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云+李鑫

摘要:通過對尼瑪盆地尼瑪地區蝦別錯剖面進行實地測量,并對數據進行室內分析,初步查明尼瑪盆地的結構構造、地層層序、生儲蓋展布等基本油氣地質條件,為評價優選油氣遠景區和有利目標區提供有利勘查區塊。
關鍵詞:尼瑪盆地;蝦別錯剖面;結構構造;生儲蓋展布;油氣遠景
1區域地質概況
尼瑪盆地位于青藏高原北部,是一個新生代的裂谷盆地,新生界沉積發育,該盆地的規模大概為3000㎡。該區應該是一個自成體系的沉積領域,盆內發育有三疊系、侏羅系、白堊系、古近系及第四系的地層。尼瑪地區則位于尼瑪盆地的北部,為一個地勢較為低洼地區,蝦別錯剖面就位于該地區。
1.1構造概況
尼瑪盆地在大地構造上屬于班公一怒江縫合帶,是發育在侏羅一白堊系海相地層之上的第三系陸相裂谷盆地,盆地東西向展布。中白堊時期尼瑪盆地是單一的、面積較大的盆地,隨后在晚白堊一中第三系時期,由于構造活動,導致地殼縮短變形,尼瑪盆地被分為南北兩部分,即南部坳陷與北部坳陷。
1.2地層分布
研究地區主要出露三疊系、侏羅系、白堊系、古近系、第四系地層。古近系地層為重點地層,其中牛堡組和丁青湖組為油氣重點勘查區域(表1)。
2油氣地質條件
2.1區域生油層
通過對蝦別錯剖面采樣研究,該地區的生油層主要為牛堡組的灰黑色一深灰色泥巖、頁巖及碳酸鹽巖,且在蝦別錯剖面發現了灰黑色油頁巖。牛堡組是一套深水湖相泥巖、頁巖、細一粗碎屑巖、碳酸鹽巖含油氣的地層體,大部分烴源巖達到成熟標準,其中泥巖烴源巖好于泥灰巖與灰巖。牛堡組烴源巖殘余有機碳豐度較高,有機質類型較好,成熟度基本達到成熟階段,僅有少數未成熟。
2.2區域儲蓋層
根據對蝦別錯剖面進行調查分析,認為尼瑪盆地內的儲集巖儲集類型為孔隙型和裂隙型,碎屑類儲層為盆地的主要儲集層。牛堡組泥巖與灰質泥巖等是區內的良好蓋層,最好的封蓋層段在牛二段的上亞段與牛三段的下亞段位置。生油巖則位于牛二段,牛堡組地層是一套自生自儲的含油體系。
2.3區域油氣顯示
尼瑪盆地已發現有大量的油氣顯示,在尼瑪縣以北約45km的蝦別錯東側,出露一套油頁巖,出露層位為牛堡組下部。在本次測量的剖面上,也發現了極薄的一層油頁巖,其余砂巖、泥灰巖伴生,油頁巖延伸較穩定,單層厚度約為4-30cm不等,剖面累計厚度為10m左右,經測定TOC值可達14.5%-25%不等。
3存在問題
目前我們雖然對蝦別錯剖面進行了系統測量,但是我們所依據的地層劃分都是使用的與尼瑪盆地相鄰的倫坡拉盆地的劃分依據,牛堡組三個地層段的劃分,依據的是垂向剖面的巖性組合,與倫坡拉盆地牛堡組和丁青湖組三分方案是否對應,目前并不清楚。目前尼瑪盆地的地表地質調查并沒有發現一定厚度的暗色泥巖的烴源巖,多為灰綠色和淺灰色泥灰巖,地表多為紅褐色砂礫巖。
結束語:通過對尼瑪盆地蝦別錯剖面進行測量及室內的數據處理,我們初步認為尼瑪盆地新生代具有較大的生油潛力,并且具有良好的生儲蓋組合,本次野外對含油層進行精細的剖面測制,為以后進一步研究提供第一手的詳細資料。尼瑪盆地的生儲蓋組合為油氣的生成、運移、儲集提供了優良的條件,但是由于西藏復雜的構造運動影響,有些地區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壞,我們需要通過實地考察進行進一步的研究,才能對尼瑪盆地油氣勘探做出準確的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