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一帶一路”框架下南亞地區短期人才培養模式淺析

2017-11-02 01:54:59RajivRanjitMdShihabuzzamanJhumurBiswas
海外華文教育 2017年9期
關鍵詞:一帶一路國家

Rajiv Ranjit&Md.Shihabuzzaman&Jhumur Biswas

(廈門大學海外教育學院,中國廈門361102)

“一帶一路”框架下南亞地區短期人才培養模式淺析

Rajiv Ranjit&Md.Shihabuzzaman&Jhumur Biswas

(廈門大學海外教育學院,中國廈門361102)

本研究試圖提出跨文化短期人力資源培養模式,并分析“一帶一路”倡議中的基礎技術性人力資源的需求。該模式運用PEST分析法,著眼于南亞區域合作聯盟(SAARC)與中國之間社會文化、政治,經濟和技術因素的多樣性,獲得這些國家在溝通與交流中由于政治、社會文化和語言的多樣性等原因產生的機遇和挑戰。為增強彼此共贏的機遇和解決面臨的挑戰,此模式提出在短時期內形成多產的并且熟練的當地人力資源體系。

一帶一路倡議;PEST模式分析;南亞區域合作聯盟(SAARC);人力資源模式

一、前 言

“一帶一路”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簡稱,它由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于2013年在出訪中亞和東南亞國家期間首次提出,并得到了沿線國家的積極響應。“一帶一路”基于古代絲綢之路“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精神,以期與沿線65個國家之間建成“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共建人民福祉,共享發展成果。

“一帶一路”倡議是在國家的層面上提出的宏觀合作模式,由政治、經濟、社會、文化、民心、技術等因素相互作用組成。王義桅(2016:15)在《世界是通的:“一帶一路”的邏輯》有如下表述:

“一帶一路”的邏輯嘗試用六點來概括這一倡議的內涵(圖一):一是“一個概念”:即“一帶一路”;二是“兩只翅膀”:即陸上的“絲綢之路經濟帶”和海上的“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三是“三個原則”:共商、共建和共享;四是“四個關鍵詞”:宏觀層面——互聯互通、戰略對接、產能合作、開發第三方市場,操作層面——企業主體、市場運作、政府服務、國際標準;五是“五個方向”:“五通”——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六是“六大領域”:六大經濟走廊(中蒙俄、新亞歐大陸橋、中國-中亞-西亞、中國-中南半島、中巴、孟中印緬)。

圖一 “一帶一路”概括的六個內涵

“一帶一路”沿線65個國家按地理區域可以粗略分為東南亞地區國家(泰國、緬甸、老撾等)、中亞地區國家(哈薩克斯坦、塔吉克斯坦等)、中東地區國家(以色列、伊朗等)等等。這其中南亞八國(不丹、尼泊爾、印度、孟加拉國、巴基斯坦、阿富汗、馬爾代夫和斯里蘭卡),組成了南亞區域合作聯盟(South Asian Association for Regional Cooperation-SAARC)由于地理位置,與中國在經濟貿易、文化交流方面一直不順通。南亞國家不僅位于中巴經濟走廊與孟中印緬經濟走廊腹地,海上絲綢之路中也都有孟加拉國、印度、馬爾代夫、斯里蘭卡等國的身影。而到了21世紀,為了與中國共謀發展,南亞地區的巴基斯坦、阿富汗、孟加拉國、斯里蘭卡、尼泊爾和馬爾代夫已加入“一帶一路”的成員國,不斷開建的合作項目便是這一成果的寫照。

圖二 南亞與中國的地理位置

響應中國“一帶一路”倡議所提出的互利共贏理念,人才的培養和利用是公建項目中的“軟實力”,因此必須重視跨文化、跨區域人才的培養。本文的研究建立在對南亞的大環境(包括社會、政治、經濟和科技技術等)分析的基礎之上,整合各類信息后,探索針對南亞地區國家,培養何種人才能夠契合“一帶一路”倡議下的合作發展模式,并嘗試提出建立合適的人才培養模式的一些重要的因素。

二、南亞地區國家情況分析及與中國的關系

中國與南亞八國之間存在諸多相同因素,也存在不少差異。每個國家社會、政治、經濟等大環境影響國家的系統變成復雜動態,進而影響不同國家在“一帶一路”框架下扮演的角色。

本文首先通過PEST分析解釋中國與南亞國家之間的異同關系,從政治環境(P—Political)、經濟環境(E—Economical)、社會環境(S—Social)和科技技術(T—Technology)四個方面進行比較。這種分析方法又可稱為大環境分析,是宏觀的一種有效分析工具,不僅能夠分析外部環境,也能夠識別一切對內部結構有沖擊作用的因素。本文利用PEST分析法將找出中國與南亞國家之間存在的相互合作和共贏的機遇和面臨的挑戰,以及提出解決面臨挑戰的方法。

(一)社會環境

一個國家的社會環境主要是指這個國家的人文風貌,包括文化生活、民俗活動等。受喜馬拉雅山脈的阻隔,南亞八國的社會環境與中國迥異,而這一地區各個國家之間也有差異性。

歷史上,南亞是印度文化中心,這里也是佛教興起的地方。著名的唐代高僧玄奘曾為求佛法遠渡到此,由此開創了中國古代佛學發展的又一個高潮。佛教遺址在南亞保存完好,中國—尼泊爾—印度可以形成一條佛教交流與發展的文化走廊。除此以外,印度教、伊斯蘭教、錫克教等,共同構成了當今南亞地區的文化基礎。

濃厚的文化氛圍造就了當今南亞地區的傳統習俗保留完好,這也成為吸引世界游客的重要資源。但傳統文化的牢固也導致一些國家在新時期發展時腳步緩慢,一些地區仍以農業為主,人們的生活水平得不到提高,而貧富差距、宗教矛盾、外國政治力量干預等問題都進一步拖緩國家的發展步伐,造成各種各樣的社會問題。

表1顯示了南亞八國的社會環境,包括國土面積、人口數量、宗教、官方語言等。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南亞地區整體上呈現出文化多元的樣貌。與中國進行對比,我們可以發現,中國人與南亞人民之間從飲食、服飾、習俗到宗教信仰、價值觀念上都有一些差異,加之語言上的不同(南亞大部分語言都屬于印歐語系和達羅毗茶語系,而中文屬于漢藏語系),彼此進行交流時難免受阻。這些在國家間交流合作時都應當加以考慮。

