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桂芳
●名家專訪
刀尖上的舞者
——記著名神經外科專家呂世亭教授
陸桂芳
大腦的重量只有1 000多克,但這里血管密布、神經密集,每個部位都與人體各器官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它被包裹在顱骨之內,不僅柔軟異常,也脆弱萬分。在這樣狹小的空間里,手術刀手起刀落,每一個細微的角度和尺度,都關乎患者的生死存亡。
有人說,神經外科手術是“在萬丈深淵上走鋼絲”,而操刀的醫生更是被譽為“刀尖上的舞者”。今天我們要認識的,就是這樣一位有著高超技術的神經外科專家,他不僅曾擔任浙江省醫學會神經外科分會主任委員,也曾擔任浙江省醫學會副會長,和學會有著深厚的淵源和感情。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以下簡稱浙醫二院)神經外科,是浙江省成立最早的神經外科,至今其學術地位和影響力在省內乃至全國都首屈一指。
今年85歲高齡的呂世亭教授,仍然堅持每周在浙醫二院坐兩個半天專家門診。
3月31日中午11點,浙醫二院9號樓6樓神經外科診室,呂世亭教授剛剛結束上午的門診,白大褂還沒來得及脫下。見到我們,立即熱情地招呼我們坐下,十分和藹可親。
一落座,話匣子就打開了。呂老氣定神閑,談吐優雅,舉手投足間更充滿年輕人的活力。為什么選擇做一位救死扶傷的外科醫生?呂世亭教授說,那還得從自己的童年時代說起。
“我是山東人,我出生的那個時代,正是抗戰時期,我從小的革命熱情就很高,小學的時候是兒童團團長,15歲那年,就去參軍了?!眳问劳み呎f邊掐指算算,“到2017年4月,正好是70年的黨齡,我是一位名副其實的老黨員了?!?/p>

呂世亭回憶,1947年,華東地區東海衛生所在家鄉招衛生員,自己對醫生特別尊重,向往做醫生,就去報名,成為了八路軍的一名衛生兵。“日本投降后,解放戰爭開始,我加入八路軍野戰醫院,參加了淮海戰役等大大小小許多戰役。當時可不像現在,醫療物資短缺,條件非常艱苦?!眳问劳ふf,“沒有鑷子,就用筷子替代;包扎和換藥的紗布稀缺,就把用完的紗布洗凈消毒晾干后再用;傷員需要熱敷,就想辦法把磚頭加熱包上濕毛巾……”戰火紛飛的歲月,大家非但不叫苦,還滿懷激情,干勁十足。
“當時衛生所的所長姓湯,也算是我學醫的啟蒙老師,他總是邊行軍邊搶救邊給我們上課,從他那里學到不少‘實戰經驗’?!眳问劳ばχf。
1949年5月,杭州解放,呂世亭隨部隊醫院來到杭州,當時在西湖邊的少年宮住了半個月,后來又在凈寺住了半個月,隨后野戰八院到了紹興,呂世亭在紹興待了兩年。
1954年,呂世亭轉業到溫州,在路橋機場衛生所當所長,由于他表現優秀,組織推薦保送并參加考試,1958年,呂世亭被浙江醫科大學錄取,他在校潛心學習,直到1963年畢業,被分配到浙醫二院腦外科工作。
“2017年正好是浙醫二院腦外科建科60周年?!眳问劳じ锌?,彈指一揮間,醫療技術和設備的發展進步日新月異。還記得當時自己被分配到浙醫二院腦外科時,只有8張病床,五六個醫生,盡管如此,這也是當時浙江省唯一一家有腦外科的醫院,由德高望重的朱焱教授和陶祥洛教授在1957年創立。
呂世亭說,上世紀六十年代,國內既沒有CT、也沒有核磁共振,動手術全憑醫生的臨床經驗。比如通過觀察病人體征、檢查瞳孔散大的情況,來判斷是否有硬膜外血腫。
