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自從智能手機出現后,手機已經完全超越了通訊工具的范疇,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和工作方式。智能手機信息在職務犯罪偵查中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本文立足于職務犯罪偵查的實踐,結合具體案例,分析總結歸納了若干智能手機信息在職務犯罪偵查中的具體作用,以期為職務犯罪偵查提供可資借鑒的實踐經驗和啟迪。
關鍵詞 智能手機 信息 職務犯罪 偵查 應用
作者簡介:靳長偉,天津市東麗區人民檢察院職務犯罪偵查局。
中圖分類號:D918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10.056
根據美國市場研究公司尼爾森發布的報告顯示,中國的智能手機普及率高達66%,并已經超越美國和英國。自從智能手機出現后,手機已經完全超越了通訊工具的范疇,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如果一定要用一個角色來形容,我認為應該是秘書。也就是說,只要我們擁有一部智能手機,就相當于擁有了一個秘書,而且這個秘書既是工作秘書,又是生活秘書,我們的點點滴滴都被他記錄著。對于偵查人員來說,如果能夠突破這位秘書,那么案件突破就基本上成功了一半。我認為,智能手機信息在職務犯罪偵查中的作用可以概括為以下五個方面:
一、注重衍生信息,提高偵查效率
對于檢察機關來說,智能手機的出現是一種機遇,因為職務犯罪主體多為國家工作人員,一般具有較高的文化水平,具有一定的職權、地位、社會關系和經濟實力,配備智能手機的可能性較高。而智能手機拓展了傳統手機的功能,形成一個巨大的信息資源庫,智能手機上會存儲手機銀行、以支付寶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平臺、股票軟件等資產信息,購物軟件、博彩軟件、旅行軟件等消費信息,朋友圈等關系網絡信息,自身定位、導航軟件、打車軟件等行動軌跡信息。這些信息利用得好,將有助于大幅度提升偵查效率。
以銀行查詢為例,在實際辦案工作中,銀行查詢依然是職務犯罪偵查中最常用的手段之一,但如果不能獲取調查對象的具體開戶行,偵查人員只能采取“撒網式”查詢方法,即開出多份銀行查詢單到各個銀行走一遍,不僅查詢周期長,而且耗時費力。在掌握被調查人手機后,如果發現該手機安裝了手機銀行軟件,則至少可以說明其可能與該銀行有業務往來,偵查人員可以有針對性地開展調查。如果能夠掌握被調查人的手機銀行登陸密碼,則可以第一時間獲取其銀行賬戶余額、交易明細、資產狀況等信息,對于可疑的交易記錄則可以到銀行做進一步詳細調查,從而提高查詢效率。
二、掌握行動規律,有力揭示謊言
對地址信息進行分析時,要注意收集手機系統自帶的“常去地點”等功能、拍照時附在照片上的位置信息、使用微信朋友圈發布信息時留下的位置標簽、使用手機導航軟件留下的歷史痕跡等。周某貪污案是東麗區人民檢察院院反貪局在2014年偵破的一起案件。周某是東麗區某國有制藥企業河南省區經理,經常往返于天津和河南兩地,我們接到舉報稱他虛報了一個學術活動,這個舉報反應他這個學術活動是假的,根本就沒有開,把經費騙取出來以后予以侵占。我們經過深入企業調取賬目,確實找到一個河南省鄭州市一個賓館租賃場地、開會議的費用發票和相應的報銷賬目,發票費用的時間是2013年4月15日。在接觸犯罪嫌疑人周某時,周某一開始不承認。這個時候,偵查人員通過查看周某手機導航軟件、微信、QQ聊天內容、手機相冊等信息,發現有多處信息表明,2013年4月15日周某在天津,說明當時他根本就沒在鄭州,這個會議必然是虛構的,虛假的,我們把這個情況給他出示了以后,他馬上就低頭認罪。
三、掌握有力證據,還原案件事實