表1 南亞國家人民特征

國家全名稱 國土面積(平方公里)人口(2015年) 宗教信仰分布 官方語言 經濟依賴(2010年):孟加拉人民共和國 14.757萬 1.61億人伊斯蘭教印度教佛教基督教孟加拉語服務行業(51%GDP)農業 (18.6%GDP;45%勞動力)工業(紡織,皮革制品、制藥工業)不丹王國 38394 77.5萬人 藏傳佛教印度教 宗卡語農業(55.4%人民)旅游業水力發電家庭手工業(紡織、宗教有關的產品)工業(水泥、鋼鐵、鐵合金)印度共和國 298萬 13.11億人印度教(79.8%)伊斯蘭教(14.2%)基督教(2.3%)錫克教(1.7%)佛教(0.7%)印地語英語服務行業(55.6%)工業(26.3%)農業(18.1%)馬爾代夫共和國9萬(覆蓋面積)(地的面積298)40.9萬人 伊斯蘭教(遜尼派) 迪維希語(Dhivehi)馬爾代夫經濟的三大支柱為:●旅游業●船運業●漁業是農業:椰子樹工業:小型船舶修造,及海魚和水果加工、編織、服裝加工等手工業尼泊爾聯邦民族共和國 147181 2859萬人印度教(81.3%)佛教(9%)伊斯蘭教(4.4%)吉拉提(3%)基督教(1.4%)尼泊爾語(一百多民族語言)服務行業(48.5%GDP;18%勞動力)農業 (36.1%GDP;76%勞動力)工業(15.4%GDP;6%勞動力)巴基斯坦伊斯蘭共和國881913 1.89億人 伊斯蘭教(95%) 烏爾都語服務行業(58.8%)農業(20.9%GDP;43.5% 勞動力)工業(20.3%GDP;30% 勞動力)斯里蘭卡民主社會主義共和國65610 2100萬人佛教(70.2%)印度教(12.6%)伊斯蘭教(9.7%)基督教(7.4%)僧伽羅語泰米爾語服務行業(60%GDP)農業(12%GDP)工業(28%GDP)

(二)政治環境

本文從兩個方面對比分析南亞八國與中國的政治環境:一是世界銀行宣布的世界治理指標(Worldwide Governance Indicator),二是通過中國與南亞之間的鄰國關系分析了解彼此的政治關系。從中我們可以了解出當前中國與南亞各國的政治關系是如何的,以及這種政治背景影響下對社會各方面的影響。

1.世界治理指標

世界治理指標是世界銀行制定的影響國家政治的指標,共分六個方面,以分數的形式評價每年各國的政治情況:

(1)話語權和責任(Voice and Accountability)

(2)政治穩定性和不存在暴力/恐怖主義(Political Stability and Absence of Violence/Terrorism)

(3)治效率(Government Effectiveness)

(4)規管質量(Regulatory Quality)

(5)法治(Rule of Law)

(6)腐敗控制(Control of Corruption)

世界銀行每年為各國的政治情況打分,用以評價當年各國的政治情況,分數越高,表示國家的政治局勢越穩定,國內安全等方面越有保障。圖三是2015年中國與南亞八國世界治理指標各部分評分,從中可以看出中國的“政治效率”比南亞國家高得多,這說明中國政府的規劃落實和現實的可能性高,但阿富汗、尼泊爾的政治效率很低是因為那里的國內政治和跟國外關系復雜。阿富汗是由于戰爭后的狀態所以政府并沒有完全恢復,同樣尼泊爾也是國家內戰之后政黨之間一直存在矛盾所以并沒有建立穩定的執政黨,而執政黨的變化很快。“腐敗控制”的方面中國好于南亞大部分國家。

圖三 2015年中國與南亞國家的治理指標

在“政治穩定性和不存在暴力或恐怖主義”的方面,不丹、馬爾代夫和斯里蘭卡在前三排。阿富汗、巴基斯坦、孟加拉、印度和尼泊爾比中國差。“規管質量”的方面除了斯里蘭卡意外,中國優秀于其他南亞國家。阿富汗與孟加拉的規管質量算是南亞中最差。“法治”上,不丹、斯里蘭卡與印度優秀于中國,但其他南亞國家的法治比中國差。“話語權和責任”方面印度優秀于所有的南亞國家,而中國這方面很低。樓春豪(2015)也曾經提到中國在“一帶一路”框架下推進與南亞合作面臨客觀挑戰,包括投資風險、安全挑戰、政治溝通以及中國企業形象問題,而這些挑戰的來源是國家之間的“政治溝通”方面的不足。

2.鄰國關系

歷史上由于喜馬拉雅山脈的存在,中國與南亞各國的政治、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不及東部陸路、海路上的交流通暢,但隨著交通的不斷發展和科技進步,地理上的阻礙也已變得越來越微不足道。目前,中國與南亞八國之間的國家關系越發密切。孫紅旗(2016)提出,“由于歷史和現實的原因,南亞的區域缺乏一體化,所以進展很慢,國際關系方面錯綜復雜,以及容易受到外部力量的影響。”

除不丹王國外,南亞地區的絕大部分國家都與中國建立了外交關系,國家間的政治博弈也影響中國與南亞諸國之間的關系。這其中,樓春豪(2015)把中巴關系被定位為“真正的好鄰居、好朋友、好伙伴、好兄弟”,同時也認為在政治方面中印關系經常突出矛盾。

阿什瓦尼·塞思(2010)在《中國和印度:成就不同的制度根源》提出兩種態度:在中印關系密切階段是“印中兄弟”(Indo-Chini Bhai-Bhai),而在1962年中印關系斷然決裂后出現的“印中拜拜”(Indo-Chini Bye Bye)說法。大衛·布魯斯特(2016)也表示南亞地區的政治變化和印度對“一帶一路”的反應。同時也強調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間的政治矛盾影響到“一帶一路”倡議提出的中巴經濟走廊的建設。

