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培
摘要:道路交通安全的影響因素主要有人、車、路、環(huán)境。交通事故的發(fā)生,往往不是一個因素導致的,而是人、車、路與交通環(huán)境幾個因素共同導致的。但是往往把交通事故原因歸結于人為因素,而忽視了道路條件在交通事故中的作用,從而減少了道路條件對交通安全影響方面的研究。國內(nèi)外針對“路”這個因素進行了較為深入的研究,并提出了今后研究發(fā)展方向和需要進一步解決的問題。
關鍵詞:道路交通安全;交通事故;道路因素;綜述
引言:由于道路建設速度過快,建設周期太短,導致道路在規(guī)劃、勘察、設計、施工等過程中暴露出很多問題,這與道路建設取得的成就形成了巨大的反差。道路自身的等級標準、交通安全防護設施的設置情況以及道路交通環(huán)境等對交通安全的影響也是不可小覷的,因為道路線形和道路交通安全設施不符合駕駛員的駕駛特性時更加容易引發(fā)道路交通事故,在有些時候,道路本身的不足可能是引發(fā)道路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所以在道路建設過程中與道路規(guī)劃、設計、施工、養(yǎng)護、管理等相關部門應該重視這些問題,爭取在道路層面盡量降低安全風險,盡量避免由于不良道路條件引發(fā)的交通事故。
1國外研究概況
隨著公路建設的成熟,交通事故數(shù)量的不斷增加使得各國開始反思規(guī)劃設計在事故預防中的重要性,希望可以通過規(guī)劃設計來達到預防交通事故的目的,從而提高道路系統(tǒng)的可靠性。歐美等國家深入研究了關于道路條件對道路交通事故的影響。A naatasiorZerva s提出對道路幾何設計進行深入研究,從而確定其對交通安全的影響。R chelGoklstine對道路的寬度和交通安全的關系進行了深入研究。Joseph Oraus對路基路面的質量狀況對交通安全的影響進行了深入研究。G lennon模型則根據(jù)路段總長度及曲線長度等因素來作為自變量來進行分析。
2國內(nèi)研究概況
在二十世紀90年代初期,景天然等人就開始研究道路幾何線形特征與道路交通安全的關系。在研究中闡述了道路平曲線半徑及縱坡坡度對交通安全的影響系數(shù),同時還介紹了國外的事故系數(shù)法。2005年,同濟大學的吳德華在研究時提出的道路線形設計質量量化模型可以用于道路線形設計質量的評價。2012年,潘飛對不同道路線形以及路基路面狀況對道路交通安全的影響程度進行了深入研究,重點分析了不同道路類型對交通安全的影響程度,論證了不同的公路等級、設計速度、車道寬度對交通安全的影響也各不相同,同時也提出了針對性的改善建議。
3研究存在的問題
當前的研究主要還是側重于對道路各要素對道路交通安全影響的研究,包括道路線形設計,縱斷面設計、橫斷面設計、路面質量及狀況、交通安全設施等對道路交通安全的影響。道路設計規(guī)范的制定更多的是考慮滿足力學方面的要求,而道路在設計過程中往往只考慮道路相關設計標準及規(guī)范的要求,而對道路條件與駕駛人的適應性相關研究較少。從而很多事故都是在道路完全符合道路設計規(guī)范的情況下發(fā)生的,所以我們可以看出道路在設計時還是存在很多問題的,在設計的過程中缺少對駕駛員人駕駛安全性的考慮,對于現(xiàn)有的規(guī)范中有很多地方我們需要進行更加深入的研究,我們必須尋求更加人性化的設計標準,爭取在硬件上減小道路交通事故發(fā)生的機率。
4結論及對策建議
4.1.研究內(nèi)容
隨著道路條件影響道路交通安全這一理念的深入人心,我們更應重視道路條件的作用,我們怎樣營造一個更加安全更加舒適的道路條件這個才是解決道路交通安全問題的關鍵之所在,讓道路更加適應駕駛人的駕駛特性而不是僅僅局限于道路設計規(guī)范,駕駛員在駕駛過程中的實際行駛速度,是其在對道路條件做出相應判斷的情況下選擇的。道路條件既要滿足車輛動力學的最低要求,還應保證駕駛員心理上的連續(xù)性、舒適性。對傳統(tǒng)的道路設計規(guī)范進行人性化改進,制定以交通安全為依據(jù)的道路設計新方法勢在必行,它將對改善交通安全狀況,控制交通事故增長方面具有深遠意義。
4.2.解決方案
以往的道路線形設計理論主要是基于汽車行駛理論,日益嚴峻道路交通安全形勢的表明傳統(tǒng)的設計理論以不再完全適應現(xiàn)代化道路的設計理念。我們可以從視覺心理學的方面突破,結合視覺心理學的基本理論和試驗方法為基礎,通過開展大量的實驗,找到道路線形與行車心理變化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和規(guī)律,建立相應的模型來深入研究,同時我們可以分別研究駕駛員在平面曲線、豎曲線及其組合以及不同的路面質量等情況下與其心理變化的各種關系和模型,在研究結果的基礎上盡可能定量給出在行車人安全舒適的心理需求基礎上,給出道路線形設計的主要控制指標,這些指標不僅僅滿足道路設計規(guī)范的相應要求,更能較好的貼合駕駛員的駕駛特性,從而讓道路設計在保證行車安全的情況下更加的人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