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許貴州 邱有平
一雞一樹 脫貧致富
——石城縣木蘭鄉產業扶貧發展紀實
□ 許貴州 邱有平

500畝山地雞養殖基地
木蘭鄉是石城縣的北大門,山高路遠,地處偏僻。近日來卻成為產業扶貧的聚集點,不少周邊縣市甚至國家部委組隊前往,調研這里“一雞(山地雞)一樹(觀音樹)”的產業扶貧模式。
一個僅有1萬余人的小鄉鎮,是如何在短期內發展并壯大兩大扶貧產業呢?近日筆者前往一探究竟。
木蘭鄉因“古木參天,蘭花盛開”而得名,是一個典型的丘陵地帶,境內群山連綿,林木蔥郁,環境優美。
在當地,原來有部分農民散養山地雞,讓山地雞在山林里自由覓食,這樣養出來的雞肉味鮮美,營養價值高,有很多市民特意驅車前往購買。
有需求就有市場,有市場就有價值。一些養殖戶看到了山地雞的利潤空間,開始搶抓機遇擴大養殖規模。謝伙生就在這里播下了夢想的種子。他于2011年開始擴大養殖規模,流轉百畝山林,在叢林里新建雞舍,并順勢成立石城縣山地雞養殖專業合作社,養殖規模從幾百只發展到上萬只。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發現了這項產業的堅實基礎和騰空之勢之后,木蘭鄉黨委書記黃運松從2011年開始,積極向各部門爭取各種項目資金,先后籌資100多萬元,在東坑村建成1500平方米大型山地雞雞棚,建成占地500余畝的大型山地雞養殖基地,并在楊坊村投資70余萬元建成現代孵化基地,集種雞場、育雛基地、孵化基地、綜合辦公樓等于一體的山地雞發展綜合體。
“以前我們有很多擔心,現在加入了合作社,不用擔心技術,更不用愁銷售了。”木蘭鄉小琴村貧困戶鄧增有就是眾多受益者之一。謝伙生欣喜地說,目前山地雞專業合作社已有社員142人,其中貧困戶83人。
與此同時,從2015年開始,木蘭鄉利用荒山和荒坡同步推進觀音樹產業,形成山地雞和觀音樹“兩條腿”并肩前行的產業扶貧新路子。
走進石城縣白蓮城農貿市場,只見一個掛著“木蘭山地雞”牌子的店門前,許多市民排隊購買山地雞。市民羅小堅說,我的孫子其它雞都不吃,就喜歡吃這里的木蘭山地雞。

叢林中的山地雞
在超市里,由觀音樹葉提取制作而成的觀音豆腐因產品稀有、營養豐富而引來市民的搶購。
大山深處種養出來的“山地雞”和觀音樹,如何打破傳統,闖進現代社會呢?
筆者在木蘭鄉走訪了解到,該鄉聯合種養大戶及投資客商成立了“一雞一樹”產業發展協會,在楊坊村建立了大型山地雞孵化基地和觀音樹育苗基地。同時由木蘭鄉黨委書記黃運松帶隊,組織種養大戶到周邊縣市及重慶等大城市學習山地雞養殖技術和觀音樹種植技術。并且成立產業發展培訓中心,由骨干力量定期組織種養戶召開產業技能培訓。在不斷摸索中,逐漸形成了統一種苗、統一技術、統一防疫、統一品牌、統一銷售,分散種養的“五統一分”現代產業發展模式,確保“一雞一樹”品種純正、質量優良。
另一方面,木蘭鄉打破“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傳統理念,以開放的姿態融入現代社會,充分利用報紙、網絡、電視等多媒體,積極融入全縣旅游文化大型活動,大力宣傳山地雞和觀音樹產業,擴大產品知名度和美譽度。借助協會、商會的資源優勢,不斷向外推介木蘭山地雞和觀音樹。目前已成功注冊“贛江源”牌山地雞商標。去年木蘭山地雞更是“飛”進央視,在中央7套《食尚大轉盤》欄目專題播出,引起強烈反響。
“經過這幾年的發展,木蘭山地雞和觀音樹的技術更加成熟了。”得益于“一雞一樹”喜人的發展形勢,木蘭鄉楊坊村貧困戶溫昌善今年養了3000余只山地雞,種了26畝觀音樹,年收入相當可觀。
目前,木蘭鄉山地雞年出欄30萬羽,觀音樹種植面積達500多畝,預計3年內觀音樹種植面積將擴大10倍。

觀音樹種植基地

觀音樹葉提取制作而成的觀音豆腐
筆者在木蘭鄉田江村油付小組看到,一幢占地500余平方米的嶄新車間拔地而起,山地雞深加工設備全部安裝到位,即將開工生產。
在木蘭鄉小琴村,也有一個500余平方米的扶貧車間全面完工,觀音樹深加工機器全部進駐,正在進行生產調試。
“別看一個小小的車間,卻彌補了產業鏈上非常重要的一環。”黃運松告訴筆者,木蘭鄉黨委政府組織產業協會走出家門,利用當地外出知名人士的“紅娘”作用,大膽對接產業市場,引進生產企業。目前木蘭鄉與四川每日每餐食品有限公司簽定山地雞銷售訂單,引進觀音樹深加工企業,與重慶雄森園林綠化有限公司簽訂50噸觀音樹干葉訂單。
在黃運松看來,“一雞一樹”產業鏈的完善,確保了兩大產業從種苗、種植、管理、加工到銷售等各環節銜接有序、高效運作。
以往,發展產業都是政府唱獨角戲,其它角色沒有戲份,無法形成發展合力。如今,每次山地雞苗或觀音樹苗出棚后,立馬被農戶一搶而光,農戶種養的積極性非常高。“一雞一樹”產業的良性發展,得益于單兵到集團的轉變,得益于政府、市場、農戶三方的緊密配合。
資料顯示,木蘭鄉在著力打開市場的同時,從扶貧資金中預留產業獎補資金,為每戶貧困戶發放100只山地雞苗和1畝(600株)觀音樹苗,全程為貧困戶提供種養管理、疾病防控等服務。同時簽訂產品回收合同,只要農戶按綠色環保要求進行種養,所有產品全部保底價回收。回收的產品經深加工、深包裝,銷往一線發達城市。終端市場環節的打通,讓貧困戶發展產業吃下了“定心丸”。
目前,木蘭鄉累計有300多戶貧困戶參與山地雞養殖,戶均預計增收2000元;60余戶貧困戶參與觀音樹種植,戶均預計增收3000元。
“我們力爭到2020年全鄉年出欄山地雞100萬羽,觀音樹種植面積在5000畝以上,使‘一雞一樹’產業成為百姓增收的法寶。”對于未來的扶貧產業發展,黃運松自信滿滿。
許貴州、邱有平,江西省石城縣木蘭鄉人民政府。
■責任編輯:徐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