就目前最新的“一帶一路”框架來說,南亞八國對這一倡議都表現出極高的積極性,目前也有許多國家已經加入這一框架。然而,在尋求互相合作的道路上,印度仍表現出強硬態度。穆希布爾·拉赫曼(2016);大衛·布魯斯特(2016)提出印度對“一帶一路”的回應總體上是矛盾而且印度對于中國進行印度洋接觸仍很敏感,以及存在心懷不安。楊思靈、高會平(2017)在《“一帶一路”:中國與尼泊爾合作的挑戰與路徑》也提到“在中國、尼泊爾與印度三國中,中國和尼泊爾的態度是明確和積極的。關鍵因素在于印度擔心中國通過該經濟走廊向南亞地區擴大影響。”同樣,“一帶一路”倡議項目中的中巴經濟走廊、斯里蘭卡和馬爾代夫的港口建設也讓印度不安,因此印度這次在“一帶一路”倡議退了一步。

(三)經濟環境

經濟因素是國家的發展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本文通過四個方面分析南亞國家和中國的經濟情況:一是世界銀行提出的世界競爭報告(Global Competitiveness Report),它解釋了世界各個國家經濟狀況和發展的前途;第二是兩邊的商貿數據,用以分析各國間經貿關系;三是旅游發展情況,反映旅游業這一重要產業在中國-南亞國家間經濟交流中扮演的重要角色;第四是中國對外投資項目。這四方面能夠較為全面地反映出南亞各國的經濟狀況以及與中國經濟間的關系。

1.全球競爭力報告

全球競爭力報告(World Competitiveness Report)是由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momic Forum)發布的、旨在評價全球各國經濟軟實力的年度報告書。其中展示了決定一個國家經濟發展水平的各項指標的內容,較為客觀地反映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水平。自1979年出版第一本《全球競爭力報告》以來,該報告中的內容已經成為我們了解一個國家經濟實力的重要指標。本文對南亞國家經濟環境的研究同樣參考此報告中的內容,以便了解南亞地區的八個國與中國的經濟情況。

全球競爭力報告中基礎需求、效率推進、創新與成熟性三個方面來解析競爭力的內容,其下又分為12因素:

(1)基礎需求(Basic Requirements Subindex)

A.結構(Institution)

B.建設(Infrastructure)

C.宏觀經濟環境(Macroeconomic Economic)

D.健康和初級教育(Health and Primary Education)

(2)效率推進(Efficiency Enhancers Subindex)

A.高級教育和培訓(Higher Education and Training)

B.市場效率(Good Market Efficiency)

C.市場規模(Market Size)

D.勞動市場效率(Labor Market Efficiency)

E.金融市場發展(Financial Market Development)

F.技術設備(Technology Readiness)

(3)創新與復雜性(Innovation and Sophistication Factors Subindex)

A.創新性(Innovation)

B.商貿復雜性(Business Sophistication)

按照以上指標,我們可以直觀地了解南亞各國和中國的競爭力。圖四和表2分別是2016-2017年南亞八國(不包括阿富汗和馬爾代夫)與中國的競爭力示意圖和競爭力排名表,從中能夠很明確地發現中國的競爭力情況比南亞各國強得多。單就競爭力來說,南亞地區競爭力較強的是印度和斯里蘭卡,而巴基斯坦、尼泊爾和不丹的競爭力比較弱。

圖四 2016-2017年中國與南亞國家的表示競爭力的雷達圖

從發展速度來看,中國在保持穩步發展的態勢,因而競爭力排名近三年來一直居于世界第28位。而印度、尼泊爾、孟加拉國等競爭力在近幾年也迅速提高,尤以印度表現最為突出,這或許得益與它們和周邊國家的貿易往來增多的原因。而金磚國家(BRICS)和“一帶一路”框架的提出無疑也在推動南亞國家競爭力上發揮了巨大作用。

表2 2014-2015年、2015-2016年與2016-2017年的世界競爭報告的排名

2.中國與南亞國家之間的商貿情況

國家間經濟上的往來主要表現在進出口商品上,這是經濟交流的一項重要內容。表3反映了2014至2016年南亞國家與中國間進出口商品貿易總額,從中我們可以發現南亞八國與中國間的貿易總額比例。

表3 中國與南亞國家之間的進出口數據

從表3可以看出,南亞八個國家都與中國都有貿易往來活動,其中印度仍是貿易往來所占比例最大的國家,進出口總額遠遠超過其他南亞國家。而相比之下,沒有跟中國建交的不丹則在進出口總量上都很小,這或許與政治關系有一定聯系。另外,各國與中國之間的進口總額和出口總額并不平衡,中國出口大國,南亞國家從中國進口多,出口少,且進出口差距非常大,這體現了南亞國家和中國貿易的不平衡性。

圖五 中國與南亞國家之間進出口情況(-1000美元)

從縱向上看(圖五),近幾年,南亞各國從中國的進口量大都呈現逐年增長狀態,以巴基斯坦表現最為明顯。或許隨著未來國家間合作范圍的擴大,中國與南亞國家間的進出口狀況也會有所改變。

作為南亞國家的出口大國,探究出口商品項目類型也有助于了解國家的經濟狀況。表格4顯示2014-2016年內南亞國家從中國進口最多的產品,表格5則顯示了2014-2016年中國從南亞國家進口的產品。

表4 南亞國家從中國進口的產品

從表中我們可以看到,2014年至2016年南亞八國從中國進口的產品中最多的是第85項,也就是電子機械設備,收音機和揚聲器等。這表明,中國的電子產品在南亞八國的市場上占有一席之地,原因主要是中國國產電子產品具有價格低、功能多、設計新穎等特點。另外,用于基礎設施建設的重型機械(第84項)和農業經濟作物棉花(第52項)也是南亞國家重要的進口商品。

相比之下,從中國進口最少的是礦物燃料,石油,瀝青,石蠟等這類傳統能源消耗品。這就在某種程度上反應出中國目前的經濟發展情況是中低端的制造業發展強盛,而礦物燃料,尤其是石油等礦物品并沒有形成出口潮流。

表5 南亞國家出口到中國的產品

而中國向南亞國家進口的商品主要是棉花,服裝類產品及飲料類等原料類產品,產品附加值較低,在重工業產品、高科技產品等上不占優勢。

大衛·布魯斯特(2016)也提出“一個擔憂是與中國在物理上互聯互通的加強可能導致不發達的當地市場被中國廉價的制造品所淹沒,從而抑制當地工業的發展。這是印度對孟中印緬經濟走廊倡議保持謹慎的一個重要因素。可能使這些地區成為中國的‘經濟殖民地’。”

