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啟程
創產業扶貧新思路促貧困農民早脫貧
——遂川縣雩田鎮產業扶貧途徑初探
□ 劉啟程
產業扶貧是通過產業的培育、發展和壯大,來實現帶動貧困地區群眾脫貧致富最行之有效方法,從長遠角度來看,其意義非常重大。如何更好推進產業扶貧,提高扶貧效益,壯大縣域經濟,增加農民收入,已經成為各級黨委、政府重大調研課題。

林農喜摘豐收果

村民們在采摘油茶籽
新階段扶貧開發以來,遂川縣雩田鎮黨委、政府帶著破解產業扶貧發展難題的思考,深入29個村(居)進行調查研究,現將調研情況整理如下:遂川縣雩田鎮立足國家級貧困縣現實狀況,立足資源培植龍頭,依托企業建設基地,實現產業發展、企業增效、農民增收。
雩田鎮位于遂川縣東北方,是沿105國道南下進入遂川的第一個鄉鎮,境內有105國道、雩新公路、七云公路,遂碧公路等重要交通運輸通道。全鎮土地面積221平方公里,圩鎮現有建成面積1.5平方公里,距縣城主城區10.5公里,為縣城衛星鎮第二城區。鎮域人口6.32萬人,其中圩鎮人口1.5萬人。全鎮有建檔立卡貧困戶1186戶,3845人。全鎮貧困發生率由2014年12%降為1.8%,2016年農民人均純收入8569元。
近年來,雩田鎮大力實施一戶一畝經濟作物、一戶一人務工、一戶加入一個專業合作社、一戶一份資產性收入“四個一”產業扶貧工程全覆蓋,取得了明顯的成效。
雩田鎮以特色產業為抓手,開展精準扶貧,按照“一戶一畝經濟作物”要求,引導和幫助貧困戶精準發展產業,增強自身“造血”功能。對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鼓勵根據自身情況短期發展蔬菜、養殖、綠色水稻等收益周期短的產業,長期發展果樹、毛竹、油茶等收益周期較長但相對較為穩定的產業。對有勞動能力并且有就業意愿的脫貧戶,幫助推薦就業,逐步實現“一戶一人務工”,增加收入。對發展產業缺少資金的貧困戶,實行“產業扶貧信貸通”,建檔立卡貧困戶每戶可貸款5萬元,給予100%貼息。對有創業意愿并且具備一定條件的貧困勞動力,給予免費創業培訓和創業指導等政策扶持,并最高可貸10萬元貼息小額擔保貸款。對沒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在兜底保障的基礎上,鼓勵其以土地、林地等入股合作社進行分紅投資。目前,雩田鎮貧困戶共種植無公害蔬菜939.36畝,參與貧困戶194戶;種植果樹、油茶、毛竹3442.44畝,參與貧困戶103戶;1087名貧困人口實現務工增收。
雩田鎮以合作社為紐帶,實行入股分紅。通過引進6家規模較大的農業龍頭企業,整合產業扶貧資金及其它資金作為貧困戶入股資金投入合作社或農業企業,貧困戶享有股權,每年年底按股分紅。珊田村、江背村、石下村、雁林村、江背村重點扶持珊田狗牯腦黃金茶基地,吸納150戶貧困戶到基地務工或以資金(土地)入股每年固定分紅,借力實現脫貧目標。橫嶺村、大饒村、茂園村、龍團村重點發展毛竹、油茶產業,油茶低改680畝,毛竹低改800畝,涉及貧困戶140戶。龍腦村、夏溪村、江背村重點發展井岡蜜柚,涉及貧困戶68戶。目前,雩田鎮1186戶貧困戶以不同方式加入全鎮12個專業合作社,基本實現“一戶加入一個專業合作社”。
雩田鎮以龍頭企業為支撐,探索資產性收益,把產業扶貧資金和整合用于產業扶貧的財政涉農資金投資到縣內有實力的企業,不參與企業股權及管理,每年按照10~12%的收益分配,確保每戶每年都有穩定分紅。2016年,雩田鎮里統一組建光伏扶貧專業合作社吸納貧困戶335戶,政府每戶投資5000元入股到光伏發電企業,每年有固定分紅收益。今年,按照“一戶一份資產性收入”標準,將按現有1186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全覆蓋的要求進行收益分紅,強化“輸血”保障。同時,雩田鎮依托優勢產業開展資產性收益扶貧探索,進一步增加收入。