“鉆顱探查”技術在當時被腦科醫生普遍使用。呂世亭介紹,顧名思義,那就是根據經驗判斷,從頭顱打孔進去手術?!芭R床工作中,常常是醫生從一邊開顱進去,手術成功后顱壓仍然很高,經排查發現是對面也有血腫,于是再從對側開顱手術,顱內壓才降下去?!?/p>
“那時,盡管手術一分報酬也沒有,為了挽救病人的生命,我們常常是一個晚上開兩三臺手術,手術時精神高度集中,也不覺得累,等到手術結束整個繃緊的神經放松了,才覺得饑腸轆轆,這時就吃上一碗光面,已經心滿意足了。醫生勤勤懇懇,老百姓對醫生非常尊重,也不像現在醫患關系這么緊張?!眳问劳ふf。浙醫二院神經外科在當時還要負責全省各地醫院腦外傷病人的急會診,因此連夜趕路治病救人是常有的事,幾乎神經外科團隊所有的醫生都在外出急診時出過車禍,呂世亭至今還記得自己在天臺出診時驚險的一幕。但不論條件如何艱苦,病人在哪里,醫生就出現在哪里,不會有一絲遲疑。
當時為患者做腦血管造影,幾乎沒有防護,腦外科醫生常常要完全暴露在放射線下,會導致白細胞數量下降。“我到現在白細胞一直都是偏低的?!眳问劳ばΨQ。在浙醫二院神經外科,多年的臨床醫療工作讓呂世亭在顱腦腫瘤、顱腦損傷、腦血管疾病、神經功能性疾病、脊髓壓迫癥和周圍神經有關疾病等方面積累下豐富的診斷與治療經驗。
“2014年3月,有一位經我手術摘除腦瘤的患者,時隔42年后,帶著女兒來看望我??吹皆浹傺僖幌⒌牟∪?,如今和正常人沒什么差別,真的非常為她高興?!眳问劳ふf。20年前,有一位小男孩也是類似的情況,得了腦腫瘤,慕名找到他,手術摘除腫瘤后,堅持每年復查一次,恢復得很好,基本沒有什么后遺癥。如今男孩已經大學畢業,男孩一家人和呂老成了朋友。
幾十年過去了,經呂世亭手術救治的患者不計其數,雖然門診、手術都很忙碌,他對科研卻沒有絲毫懈怠。對于腦瘤,呂世亭曾研究怎樣用冷凍的辦法讓腫瘤細胞不擴散,徹底摘除腦瘤。為了手術用的液氮,呂世亭甚至跑到杭氧親自把液氮的鋼罐抬來。“冷凍摘除腦瘤”的手術,獲得了當年浙江省科技大會二等獎。此外,呂世亭研究的《顱腦針麻手術》還獲得浙江省政府科技進步優秀獎。
教學工作也是呂世亭一直重點抓的。如今,他的學生都已成長為各地醫院的骨干。
也正是這樣全身心的投入和高超的醫技醫德,讓呂世亭在上世紀70年代,成為浙醫二院神經外科的主要負責人兼黨支部書記。
呂世亭不僅是浙醫二院神經外科的負責人,還擔任過溫州醫學院黨委書記、院長,紹興文理學院醫學院首任院長。此后擔任浙江省衛生廳機關黨委書記、副廳長,浙江醫科大學黨委書記、副校長。即便做了領導,他也沒有荒廢業務,一樣手術、坐門診。
“我擔任各類學術團體的職務有十多個,但是感情最深、最不可替代的就是浙江省醫學會?!眳问劳ぶ毖圆恢M。
他說,醫學會是團結廣大醫學科技工作者,開展學術交流、科學普及、成果推廣的重要平臺,是推動學科事業發展的重要社會力量。自己擔任了十多年的醫學會副會長,看著學會不斷創新發展,感到非常欣慰。
“我聽說醫學會的??品謺F在已經發展到80多個了,相比我擔任副會長時的30多個,真的是枝繁葉茂啊!”呂世亭說,他期望學會能繼續創新,繼續組織廣大醫學科技工作者做好學術交流,為廣大患者服務。
2017-04-01)
(本文編輯:陳丹)
10.12056/j.issn.1006-2785.2017.39.18.2017-2179
310003 杭州,浙江《生活與健康》報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