3.旅游行業

毗鄰印度洋的印度、斯里蘭卡、馬爾代夫,喜馬拉雅山麓的尼泊爾、不丹,以及內陸擁有伊斯蘭風光的阿富汗、斯里蘭卡,南亞八國所擁有的豐富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資源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旅游業也已成為南亞八國經濟的重要支柱。而隨著其中著名的旅游景點越來越被中國游客知曉,許多中國游客特地來到南亞來體驗當地的風土人情。這些都有力地拉動了當地經濟和個人財富的增長。

表6 赴南亞國家旅游的中國人數量(阿富汗、孟加拉國、巴基斯坦缺)

表6和圖六是各國旅游局收集的歷年赴當地旅游的中國游客人數,從中可以看出整體上,去南亞國家的中國游客數是不斷增加的。其中,去馬爾代夫、斯里蘭卡、印度和尼泊爾的游客,在單年人數總量上都居前列。這四地也是著名的旅游度假勝地。

圖六 中國游客往南亞國家去旅游的發展趨勢

面對日益增多的中國游客,南亞國家的政府部門也越來越感受到旅游服務的重要性,對雙向的漢語翻譯、導游、導購等人員的需求量也不斷增加。一些景點因為有漢語服務而吸引了更多的中國游客前往,增加了收入。這些,都是從旅游業上中國帶給南亞各國的潛在價值。而國家間人員的流動對文化交流也是極為重要的。

4.中國對外投資項目

“一帶一路”的六個經濟走廊中有兩個在南亞地區,分別是中巴經濟走廊和孟中印緬經濟走廊。此以外還有斯里蘭卡的港口和馬爾代夫的機場和到首都馬累建設橋梁、巴基斯坦的港口、軌道建設、發電廠建設等是“一帶一路”倡議提出的一些比較大的項目。表7中顯示的是中國在南亞各國投資建設的項目。從中我們可以發現,在孟加拉國、巴基斯坦等國,中國投資建設的項目涵蓋了基礎設施建設的多個方面,為當地的基本經濟發展做出了一定貢獻。

表7 中國對南亞國家的投資

發布日期 項目名稱 所屬行業 項目總金額 項目內容描述巴基斯坦2017-4-21 巴基斯坦蘇基克納里(SukiKinari)水電項目 水電 18億美元 -2017-4-19 巴基斯坦魯阿特水電站項目 水電 - -2017-3-29 巴基斯坦默-拉660千伏直流電工程項目 電網 - -2017-3-17 達蘇水電站項目 電力 - -2017-3-6 瓜達爾港300兆瓦燃煤電站項目 火電 - -2017-3-6 巴基斯坦錫屏風電項目 風能發電 - -2017-3-2 Matiari之 lahore高壓輸變電項目 電網 - -2016-11-7 巴基斯坦 35MW水電投資-EPC-運維項目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6098萬美元 -2016-7-25 旁遮普省工業地產發展與管理公司 房地產業 20000萬美元 -2016-11-22 巴基斯坦塔爾2*330兆瓦電站項目 火電 - -2013-12-3 巴基斯坦旁遮普省鐵礦勘探項目采礦業,開采輔助活動 - -塔爾(THAR)煤礦采煤和煤氣生產、80萬千瓦坑口電站煤炭開采和洗選業 130000萬美元 -尼泊爾2017-5-19 松柯溪 2&3(Sunkoshi)水電站項目 水電站 - 1110兆瓦和536兆瓦2017-5-19 尼泊爾黑托達公路項目 公路 -四車道高速公路(含4.5公里隧道、長度為 60公里)2017-5-19 尼泊爾賽提6(Seti River 6) 水電站 - 642兆瓦2017-4-26 納瓦爾帕拉西縣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項目 水泥 - 6000噸熟料2016-11-9 加德滿都-博卡拉電氣化鐵路項目 軌道通道 -規劃鐵路里程164.395公里,含27座隧道、53座橋梁和12座車站2013-5-31(新華社) 博卡拉國際機場 教育、衛生、文體、娛樂 16700萬美金 China CAMC Engineering Co(尼泊爾政府投錢)

發布日期 項目名稱 所屬行業 項目總金額 項目內容描述斯里蘭卡2017-4-26 科倫坡港口城項目 公共建筑 - -2017-3-17 都喜天麗海濱公寓項目 公共建筑 6.7億元 -2016-12-1 斯里蘭卡北部前戰區賈夫納戰后供水項目 供水排水 - -阿富汗- 艾納克(Aynak)銅礦場 采礦業 35億美元 -2017-4-25 阿富汗國家職業技術學院項目公共建筑 - -2017-01-16 巴米揚之薩曼甘公路修復與改造項目 公路 2.05億美元 -

(四)現代科學技術發展情況

南亞地區的國家均為發展中國家,在現代科學技術方面還比較落后。為了提升本國的科技水平,大部分南亞國家都向中國進口科技設備,這些能夠為正在發展中的南亞國家提供探索科技前沿技術的基礎。

然而,從CIA Factbook 2012年提出的職業勞動率數據(表8)中我們可以看出,農業仍是支撐南亞國家經濟發展的第一產業,除個別國家(如馬爾代夫)因地緣優勢依靠服務業為經濟來源外,大部分地區仍無法擺脫傳統農業的困境,這與當地特殊的地理氣候條件和科技發展程度密切相關。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面對南亞地區經濟發展落后的情況,一方面應當提升農業生產技術水平,另一方面,也應當發展多種產業支撐的經濟結構。印度顯然抓住了自身優勢,培養了大批科技人才,在信息技術(Information Technology)方面的成果令世界矚目。這一實例也為南亞其他國家提供了范本,各國應當思考如何抓住機遇,發展本國。

表8 職業勞動力率

(五)小結

通過對南亞國家的PEST因素的分析,能夠發現在政治因素方面,印度的競爭力很強,但與周邊國家存在矛盾;經濟因素方面,中國與南亞各國都有經濟上的往來,但出口大于進口。印度是南亞國家中經濟實力最強的國家,與中國的經濟合作交流也更多,兩國關系呈現亦敵亦友的狀態。豐富的文化歷史資源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旅游業的繁榮為南亞當地帶來了豐富的收入。然而南亞國家仍以農業為主的產業結構不利于進一步發展,需要考慮改變產業結構,提升自身的競爭優勢。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發現中國與南亞國家在政治、經濟、科技技術與文化上的交流合作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各類項目的建立依仗于對國家實際情況的深入了解,而在這些基礎之上,更重要的,是對“人”的需求。隨著“一帶一路”框架的展開,應用于跨國項目中的行政、商貿、譯介、教育等方面的人才也會面臨緊缺,因此有必要考慮在當前“一帶一路”倡議起步之際,投入資源盡快啟動相關的人才培養計劃。