目前制約雩田鎮農業產業建設的因素主要有勞力、技術、資金和配套企業。要打破這些制約因素該鎮努力做到以下幾點:
1.用活土地資源。一是有條件的地方可以探索實施土地股份合作制。將沒有勞力進行耕種農戶土地集中起來,采取入股、租賃、轉包、讓包、互換、托管等多種農村土地流轉形式給有能力大戶或引進外來老板進行產業發展。二是條件不成熟地方可以采取成立農業互助社、農業合作社,將勞力集中起來進行互幫互助發展生產。
2.強化技術支撐。加強與農業院?;蜣r科所的聯系,給他們提供科研基地,請他們派專業技術人常駐,對產業發展進行調查研究,指導當地因地制宜發展產業,盡量不做無用功。
3.加大金融扶持。采取涉農站所或村組織提供擔保形式鼓勵農村信用社等金融部門給貧困農戶發放貸款支持產業發展。
4.延伸產業鏈條。積極扶持發展農產品加工企業,在單項產業集中連片發展到500畝以上的區域或附近要相應建成加工企業,同時采取加大扶貧貼息貸款發放數額和覆蓋面及落實有關減免稅費優惠政策等措施,加大對扶貧龍頭企業的扶持力度,培育扶貧龍頭企業的帶動能力。建成一批大型的農產品深加工龍頭企業,采取“公司+基地+農戶”的形式解決老百姓“賣難”和“賤賣”的問題。
(一)培育壯大龍頭企業,打造一批自主創新能力強、加工水平高、處于行業領先地位的大型龍頭企業
1.按照“扶優扶強”的原則,突出重點,對那些以農副產品加工、銷售為主業,資源支撐面廣、市場前景看好、科技含量高、輻射帶動能力強、貧困人口受益比例較大的扶貧龍頭企業加以扶持,形成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集群。
2.加強招商引資工作,引進有雄厚實力的企業開發井岡蜜柚、毛竹、油茶等系列綠色特色食品加工業。支持鼓勵扶貧龍頭企業加大品牌開發力度,開展質量管理體系和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認證,打造一批具有一定知名度、市場占有率高的生態食品品牌,不斷提高農產品競爭力。
3.落實自主創新的各項稅收優惠政策,鼓勵龍頭企業加大科技投入,開展新品種新技術新工藝研發。
4.支持龍頭企業發展生態旅游經濟,加快對狗牯腦黃金茶基地的旅游開發。
5.積極引導、支持龍頭企業到貧困村興建原料基地,對其申報的符合扶貧貼息貸款投向的項目,優先列入年度項目計劃給予支持;對企業原料基地覆蓋到的貧困村,結合“整村推進”,優先安排產業發展補助金、扶貧到戶貸款優先扶持參與產業開發的貧困戶。
(二)推進雩田鎮特色產業基地化、規?;藴驶ㄔO,提升產業競爭力
改變過去零星、分散、單一的產業經營模式,因地制宜,合理連片開發,規模化、產業化發展特色種植、特色養殖業,打造一批生態特色養殖、特色種植、特色食品加工業產業基地。以發揮龍頭企業為牽引力,帶動輻射相關產業發展。要以品牌建設為動力,不斷提升市場競爭力。

1.推進一村一品、一鄉一業的發展模式,突出抓好傳統產業提質增量工程和新興產業示范基地工程。加快基地與龍頭企業對接,以龍頭企業為主體,按照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要求,建設一批標準化原料加工基地。
2.立足資源優勢和產業基礎, 大力開拓農產品市場,抓好農產品流通,提升雩田鎮產業效益;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通過“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戶+基地”的模式,帶動產業發展。加大對產業發展的投入,打造產業支柱品牌,提升產業競爭力。
(三)發展和完善貧困農村合作經濟組織,提高農業產業化經營的組織化程度
引導貧困農戶圍繞扶貧產業開發建立各種合作經濟組織,提高貧困農戶組織化程度,圍繞優勢和特色產業,堅持“民辦、民管、民受益”的原則,構建以合作經濟組織為基礎、龍頭企業為骨干的新型農業產業體系。鼓勵農民專業合作組織通過多種形式參股龍頭企業,利用龍頭企業人才、資金、技術、市場資源優勢,引導農民專業合作組織跨區域聯合與合作,增強服務功能,拓展發展空間。
(四)進一步完善龍頭企業與農戶的利益聯結機制,更好地帶動貧困農戶增收致富
建立完善龍頭企業與農戶利益聯結機制,使農民通過產業化經營真正得到實惠,在推進農業產業化發展的過程中,一方面要鼓勵扶貧龍頭企業樹立“雙贏”的指導思想,只有保護好基地和農戶,才能獲得穩定、優質、價格合理的原材料;另一方面也要引導農戶支持龍頭企業,只有龍頭企業帶動,才能擴大產品規模,提高品質,降低成本,提高競爭力,實現個體農戶與大市場對接。
(五)加大農業科技創新和技術推廣力度,抓好科技扶貧工作
大力實施科技扶貧,促進可持續發展,實現貧困人口穩定增加收入,進一步突出科技扶貧,依靠科技進步培育扶貧主導產業,增強產業的市場競爭力。
1.緊緊圍繞產業化扶貧推廣應用新品種、新技術。充分發揮扶貧龍頭企業和專業合作社的作用,推廣農作物優良新品種,建設村級科技服務站和科技型扶貧龍頭企業,為產業和結構優化提供科技輻射源,使農產品生產基地得到發展,產業化扶貧龍頭企業得到壯大,產業結構得到優化。
2.建立整村推進貧困村科技服務站。成立以科技示范戶、科技種養能人及扶貧實用技術技能培訓的農民技術員等為主體的技術經濟服務站,帶動全村農戶推廣應用科學技術,成為科技扶貧示范村。
(六)發揮政府作用,推動農業產業化經營的發展
扮演好調控者、服務者和支持者角色,按照市場經濟規律做到引導而不強迫,幫辦而不包辦,參謀而不決策,尊重農民和企業的意愿,引導社會力量共同參與產業化建設,形成政府引導,社會力量跟進的局面。
資源依托于產業,才能得以利用;產業依托于企業,才能得到發展;企業有了資源和產業的支撐,企業就能壯大;企業做大做強,才能促進貧困農民增收致富,促進扶貧、企業、技術、市場四結合。
今后,雩田鎮將進一步發揚“擔當實干馬上就辦”工作作風,進一步地在產業扶貧上狠下功夫,通過加強管理,完善制度,構建扶貧龍頭企業帶動貧困地區產業發展、促進貧困農戶增產增收的長效機制,推動全鎮經濟社會事業的蓬勃發展。
劉啟程,遂川縣雩田鎮政府。
■責任編輯:徐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