步和國民經濟的發展。但是,由于我國法律至今未將VIE模式合法性做出明確的界定,所以VIE模式合法性問題現如今是模糊不清的,這種不確定也給投資者和采用VIE模式的企業帶來了極大的風險。穩定是發展的前提,國家的發展離不開經濟的平穩運行,經濟的平穩運行就要對有利于經濟發展的方式,利用法律的武器加以保護,因此,國家需要對VIE模式進行法律上的限定。這對于國家的穩定,經濟的平穩運行都有重大的意義。
1.針對經營國內實體業務的企業
通過借助VIE模式,可以在在美國、歐洲等活躍的資本市場上得到資本的支持,同時在國外資本市場的融資過程中,無形地擴大了自身的品牌影響力。這對目前國內資本市場不發達、以及缺乏向銀行貸款資質的有發展潛力的新興企業是一條再好不過的融資途徑。然而,VIE模式的模糊性不確定性,也給到國外資本市場融資的企業價值大打折扣,國內政策的變動不僅會打擊投資者的信心,同時企業自身也會因為VIE模式的模糊性忽視企業的長遠發展。一旦協議控制模式的合法地位被監管部門否定,那么對于準備利用VIE模式在境外上市的境內企業的前期付出將化為泡影,對于已經在境外上市的境內融資企業也將有可能因為資金輸送的中斷而導致經營失敗。
2.針對外國投資者
分紅是投資國內經營企業獲得紅利的最終目的。一方面,如果國內政策收緊對VIE模式的適用,國外投資者前期的投資就會因為政策的收緊而付之東流。另一方面,如果政策不變的情況下,國內經營企業的違約也會使外國投資者前期的付出大打折扣,降低投資者的信心。如“支付寶風波”,馬云未獲得第三方支付牌照,棄商業道德于不顧,單方面撕毀與外資的協議,使得原先的投資者的利益受到了極大的損失。故而對VIE模式監管是有必要并且是迫切的。
3.針對我國
VIE模式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改革開放以來的特殊產物,在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初級階段VIE模式的適用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它幫助很多新興產業如阿里巴巴這種以電商起家企業的發展提供了關鍵的作用。當然,VIE模式的適用由于處于法律的“灰色地帶”,在一些關系國家命脈行業的適用也會威脅到國家的安全。故而建立健全VIE模式的監管是必不可少的。
二、目前VIE模式法律監管的不足
(一)監管理念的缺失
我國是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國家,國家的利益是最高利益。
一方面,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處于起步階段,很多企業不能在國內資本市場及時獲得所需的資金,繼而轉向國外資本市場。
另一方面,政府為了保護國內整體經濟的平穩運行,忽視了市場導向作用,以國家利益為導向,加大了對紅籌上市的監管,很多企業為了規避這種“以堵為主”的監管理念,不得不走上VIE模式,這種從未受到政府嚴格監管的模式使得很多企業成功融得外資。這種以堵為主的理念不僅沒有達到合理監管的效果,反而使得一大波企業走上了這個游走在法律灰色地帶的VIE模式的融資道路,無形中大大加大了這些企業的風險。
(二)監管法規的不確定
VIE模式有利有弊,我國政府一方面考慮到通過VIE模式我國企業可以低成本引進外國的資本、管理、技術等先進的資源,促進國內相關產業的高速發展。另一方面,對VIE模式進行嚴格監管會對一些已經利用VIE模式成功的企業如阿里巴巴、新浪等企業的利益會受到損失,所以我國目前出臺的政策只是對VIE模式進行形式上的監管,所以很多企業還是冒險地采用VIE模式進行融資。
(三)監管法規效力不相協調
目前對VIE模式做出規定的都是行政規章,不僅法律效力層級較低,并且各個監管部門做出的規定缺乏統一的理念,從而在執行中給了適用VIE模式可乘之機。endprint
(四)跨境監管的空白
VIE模式是我國的產物,一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的產物。這個模式的特性決定了對這個模式的監管需要國家間的通力合作,同時需要建立健全兩個法域間的協調監管。但是,我國目前并未產生類似的監管體制。
三、完善VIE模式法律監管的建議
(一)改變過去以堵為主的監管方式
自“九七紅籌”政策出臺以來,我國政府加強了對境外上市的企業,增加了審批程序,使得企業通過境外直接上市的路被扼殺。然后,VIE模式在這種情況下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勢”發展起來。同時,這也證明了政府“以堵為主”監管政策的失靈。因此,我國政府應當從實際出發,在國內資本市場尚不能滿足融資企業需求的時期,切實為需要融資的企業放開海外融資的大門,重視市場的導向,不能一味強調國家利益。
(二)采用區分原則進行監管
在監管對象上區分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國有企業經營的領域多為關系國計民生的關鍵行業,由于VIE模式存在著極大的不確定性,因此,通過VIE模式給國有企業引進外資難免會對國有企業產生不良的影響。但是,對于民營企業,應該放寬通過VIE模式引進外資,并且要通過法律的制定給予其明確的保護,使我國一些發展高新產業的民營企業能夠在海外資本市場獲得融資。
(三)禁止“溯及既往”
VIE模式是我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下的產物,已經有很多成功的企業借助VIE模式走出了國門,實現了“中國制造”的成功。所以,政府在對VIE模式改變監管政策時,應充分考慮這些成功企業,禁止溯及既往、一刀切,肯定VIE模式有利的方面,嚴格禁止危害國家安全的VIE模式的適用。
(四)暢通中小企業的融資渠道
我國社會主義經濟處于初級階段,經濟的發展離不開中小企業的貢獻。但是目前我國資本市場遠遠達不到資本主義國家資本市場的發展程度。因此,如果海外直接上市被堵死,這些為社會主義經濟做出重大貢獻的企業就不能及時得到所需的資金,便會面臨生存的危險境界。
(五)建立備案制度
政府監管部門應針對采用VIE模式赴海外上市的企業,利用民法中的公示制度明晰這些企業的真實內部組織結構,便于監管機構開展監管。同時對VIE模式的監管采取一分為二的態度。在采用VIE模式的企業中,對外資準入的目的要明確為不以控制該企業為出發點,以及在監管機構建立登記備案制度,便于實時監控這些企業,在這些采用VIE模式的企業不違反安全監管規定和反壟斷規定的前提下,允許協議控制模式的存在,這樣既能促進一些有潛力的新興產業的發展,又能保障國家的經濟安全。
(六)建立跨國聯合監管體系
通過與其他國家進行多方面合作,在法律層面上認同協議控制模式的合法性,向購買這些企業股票的投資者闡明其中的投資風險,尤其是披露爭議解決條款,為爭議各方提供保護自己利益的依據。
協議控制模式是我國經濟發展在過渡時期的一個特殊產物,協議控制模式實際上是繞過國家對外資通過股權收購國內某些行業的準入限制,通過與境內簽訂協議替代股權收購間接控制企業的發展,靈活的運用了我國政府對此處監管不足的空擋,雖然這一模式對我國經濟安全造成了一定的危險,但是同時也讓很多新型企業迅猛發展起來。
注釋:
王維謙.淺談VIE結構的法律監管問題.三峽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3(S2).
谷世英.論協議控制模式法律監管的完善.證券市場導報.2013(10).
賴達鳴.協議控制模式法律監管研究.中國政法大學.2012.9.
趙馨、程璇.VIE模式的法律效力分析——基于合同法第52條.中共青島市委黨校.青島行政學院學報.2015(1).
劉亭立、曹錦平.阿里巴巴VIE模式應用分析.財會月刊.2013(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