三、人才培養模式

南亞地區勞動力資源豐富,印度的勞動力資源占世界第二位,孟加拉國和巴基斯坦則分列世界勞動力第六位和第九位,這些勞動力資源都能夠為國家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但勞動力不等同于人才,“一帶一路”框架下共建合作項目能夠解決許多就業問題,但高素質、高水平的人才的培養也是不可缺少的一環。本文通過搜集相關的人才培養資料,探究于“一帶一路”框架的人才培養模式。

(一)中國與南亞國家的大學合作項目

人才的培養首先在于高校。“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之前,中國與南亞國家的高校就已經開始嘗試國家間合作的人才培養模式,這種模式主要分為“走進來”和“走出去”兩類。

1.“走進來”

“走進來”就是中國歡迎國外高校與中國國內學校合作,創設特色學科,聯合培養人才。不過,就目前來看,這種方式并不多,僅有印度的四所大學已經在華建立了類似的合作項目。

表9 印度與中國的四個大學合作項目

2.“走出去”

與南亞國家的大學合作共建孔子學院,是中國“走出去”培養人才的新型模式。孔子學院致力于讓國外學生能夠深入體會和學習中國的語言文化,豐富的課程類型、優秀的師資隊伍以及中國政府的保障,使得這一人才培養方式受到了南亞各國的歡迎。目前,南亞國家已經有12所孔子學院和12所中小型的孔子課堂(表10),其在教學成果上收獲頗豐。

表10 在南亞國家建立的孔子學院

(二)來華留學項目

高校間除了進行學院或專業整體上的合作辦學外,更多的是人才的流動,也即輸送留學生到對方國家學習相關專業。這一現象已持續了幾十年。但不同的是,如今學生去異國求學有了名目多樣的獎學金的支持,單就中國來說就為來華留學生提供孔子學院獎學金、中國政府獎學金以及高校自己設立的針對外國學生開放的獎學金(圖七)等。同樣,中國的學生去國外留學也有相應的獎學金、貸款等。

圖七 2015年獲得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

“一帶一路”倡議為南亞學生提供了一個新的發展前景,來中國學習語言或向中國“取經”、學習專業知識,都不失為一個好的職業發展道路。表11顯示出南亞國家的留學生來華修專業學歷的人越來越多,而且由本科專業擴大到研讀碩博士學位。這也從另一方面體現了中國與南亞國家合作培養高素質人才所取得的成果。這其中,印度和巴基斯坦的來華留學生人數是最多的,這與本國的經濟或政治發展或有一定關系。

表11 2014-2015年來華留學生的數據

今年以來,中國政府對南亞地區提供“南亞國家漢語師資項目”獎學金。通過此獎學金每年幾百個南亞留學生來華修對外漢語教學專業。為擴大中國與南亞各國人文交流,推進南亞各國漢語教師本土化建設,孔子學院總部/國家漢辦(以下簡稱漢辦)設立孔子學院獎學金南亞國家漢語師資班項目,面向孟加拉、尼泊爾、巴基斯坦、斯里蘭卡、阿富汗、馬爾代夫、印度等7國學生開放申請。

(三)短期人才培養

設計短期人才培訓模式、用以應對旅游業、商業等行業出現的人才短缺問題,是非常必要的。一些想要把業務擴大到南亞的中國企業,由于缺乏處理跨國事物的人才,而停止了去南亞建廠的計劃。這使得我們必須思考如何在較短時期內培養出適用于此類作用的人才,以加快國家間合作項目的建設,促進發展。

表12 短期人才培養

目前,這類短期項目已經有了發展雛形,且收效較好(表12)。在公共安全、基礎建設、服裝加工、電力等方面都展開了短期人才的交流和培訓。通過這一項目受益的人群,掌握雙語的專業知識,必定能夠為未來“一帶一路”框架下本國與中國的合作做出貢獻。

四、人才培養模式

上述PEST分析顯示了“一帶一路”倡議在南亞地區產生多層面的人才需求。僅就南亞地區而言,“一帶一路”倡議提出的規劃實施將產出幾十萬就業機會。為了彌補由此產生的大量人才需求缺口,南亞各國亟需加快人才培養的步伐。由于南亞各國與中國在文化、語言、價值觀等方面的差異,如何培養符合“一帶一路”倡議需求的各級人才成為中國與南亞各國需要面對的巨大挑戰。

按照世界經濟論壇發表的《The Future of Jobs.Employment,Skills and Workforce Strategy for the Fourth Industrial Revolution 2016》報告,人才培養的核心與工作技能有關,可以分為:能力(Ability),基本技能(Basic Skills)和跨職業技能(Cross-functional skills)三類。能力包括認知能力(Cognitive Ability)和體制能力(Physical Ability);基本技能包括內容技能(Content Skills)和過程技能(Process Skills);跨職業技能包括社會技能(Social Skills)、資源管理技能(Resource Management Skills)、系統技能(Systems Skills)、技術技能(Technical Skills)、解決復雜問題的技能(Complex Problem Solving Skills)。在人才培養中我們應該考慮如何提升人力資源的上述技能。首先把人力資源按照個人能力來分類,再根據他們個人能力的差異提供基本技能的培訓。這些基本技能有可能是溝通(語言)、技術知識亦或機械操作能力。高皇偉、吳堅(2016)曾撰文探討東南亞漢語人才的培養,他們認為人才培養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專業建設薄弱、學術研究平庸和管理制度不健全。就南亞地區而言,那些問題同樣存在,而且南亞漢語人才本來就不足,加上華人華裔數量稀少,所以語言人才尤其是精通漢語和中國文化的語言人才的匱乏在南亞地區十分突出。

徐勝男、吳法(2016)就“一帶一路”人才培養(特別是青年人才培養)提出了他們的看法,總結起來就是一個導向,兩個原則(本土化和國際化),創建“三庫”(青年人才數據庫、青年科技人才智庫、青年國際宗教人才庫),建設五種模式(校企聯合模式、校校聯合模式、出國辦學模式、多方聯合模式和人才吸引模式)。但我們認為這些模式并不能完全滿足“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本土人才培養,理想的人才培養模式必須充分考慮到本國的社會文化特征、政治因素和經濟和科技發達狀況,以及工作性質和行業需求。

