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肖凌秋
車間進村頭 脫貧有盼頭
——遂川縣開展扶貧車間進村的實踐與探索
□ 肖凌秋

扶貧車間女工忙織布
遂川縣是國家級貧困縣,“十三五”期間,全縣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46萬戶、4.67萬人,為全市貧困面最廣、貧困人口最多、貧困程度最深的縣,且貧困人口多散居在山區和偏遠農村,面臨就業、創業“兩難”困境。為此,該縣大力開展“扶貧車間”進村行動,通過送項目到村、送就業到戶、送技能到人、送政策到家,幫助貧困群眾實現家門口就業,走出了一條產業發展、企業盈利、農戶增收的共贏新路。
綜合考慮區位、人口、資源、生態等村情實際,在充分尊重群眾發展意愿的基礎上,創新設立三種模式的“扶貧車間”。一是“廠房式”車間。全面摸排農村廢棄廠房、村委會、村辦小學等情況,對基礎較好的閑置房屋就地改造。同時,根據車間生產需求,就地完善基礎設施配套,避免了大拆大建,充分激活了農村“沉睡的資本”,節約了車間開設成本。二是“居家式”車間。依托縣內353家加工企業,發展來料加工業務,鼓勵貧困群眾自建家庭作坊,從事門檻較低、上手較快的農產品、手工工藝品加工等生產活動。同時,完善利益聯結機制,與加工企業約定交售產品的質量、時間、收購價格,既保障了企業的貨源供應,也穩固了貧困群眾的增收渠道,讓貧困群眾在家里就有活干、有錢賺。三是“合作社式”車間。推行“合作社+農戶”模式,組建農民專業合作社,通過流轉或租賃村集體閑置土地、房屋,引導貧困戶以土地、扶貧資金入股等方式籌辦“扶貧車間”,對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就地吸納務工,對沒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通過股權分紅等形式給予兜底保障,真正讓貧困戶從中獲益。

扶貧車間忙加工
做好“培育”和“招引”兩篇文章,整合農村特色資源,引導鄉土產業發展重心向農村傾斜,鼓勵企業、致富能人進村建設“扶貧車間”。一是引進龍頭企業入駐。主動承接沿海產業轉移,積極宣傳IPO扶貧綠色通道等優惠政策,重點引進環保可信度高,就業門檻低的勞動密集型企業,決不用“綠水青山”換取“金山銀山”。同時,引導和扶持本地經濟效益好、示范性強的企業在貧困村布局設點。比如,組織全縣有外發加工業務的企業優先建立“扶貧車間”,將20余類勞動密集型外發工序從工業園區轉移至貧困村,既解決企業招工、用工難題,又幫助偏遠地區的貧困群眾實現務工、顧家兩不誤。雩田鎮于田村貧困戶彭贊榮夫婦倆過去僅靠1畝農田維持生計,進入寶邦手袋公司創辦的“扶貧車間”務工后,每人平月均收入可達3000元。二是引導致富能人領辦。鼓勵先富起來的村民領辦、承包“扶貧車間”,在企業和幫扶干部指導下,發展“一村一品”特色產業。同時,也鼓勵企業聘請有技術、懂管理、在當地口碑較好的農村能人管理“扶貧車間”,團結帶動更多貧困群眾進車間務工,參與產業脫貧。堆子前鎮鄢背村村民黃玉華與縣奧海電子信息企業合作創辦“扶貧車間”,雇傭貧困戶10名、殘疾人2名、留守婦女22名,解決了留守老弱病殘的就業問題。三是引領返鄉人員創業。發揮農民工返鄉創業試點縣的政策優勢,建立返鄉人員信息庫,鼓勵并扶持有資金、有技術、有渠道的在外務工人員回鄉創辦“扶貧車間”。禾源鎮洞溪村村民葉文華返鄉開辦生態油茶加工車間,吸納貧困戶8人,實現人均增收2300元,成為帶領山區群眾脫貧致富的“領頭雁”。

