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設施園藝的高溫悶棚技術
夏季7~8月,是設施園藝高溫悶棚技術使用的重要時期。這個階段,溫度高、光照強度大,設施園藝處在空棚期,是設施蔬菜、花卉換茬栽培或者改用露地栽培的季節。利用這些特點,有效采取高溫悶棚技術,能夠達到防治設施園藝病蟲害的良好效果,是預防、控制設施病蟲害的最佳時期。
高溫悶棚技術,主要是利用太陽能高溫對設施空間進行高溫殺菌、滅蟲的一種無公害防治方法,能夠很好解決設施園藝土傳病害的痼疾,包括控制土傳真菌性病害、細菌性病害、根結線蟲病等,對棚室中的各種害蟲也有良好殺滅作用,同時對解決設施土壤板結、酸化等問題也有重要作用。

1.使用時期:高溫悶棚一般在夏季棚室休閑期使用,在上茬作物清茬后可馬上執行。
2.整地澆水:進行高溫悶棚前,要先打掃上茬作物枯枝落葉,施加一些有機肥料,可以是秸稈、動物糞便,并適量撒入石灰氮(石灰氮可促進秸稈的分解,秸稈等可以加快升溫發酵,減少氮素損失)。將地整平整細,起隆,增加地面受熱面積,也可使地膜與地面之間形成一個小空間,有利于提高地溫。足量澆水,讓壟畦充分被水滲透。
3.鋪設地膜:土地翻耕均勻后,地面上鋪設地膜。將地膜一端壓好后,反方向壓折,保證蓋嚴,不透氣。
4.密封棚室:用塑料薄膜密封溫室、大棚,在強光照射下,大棚內迅速升溫至60~70℃以上,保持一定的時間,利用高溫對大棚進行殺菌、滅蟲。在以上條件處理下,設施地表下10厘米處最高地溫可達70℃,20厘米的地溫可在45℃以上,殺菌率可在80%以上。
5.處理時間:棚室封閉后,即可持續高溫悶棚,至少處理10天以上。根據下茬蔬菜栽培和花卉入棚的園藝安排,高溫悶棚一個月以上,效果更佳。
在實施高溫悶棚技術時,注意以下幾點,能夠提高效果:
1.高溫悶棚翻地前應先打掃枯枝殘葉,避免枯枝落葉上的病原菌、害蟲等被翻入土壤底層;土壤消毒后最好不要再耕翻,即使耕翻也應局限于10厘米的深度。
2.高溫悶棚前不要隨翻地施入生物菌肥,因為夏季悶棚時的溫度太高容易將菌肥中的生物菌殺死。生物菌肥應在高溫悶棚后施入。
3.可配合藥物處理進行,滅菌殺蟲。
4.一般土壤含水量達到田間最大持水量的60%時效果最好,灌溉的水面高于地面3~5厘米為宜。
5.做好防雨、防風工作,避免自然因素影響處理效果。提前挖好排水渠,大風來臨前應注意棚體和棚膜的維護。(彭晨 山東農業大學植保學院 孟繁玲 山東省泰安市園林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