隨著“一帶一路”政策的提出,中國與南亞八個國家的聯系日益緊密,重點在于促進沿線國家經濟、文化、制度、觀念等方面的交流,這其中是以經濟合作為主軸,通過中外雙方項目合作,改善南亞國家發展環境,促進互利互惠,同時針對南亞地區交通不便、技術落后的局面,中國需要提供各行各業的專門人才支持。企業是最大的人才輸送中心,并掌握著核心技術,在中外合作交流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我們認為勢必要重視企業的發展情況,如何適應南亞各個國家的經濟環境和文化背景?如何立足于當地并謀求長期可持續的發展?如何將技術、設備的使用推廣出去?基于南亞國家的多元文化背景,我們提出了以企業的需求為導向的短期人才培養模式的構想。

本土人力資源是組織生產的關鍵因素之一,對于提高生產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個良性的人力資源管理體系,有助于減少腐敗、增加產量、減少監督負擔、降低人員傷亡率等;專業的員工能夠及時發現工作失誤并對突發狀況做出及時預判。當今社會發展日新月異,競爭激烈,人力資源管理需要聯系企業實際,為員工提供平臺和資源,來支持更為先進的培訓方式和技能。

本土人力資源中心致力于構建一個尊重環境的人力資源管理系統,也就是說要根據當前南亞各個國家的政治經濟環境以及具體某一行業或企業的現實情況,從企業的立場來分析無法改變的宏觀的和微觀的條件,比如國家的政策方針、國際關系、社會人際關系等。同時結合對于實際環境的了解,找出當地可以利用的條件,為企業培養能夠應用技術、掌握基本專業知識,并了解具體的企業文化、思維方式和工作理念的復合型人才。此外,本土人力資源中心還負責向當地領導或企業管理人員提供相應咨詢服務,比如協助招聘與配置、績效考評、職業技能培訓、員工關系處理、薪酬發放、制定職位晉升機制等,總之結合當地的人才需求,最大化利用當地的現有環境和條件,同時加強中方合作,獲得資金或技術支持,從而因勢利導、因地制宜地做出種種可能的人才儲備計劃,充實當地人力資源。

(一)適當南亞地區“一帶一路”短期人才培養模式

“一帶一路”項目在南亞地區的啟動階段,迫切需要大量技術和語言方面的人才資源。為了在短期內大幅度發展當地人力資源,需要從中國派遣專家來組織一些具體的培訓,具體來說,就是通過提供最新信息、安排小組活動,組織具體工作領域的專業研討會或者線上培訓等形式。

隨著“一帶一路”的推進,中國大幅增加對南亞國家的投資,在交通運輸、服裝紡織、旅游業、進出口貿易、軍事等方面的合作最為集中。為了在這些領域開展有效合作,促進中外互惠互利,中國和南亞地區致力于合作培養鐵路工人、服裝設計師、導游、商業管理、高級工程師等各個行業的專門人才,我們認為這些人才必須要具備兩個重要素質:一是工作所必須的專業技能,二是基本職場素養,因此短期人才培養的焦點也在于這兩個方面。

首先是專業技能的培養。專業技能包括基本技能、應急技能,跨職業的專業技能這三個方面:基本技能主要指某一行業領域的基本知識;應急技能主要培養人的反應速度和解決復雜問題的能力,在面對突發狀況和棘手問題時能夠在關鍵時刻及時做出完美的決策,盡力避免大失誤;最后是跨職業的專業技能,例如計算機的基礎應用、運用數學和測量方法的能力、運用外語進行交流的能力等,這有助于實現不同領域人才資源的流動。具備以上三項基本技能可以視為合格的技術人才。

圖八 多元文化背景下的短期人才培養模式

其次就是基本職業素養。這是培養復合型人才的重要方面,針對南亞和中國的合作項目來看,基本職業素養包括:1.了解當地相關的文化背景知識,包括宗教信仰、風俗習慣、價值觀念、生活態度等;2.了解工作環境和企業文化,例如考勤;制度、薪酬福利、企業分工結構等;3.基礎的溝通技能,主要指不同語言背景下的同事之間關于工作事項的交流。這三項基本職業素養主要是為了解決工作過程中出現的跨文化交際障礙,協調企業內部的員工關系,營造和諧向上的工作氛圍,提高工作積極性和生產效率。

南亞地區文化多元,宗教背景復雜,所以民族性格、思維方式、辦事態度、價值觀念、行為方式等方面差異很大,增加文化知識,可以減少不同文化、宗教背景下的工人之間的誤解或矛盾,而通過人力資源的培訓經歷,同事之間能夠分享各自的文化背景,進而直觀了解中國和南亞國家的一些差異,促進工人們對文化情境的理解,形成包容開放的工作氛圍;其次是工作環境和企業文化,每個國家都有各自長期穩定發展下來的法律政策和規章制度,中外合作和交流建立在尊重彼此意識形態的基礎之上,同時也要了解不同企業的價值取向、管理方式、工作習慣和方式等;最后是基礎溝通技能,南亞國家和中國之間的語言差異是雙方合作過程中的主要障礙,語言不通,可能導致工作過程中無法交流,技術人才的培養就無法推廣下去,所以通過訓練行業專用語,快速掌握基本的工作交際能力,以語言為工具開啟商業、投資、文化交流和團結的新紀元。

兼具專業技能和職場素養的人才能夠滿足復合型的高素質人才需求,發展人力資源必須重在培養專業技能和基本的職場素養。一個具有特殊技能的熟練工人,能夠通過短期培訓速成基本知識,以便于更好地工作。正是基于多元文化背景之下,我們提出了上述的短期人才培養模式構想,相信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人力資源不足的情況。

在短期人才培養模式中,專家的地位不容小覷,這需要加強中外高級人才的合作交流。專家具有專業技能和跨文化交際能力,可視為在短期培訓過程中最有價值的一部分人力資源,因為他們可以運用當地的語言來推廣技術,減輕本土學員的學習難度,相應的跨文化交際能力也可以增加學員的認同感,更容易接受培訓的內容,這不僅能夠促進信息的流動,加強技術方面的互相學習,而且能夠解決文化上和語言上的障礙,使工作進程得以順利開展。

