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茶樹菇半地下式菇棚出菇袋栽技術
華北地區棉籽殼、棉餅和麥麩資源極其豐富,而棉籽殼、棉餅和麥麩又是食用菌栽培的主要原料,因此,在發展食用菌產業有著得天獨厚的有利條件和巨大的發展潛力。
茶樹菇又名茶薪菇,其味道鮮美,脆嫩可口,清香而無異味,菇體含有18種氨基酸和多種礦物元素,是美味珍稀食用菌之一,在夏津縣進行了半地下菇房的栽培示范和推廣。現將茶樹菇的高產栽培技術簡介如下。

根據華北地區的氣候條件,生產上一般安排春季4月溫度上升到15℃以上,秋季9月溫度降至25℃以下出菇為宜。
茶樹菇多以立體層架種植,可合理利用空間增加利用面積,也可減少管理成本便于管理。夏津縣種植采用半地下式菇房、層架種植。菇房尺寸采用25米×9.6米×3.2米(長寬高)。菇房兩側各開一個1.5米的門,便于管理與通風。室內安置4路種植架23米×1.2米×2.2米(長寬高)層高55厘米分為4層。種植架底鋪設地暖管,保持適溫。一個菇房可放置4.5萬~5萬菌包。
1.菌袋制作
培養料配方棉籽殼90%、麥皮8%、石膏1%、糖0.5%、石灰0.5%。
根據生產所需的數量及比例進行配合,并加水拌料,料水比為1∶1.2左右為宜。選用規格15~17厘米×35厘米×0.05厘米低壓聚乙烯塑料袋,每袋料干重350克左右,濕重720~750克,裝料松緊適度,及時套上頸圈并塞好棉塞(也可用編織線扎緊),然后進行常壓滅菌。料溫降至30℃以下方可接種。接種量為每瓶接30~40袋,接種后要避光培養。
2.出菇管理
茶樹菇接種后50天左右即可出菇。出菇前將棉花塞拔掉或剪去扎口線,并拉直袋口排袋催蕾,讓菌絲由營養生長轉入生殖生長。這期間,空氣相對濕度保持在95%~98%,早晚噴水保濕。光線強度控制在500~1000勒克斯,溫度控制在18~24℃范圍,茶樹菇開始出菇后,空間相對濕度降到90%~95%,并減少通風次數和時間,每袋菇蕾6~8朵,當茶樹菇子實體菌蓋開始平展,菌環未脫落時就要采收。采收后菌袋料面需清理干凈,袋口捏攏,讓菌絲休養恢復2~3天,然后拉開袋口,可淋1次重水,并重復上述管理,5~7天后又可長一潮菇,共可采收4~6潮菇。

1.病害。茶樹菇主要病害有:萎縮病。防治方法:一是注意加強通風,避免濕度過大。二是在開袋后,每隔15天噴灑7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和2%~5%石灰水,撒石灰粉,有條件時地面可噴石灰+漂白粉混合劑。若發現病菇要及時清除。
2.蟲害。主要是菇蚊。防治方法是:一是在通風口安裝80目的窗紗,二是室內安上電子滅蚊燈。三是發菌過程按半個月定期噴衛害凈30~100倍液。
3.及時采收
當菌蓋顏色轉成暗紅褐色,子實體長大至八成熟時,菌蓋尚內卷為采收適期。
(邵紅梅 山東省夏津縣蔬菜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