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榮濤



摘要:文章結合具體現有港口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和濱州港實際情況構建了評價指標體系,利用層次分析法確定了各層次指標權重,對濱州港的在黃河三角洲四港中的競爭力進行了分析。結合其優勢劣勢進一步提出了提高其競爭力的初步建議。
濱州港位于山東省最北部、渤海灣西南岸,套爾河入海口處,地處環渤海經濟圈和黃河經濟帶的交匯地帶,同時還處于黃河三角洲的中心地區。濱州港是濟南都市圈最近的唯一的出海通道,是山東省“一體兩翼”及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開發建設的重要港口。
隨著濱州港的快速發展其與同處于黃河三角洲的東營港、萊州港及濰坊港的競爭也日益加劇。在此背景下,本文通過層次分析法對濱州港競爭力進行綜合評價,結合港口內、外部環境對自身競爭的優勢與劣勢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的建議。為其今后的發展提供相關的借鑒。
隨著濱州港的建立和北海經濟開發區的成型,物流業將在濱州迎來一個新的發展高峰。在可預見的將來,北海經濟開發區內物流園區的數量將出現快速的增長。交通運輸作為物流的重要載體,直接影響濱州的經濟發展速度。
1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
依據系統性、科學性及可操作性的原則,通過查閱相關文獻以及參照港口行業中的實際情況,構建了港口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共分為三個層次:目標層即港口綜合競爭力評價A:第一個子層為準則層,分為四大類即港口規模、基礎條件及物流支持及軟環境:第二個子層為指標層,其中包含的指標以及它們間的關系如下表。
2評價模型的建立
AHP確定權重方法的主要步驟如下:
1)構造判斷矩陣
同一層次內n個指標相對重要性的判斷由若干位專家完成。AHP法在對指標的相對重要性進行評判時,引入了九分位的比例標度。判斷矩陣A中各元素aij為i行指標相對j列指標進行重要性兩兩比較的值。
3評價結果計算
根據上述模型,結合現有資料,經過對各個準則重要度的兩兩比較,分層建立判斷矩陣。計算結果如下表所示:
由上述表中數據可得建立的判斷矩陣均有滿意的一致性。
結合濱州港的具體情況對各因素評分。
1)港口規模
濱州港在硬件設施和貨物吞吐量上與周邊港口相比存在一定差距。在貨物種類上四港各有優勢,東營港以油品、化工產品為主,濱州港以建材為主,濰坊港以集裝箱為主,萊州港以油化品業務為主。泊位建設方面濱州港的實力較弱,特別是油品方面,差距較為明顯。其具體數據見表3 5。
2)基礎條件和物流支持
濱州港與周邊港口在區位條件上各具優勢。地理位置方面各港之間差距不大,濱州港地處渤海灣西南岸,距離內陸城市較東營港更近;東營港位于渤海灣與萊州灣交界處,距離萊州灣出海口更近,但考慮到運輸成本的差異,濱州港在魯中、魯西城市的貨運上更具有成本優勢。濰坊港和萊州港在魯北城市貨運上更有優勢。
在腹地經濟方面,濱州港對應的濱州市2013年GDP達2155.7億,間接腹地GDP為17072億元:東營港對應的東營市2013年GDP達32502億,間接腹地GDP為16085億;萊州港對應的煙臺市2013年GDP達5613.87億,間接腹地GDP為21032億:濰坊港對應的濰坊市2013年GDP達4012.43億,間接腹地GDP為14017億。
3)軟環境
濱州港所在的濱州北海新區人口稀疏,達不到要素極具規模,人力資源相對匱乏,但是其人力資源成本較低有一定的成本優勢。
根據以上的分析判斷對各因素評分如表3-6:
根據各層次的單排序的權重,計算層次總排序的合成權重w,結合各因素的評分,求得各因素的加權分數。從而求得濱州港競爭力的綜合加權評價值,如表3-7所示:
4結論分析
由表3-7的數據可知,濱州港競爭力的中和加權分數為1.945,說明了濱州港在黃三角港口群中競爭力處于中等稍差的位置。
通過前幾節的分析可知其優勢在于:區位條件比較優越,集疏運條件較為良好。其劣勢在于:人力資源匱乏,腹地經濟較弱,港口基礎設施薄弱。
故濱州港在其發展中,應利用其區位優勢,吸引更多貨源。在硬件方面,加快發展專業化的貨物裝卸碼頭并整合其上下產業鏈,利用專業化形成的服務質量和規模化產生的成本優勢塑造濱州港的核心競爭力。在軟件方面,廣泛引進各方面的人才提升濱州港的管理水平和服務水平。
在和黃三角的其他港口之的競爭中需通過錯位競爭來進行調節,利用貨源細分、在專門的貨物運輸上建立競爭優勢,避免惡性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