(二)短期人才培養計劃

建設適當南亞地區大環境(包括政治、社會、文化、經濟等)的短期人才培養模式,幫助產生“一帶一路”項目所需要的當地人才。在短期固定時間內培養更多的當地人力資源為補足“一帶一路”的人才需求,本身是難度很高的任務,但“多元文化背景下的短期人才培養模式”作為適合南亞地區文化的培養模式,能有效地培養更多的人才。本文主要從兩個維度來談談如何促進該培養計劃。第一,提高常識的短期培養計劃;第二,提高專業技能的短期培養計劃。前者是在不同時間內按照企業的需求而培養人力資源。此模式的目的是培養具有工作環境知識(文化價值、思維方式、生活或者工作習慣、工作風格、規則等)與基礎和專用語言知識的人才。后者是培養專業技術人才。此模式主要是改善當地人力資源的專業技能。

為了建設更有效果的南亞多元文化短期人才培養模式,本文參考Dehghan(1977:69)的博士論文(Planning Some Practical Models for Short-term Training of Rural Teachers in Asia)提出的短期教師培養計劃而設計培養計劃。培養計劃強調不同時間階段為了達到某個培養目標該運用什么培養方法、應用什么培養內容、適當的輔導員、被培養的人員需求、培養效益和評估培養。基于圖八的“多元文化背景下的短期人才培養模式”設計的表13和14表示“以時間為導向”、“以需求為導向”、“以目標為導向”和“以效果為導向”的當地人才人才培養計劃。

表13 提高常識的短期培養計劃

表14 提高專業技能的短期培養計劃

五、結 論

孫紅旗(2016)認為“一帶一路”倡議把南亞國家搭建和串聯起了合作平臺,以及編織了一個互利合作的網絡,架起了共享共贏的橋梁。本文通過南亞國家與中國之間的大環境(社會、政治、經濟和科學技術)分析發現,南亞國家缺乏許多高級漢語人才和各類基礎人才。“一帶一路”框架下能發現南亞國家在經濟、科學技術、文化交流等方面需要大量的基礎人才。本文只提出如何在短期內能培養許多的基礎人才。

如果科技是關鍵,教育是基礎,那么人才是它們的核心。所以沒有專業人才任何項目都無法順利實施。“一帶一路”倡議的實現需要沿線國家相互合作,互相支持,彼此信任以及人民之間民心相通。同時,國家與人民之間呈現出不沖突、不抗議、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態度。為了加速實施“一帶一路”倡議,國家之間人力資源的共同合作是很重要的,因此需要建設適合當地環境的可持續性的人才培養模式。這些人才培養模式將解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的大量投資項目產生的大量專業人才需求,以及彌補所建立的企業需要具備專業知識的當地人力資源。

本文主要關注當地社會、文化、政治、經濟和科技發展因素以及提出“多元文化背景下的短期人才培養模式”。此模式在兩個維度上培養人才:第一是職場常識方面的培養;第二是專業技能方面的培養。職場常識培養是可理解性的解釋工作中該知道的理解性知識比如文化價值、思維方式、生活或者工作習慣、工作風格、規則等。此外基礎語言知識也是很重要的部分,所以培養模式也重視具有專用語言知識的人才。專業技能培養是為了提高人力資源的質量。人才培養模式的主要目的是改善當地人力資源的專業知識、設備運用能力、個人工作能力和組織協調能力。此外次培養模式也提出“以時間為導向”、“以需求為導向”、“以目標為導向”和“以效果為導向”的當地人才培養計劃。

阿什瓦尼·塞思:《中國和印度:成就不同的制度根源》,《研究報告》,北京大學中國與世界研究中心,2010年5月。[EB/OL]https://wenku.baidu.com/view/0eb08b0fba1aa8114431d96c.html

大衛·布魯斯特著、朱翠萍譯:《“一帶一路”倡議對南亞和印度洋地區的戰略影響》,《印度洋經濟體研究》,2016年6月。

高皇偉、吳 堅:《“一帶一路”戰略下東南亞漢語人才培養探析——以印度尼西亞洲國際友好學院為例》,《比較教育研究》,2016年第12期,第31-37頁。

國家發改委、外交部、商務部:《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2015年,第10-19頁。

教育部國際合作與交流司:《2013來華留學生簡明統計》,2013年。

教育部國際合作與交流司:《2014來華留學生簡明統計》,2014年。

教育部國際合作與交流司:《2015來華留學生簡明統計》,2015年。

領英智庫:《“一帶一路”領英指數:中國企業邁向“一帶一路”人才大數據下的中國經濟外交》,2016年。

樓春豪:《“一帶一路”的理論邏輯及其對中國—南亞合作的啟示》,《印度洋經濟體研究》,2015年第4期,第17-31頁。

穆希布爾·拉赫曼著、吳娟娟(譯):《21世紀海上之路與中國——南亞關系》,《印度洋經濟體研究》,2016年第1期。

世界經濟論壇:[EB/OL]http://reports.weforum.org/global-competitiveness-report-2015-2016/economies/#economy=LKA,2017.05.15

世界銀行:[EB/OL]http://info.worldbank.org/governance/wgi/index.aspx#reports

孫紅旗:《“一帶一路”戰略構想與南亞國際關系的重構》,《江蘇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年第42卷第1期,第41-44頁。

投資項目信息庫:[EB/OL]http://project.fdi.gov.cn/1800000091_10000076_8.html,2017.05.15

王義桅:《世界是通的:“一帶一路”的邏輯》,北京:商務印書館,2016年。

徐勝男、吳 法:《“一帶一路”戰略實施中青年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研究》,《山東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16年第2期。

楊思靈、高會平:《“一帶一路”:中國與尼泊爾合作的挑戰與路徑》,《南亞研究》,2017年第1期。

趙伯樂、楊煙嬋:《宗教政治化對南亞地區政治的影響》,《世界歷史》,2012年第4期,第14-24頁。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EB/OL]http://data.stats.gov.cn/index.htm,2017.05.13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中外合作辦學監督工作信息平臺:[EB/OL]http://www.crs.jsj.edu.cn/index.php/default/approval/orglists,2017.05.15

Ashraful.M.Z.Status of Treaty under the Constitution of SAARC Countries:An Approach towards Bangladesh and India Perspective.Mediterranean 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2014,5(2).

Dehghan,D.Planning Some Practical Models for Short-term Training of Rural Teachers in Asia.Doctoral Dissertations of Education.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Amherst,1977.