現在個人的手機,與個人的金融緊密地聯系在了一起,有這樣一個真實的案例, 2014年9月,某區院反貪局接到舉報,某國有公司采購人員金某涉嫌收受供應商謝某的回扣,數額巨大。通過初查,證實了謝某與金某所在的公司之間存在業務往來,但并未發現二人之間不正常的個人經濟往來。二人被帶至檢察院協助調查期間,對于行受賄的行為矢口否認。審訊也是一度陷入僵局。
但是經過對行賄人手機的恢復,辦案人員發現2014年9月24日那天,行賄人謝某收到農業銀行給他發的短信,內容是他名下農行卡給自己名下另一張銀行卡轉賬75000元,在收到這條短信以后,謝某立刻發了一條短信給金某:“事已辦妥,請驗收!”偵查人員隨即加大了審訊力度,最終,謝某和金某都承認了,謝某為了給金某回扣又能掩人耳目,以自己的名義設立了一張銀行卡,然后將卡交給金某,由金某保管使用,從表面上看,謝某是自己往自己里轉錢,實際是通過這種隱蔽的方式在向金某行賄。在這個案子里,如果不是手機這位“秘書”出賣了主人,恐怕光靠審訊是難以撼動金、謝二人內心的僥幸心理的。
除了短信以外,以下信息也不容忽視:一是備忘錄、記事本。對有些人而言,手機中自帶的備忘錄或者其他記事類APP是生活中的小助手,有些關鍵性的信息怕遺忘,往往會記載其中。二是語音備忘錄。語音備忘錄中保存的音頻信息有時候也可以為偵查人員提供大量情報,因為這是對錄音之時客觀情況的最直接記錄。有時候行受賄雙方為了保護自己,或者基于其他目的,往往會偷偷進行錄音。這些信息一旦獲取,都將成為指控犯罪、還原案件事實的有力證據。
四、洞悉內心世界,增強突破信心
下面的案例,是我們通過手機恢復,掌握對象的內心世界,從而增強了偵查人員自己的信心的一個案例。2015年,我們東麗區檢察院職偵局偵辦了某銅材公司宋某、張某、王某和杜某受賄窩案。其中,杜某到案前,對自己的手機短信、微信等進行了清理,但沒有想到,他在自己手機上隨意的搜索瀏覽記錄,卻將他的內心世界全部呈現在偵查人員面前。
下面,我們來看一下他的搜索記錄。
宋某被立案偵查和采取強制措施后,他的搜索的內容是:
1.收回扣算受賄嗎?_百度搜索
2.受賄怎么處罰?_百度搜索
張某被立案偵查和采取強制措施后,他搜索的內容是:
1.檢察院協助調查時間_百度搜索
2.監獄里的真實生活(很真實的反映)轉帖
王某被立案偵查和采取強制措施后,他搜索的內容是:
1.天津最好的刑辯律師_百度搜索
我們從中可以洞悉他的內心世界,他對自身的行為從一開始的模糊認識逐步走向清晰,他關注協助調查的時間和找律師咨詢,說明他已經在為抵抗作心理準備了,他既關心程序法律的問題,也在關心實體法律的問題,甚至關心到監獄生活,總之,通過以上這些上網痕跡的恢復,我們看到了杜某內心的變化過程,還是應了那句老話“身正不怕影子歪”,杜某的行為告訴我們,他是肯定有問題的,這個信念也一直支撐著我們。因為有了十分堅定的內心確認,偵查人員始終沒有放棄,最終取得了勝利。
通過上網痕跡的恢復,所獲取的信心雖然并不能成為定罪量刑的證據,但是他讓偵查人員評估線索價值時不放棄,在膠著狀態下能夠堅持下去,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五、獲得案件線索,拓寬偵查視野
進行人際信息分析時,可以通過掌握犯罪嫌疑人的人際網絡和生活圈子來拓展偵查視野。智能手機安裝的各種社交類APP集成了機主大量的人際信息,偵查人員在搜查犯罪嫌疑人手機的時候,不要輕易放過QQ、微信、微博這些社交類APP,一方面聊天記錄中有可能留存的與案件相關的內容,可以作為審訊的“彈藥”。另一方面這些APP上的人際信息,可以讓偵查人員對犯罪嫌疑人的人際圈子有一個直觀的了解,有助于案件的深挖。比如在辦案實踐中,通過行賄人的手機可以著重排查其與相關國家工作人員之間的聯系,由此發現“一點對多點”行賄的情況。通過受賄人的手機可以著重排查其與相關商人之間的聯系,由此發現“多點對一點”行賄的情況。在貪污案件中,可以通過犯罪嫌疑人手機著重排查其與相關同事、財務人員之間的聯系情況,從而發現貪污的共犯。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