扶貧車間女工制作清水罐頭筍
出臺《開展車間進村精準扶貧活動工作方案》,統籌整合部門力量,用足用活優惠政策,對“扶貧車間”采取零距離 “保姆式”幫扶,切實做到“車間專心提效益,政府精心優服務”。一是開展精準幫扶。縣級層面成立“扶貧車間”發展領導小組,要求每個鄉鎮組建立1支以上幫扶工作隊,對“扶貧車間”實行“一廠一策”定點幫扶,積極解決“扶貧車間”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配套、融資籌資等方面的難題。強化金融幫扶,創新采取財政貼息、融資擔保、擴大抵押物范圍等優惠措施,對創辦“扶貧車間”的企業或個人給予額度最高為10萬元的創業擔保貸款,其中由貧困戶申請貸款享受全額貼息。目前,已向“扶貧車間”發放貸款87萬元。二是開展精準獎補。嚴格規范“扶貧車間”標準,要求“扶貧車間”雇傭貧困戶人數必須達到用工人數的30%,并給予經審核符合條件并正常生產的新建“扶貧車間”一次性2.5-5萬元的開辦補貼。同時,給予“扶貧車間”發放貧困人口全年工資總額20%的就業補貼,并為“扶貧車間”員工代繳工傷保險,鼓勵“扶貧車間”多雇傭貧困家庭勞動力。目前,已累計發放補貼154.17萬元,為378名貧困群眾代繳了保險。三是開展精準培訓。針對“扶貧車間”產業特點和貧困戶需求,采取“創業意識+創業技能+專業知識”三合一培訓模式,變部門“端菜”為群眾“點菜”,切實提高培訓的精準性。在全縣23個鄉鎮輪流開展茶葉加工、工藝品制作等就業技能培訓班50余期;與企業合作開通“創業直通車”,按照“招工、就業、培訓”三位一體要求,對貧困戶集中開展定向培訓,目前已培訓貧困群眾2300余人次。同時,對“扶貧車間”給予300元/人的培訓補助,提高了貧困群眾參與培訓的積極性,有效解決了“扶貧車間”缺技術、缺管理等難題。
緊盯車間生產銷售過程中各個環節,在宣傳上下功夫,在運營上出實招,全面提升“扶貧車間”經營管理水平,增強“扶貧車間”的發展潛力和市場競爭力。一是加強宣傳引導。發動“扶貧車間”幫扶工作隊、鄉村干部走村入戶宣講政策,強調“一人就業、全家致富”的現實意義,重點推介“扶貧車間”薪酬保障、工傷保險等優惠政策,為貧困群眾提供精準的“菜單式”擇業咨詢服務,激發貧困群眾改變貧困面貌的干勁和決心。同時,總結“扶貧車間”帶動貧困戶脫貧致富的好經驗、好做法,在全市宣傳推廣,鼓勵更多企業和農村能人興辦“扶貧車間”,帶動更多貧困群眾參與產業脫貧,加快全市脫貧發展步伐。二是拓寬合作渠道。加強與縣內外企業和商場、超市合作,簽訂承銷合同,打通“扶貧車間”成果轉化“最后一公里”。特別是大力推行“互聯網+”“電商+”,推進光纖進村入戶工程,緊緊抓住與阿里巴巴集團簽約“農村淘寶縣”契機,加快發展農村淘寶、農村e郵等電商平臺,推進鄉鎮電商運營服務中心與“扶貧車間”同步建設,為“扶貧車間”產品開拓新的銷售渠道。比如,高坪鎮車下村配套建設電商服務站,為“貧困車間”代銷產品249萬元。三是提升管理水平。開展“星級扶貧車間”創評活動,對車間基礎設施、日常管理以及綜合效益等方面情況進行考評,擇優評選出10個“星級扶貧車間”,充分發揮典型示范帶動和激勵作用。同時,組織“扶貧車間”負責人分批到相關企業參觀學習,邀請創業成功人士深入“扶貧車間”交流指導,聘請國家級創業培訓師集中授課,極大提升了經營管理者業務水平,“扶貧車間”生產經營進一步優化,帶富能力進一步增強。
肖凌秋,遂川縣人民政府縣長。
■責任編輯:徐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