Delinic,T.;Pandey,N.N.SAARC:Towards Meaningful Cooperation.Kathmandu:Centre for South Asian Studies(CSAS),Modern Printing Press.2012.

Mai,L.PEST Analysis.[EB/OL]http://financialmodelingtutorial.com/pest-analysis.2013-04-29.

Mahajan,N.Better Days for Business Between India and China?[EB/OL]http://knowledge.ckgsb.edu.cn/2014/10/20/finance-and-investment/better-days-for-business-between-india-and-china/.2014-10-20

Metayer,E.50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Analysis Technique.[EB/OL]http://competia.com/50-competitive-intelligence-analysis-techniques.2013-10-07.

Panda,J.G.China in SAARC:Evaluating the PRC’s Institutional Engagementand Regional Designs.China Report,2010,46(3).

PEST Analysis[EB/OL]https://www.smartdraw.com/pest-analysis/

PEST Analysis[EB/OL]http://66.147.244.90/~stratey0/portfolio-view/framework-of-the-week-78-pest-analysisrevisited.

Rathore,V.IT industry in India,manufacturing industry based in China.[EB/OL]http://theviewspaper.net/service_sector_growth_in_india_and_china.2008-01-20

Trademap[EB/OL]http://trademap.org

World Economic Forum.The Future of Jobs.Employment,Skills and Workforce Strategy for the Fourth Industrial Revolution.[EB/OL]http://www3.weforum.org/docs/WEF_Future_of_Jobs.pdf.2016-01.

World Economic Forum.The Global Competitiveness Report 2016-2017[EB/OL]http://www3.weforum.org/docs/GCR2016-2017/05FullReport/TheGlobalCompetitivenessReport2016-2017_FINAL.pdf.2017.

World Economic Forum.The Travel&Tourism Competitiveness Report2017.Paving theway for amore sustainable and inclusive future.[EB/OL]http://ev.am/sites/default/files/WEF_TTCR_2017.pdf.2017.

The Analysis of the SAARC Region Short-term HR Training Model under the“OBOR”Framework

Rajiv Ranjit&Md.Shihabuzzaman&Jhumur Biswas
(Overseas Education Collage,Xiamen University,Xiamen 361102 China)

The study attempts to introduce the Multi-cultural Short-term Human Resource Training Model so as to fulfill the requirement of basic technical human resource created by“OBOR”initiative.The purposed Model focus on the diverse socio-cultural,political,economic and technical factors of the SAARC nations and China obtained through PESTAnalysis that have both opportunities aswell as threats for the bilateral development.The Multi-cultural Short-term HR Training Modelwill help tomitigate the socio-cultural,political and lingual variation between different countries,and generate productive skillful localman power in short-term period.

OBOR Initiative;PEST Analysis;South Asian Association for Regional Cooperation-SAARC;Human resource Model

G125

A

2221-9056(2017)09-1157-23

10.14095/j.cnki.oce.2017.09.001

2017-05-30

RAJIV RANJIT(任吉特),廈門大學海外教育學院,對外漢語教學博士生,研究方向為對外漢語教學。Email:rajiv_ranjit06@yahoo.com MD.SHIHABUZZAMAN(星光),廈門大學海外教育學院,對外漢語教學博士生,研究方向為對外漢語教學。Email:2739204907@qq.com JHUMUR BISWAS(朱穆),廈門大學海外教學院,對外漢語教學博士生,研究方向為對外漢語教學。Email:2508739536@qq.com感謝《海外華文教育》匿名審稿專家的寶貴意見,文中不妥之處概由本人負責。

猜你喜歡
一帶一路國家
國家公祭日
環球時報(2022-12-14)2022-12-14 16:46:27
國家
學生天地(2020年22期)2020-06-09 03:07:52
能過兩次新年的國家
把國家“租”出去
華人時刊(2017年23期)2017-04-18 11:56:38
奧運會起源于哪個國家?
印媒:“一帶一路”可助力人民幣國際化
環球時報(2014-12-10)2014-12-10 08:51:32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韩一区精品视频一区二区| 亚洲欧美成人综合| 国产美女无遮挡免费视频网站| 男女男免费视频网站国产| 亚洲动漫h| 尤物特级无码毛片免费| 日本五区在线不卡精品| 亚洲日本中文综合在线| 19国产精品麻豆免费观看| 一级毛片高清| 欧洲av毛片| 亚洲精品成人福利在线电影| 在线另类稀缺国产呦| 日韩AV无码一区| 亚卅精品无码久久毛片乌克兰| 国产成人凹凸视频在线| 久久亚洲国产最新网站| 欧美成人日韩| 婷婷六月综合网| AV不卡在线永久免费观看| 91久久大香线蕉| 亚洲精品在线影院| 国产欧美精品午夜在线播放| 凹凸国产分类在线观看| 亚洲伊人电影| 日本免费a视频| 亚洲欧州色色免费AV| 亚洲欧美不卡中文字幕|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ⅴ无码专区在线观看q| 熟妇丰满人妻av无码区| 美女一级毛片无遮挡内谢| 久久精品嫩草研究院| 日本在线亚洲| 国产三级视频网站| 国产96在线 | 色婷婷狠狠干| 中文字幕亚洲电影| 亚洲精品天堂自在久久77| 亚洲男人在线| 亚洲无码精彩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13页| 日韩欧美国产三级| 欧美日本二区| 91小视频版在线观看www| 亚洲综合激情另类专区| 另类综合视频| 国产aaaaa一级毛片| 456亚洲人成高清在线| 国产麻豆永久视频| 性视频久久| 亚洲精品成人福利在线电影| 国产农村1级毛片| 波多野结衣亚洲一区| 一级一级一片免费| 亚洲伦理一区二区| 日本影院一区| 亚洲啪啪网| 2021最新国产精品网站| 国产精品手机在线观看你懂的| 国产一级在线观看www色| 国产精品免费p区| 国产18在线| 国产在线视频自拍| 日本a∨在线观看| 欧美日韩国产在线播放| 无码网站免费观看| 91年精品国产福利线观看久久| 嫩草国产在线| 精品午夜国产福利观看| 58av国产精品| 国产欧美成人不卡视频| AV色爱天堂网| 黄片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一区二区福利视频| 欧美啪啪精品| 国产午夜不卡| 成年人视频一区二区| 日韩毛片在线视频| 亚洲爱婷婷色69堂| 国产日韩精品一区在线不卡| 五月天综合网亚洲综合天堂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