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賀代宏
蹄疾步穩走新路 激蕩前行奔小康
文_賀代宏
榕江縣堅守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聚力攻堅深度貧困堡壘,全縣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新成效。
近年來,榕江縣堅守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全面落實中央、貴州省、黔東南州的各項決策部署,聚力攻堅深度貧困,全縣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新成效。
2016年,全縣生產總值完成56.68億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50.51億元,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11.27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達到6.2億元,城鎮、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24566元和7169元。
突出解放思想,政風民風持續好轉。在推進改革發展過程中,榕江縣始終把解決思想層面的問題放在第一位,以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為指引,對標對表準確把握中央、省、州決策部署和會議精神,牢牢把住改革發展的正確方向。
先后組織開展了“高鐵新時代,榕江怎么干”解放思想大討論活動,干部群眾“三項教育”活動,“家風”系列活動和鄉鎮、機關“黨的建設”解放思想集中研討,凝聚了發展共識。
緊緊圍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總目標,大力實施“工業強縣、城鎮帶縣、文旅興縣”戰略,集全縣之智,研究制定了脫貧攻堅、民族旅游和社會穩定創“平安榕江”等一系列事關全局發展的政策規定,并將工作任務層層分解,以月調度、季通報抓工作落實。全縣上下共謀發展、風清氣正的干事創業氛圍逐步形成。
聚力脫貧攻堅,民生改善有新成績。榕江縣全面打響脫貧攻堅戰,圍繞“五個一批”精準施策,實現11個鄉鎮“減貧摘帽”,5.77萬人脫貧。
優先發展教育事業,校園布局、教師資源配置日趨優化,基礎設施得到全面提升,貧困學生實現應助盡助;縣醫院、縣中醫院成功創建二甲、二乙醫院;成功申報1項世界級、9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和4個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9個國家級傳統村落,榮獲“中國侗歌藝術之鄉”“全國文化先進縣”稱號;成功舉辦黔東南州第九屆運動會暨第三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并取得獎牌榜第一名的好成績;大力推進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公正司法,縣法院、縣檢察院省級司法體制改革試點取得階段性成效,創造了榕江司法改革好經驗。“平安榕江”建設邁上新臺階,群眾安全感和綜合滿意度顯著提升。
強化產業培育,結構調整不斷優化。按照“1+N”的產業發展思路,榕江以中藥材為重點,帶動蔬菜、茶葉、生態家禽、食用菌、優質稻米等六大產業發展初具規模,錫利貢米、小香雞、葛根、香羊相繼獲批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使榕江成為黔東南州獲得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最多的縣。
全縣有州級以上重點龍頭企業21家,農民專業合作社517家,家庭農場145家;工業園區建設有序推進,園區招商引資簽約項目97戶,累計工業總產值36.84億元,工業增加值9.05億元;電商市場主體不斷發展壯大,縣級電子商務運營中心啟動運營。
旅游業持續井噴,三寶景區、寨蒿國際生態旅游度假區等景區景點建設快速推進,成功舉辦3屆“中國·榕江侗族薩瑪節”,累計接待游客509萬人次,旅游總收入達27.5億元。
抓好基礎保障,發展條件得到夯實。貴廣高鐵、廈蓉高速公路建成通車,荔榕、劍榕、雷榕高速公路相繼開工建設,國省干道和縣鄉道路加快升級改造,全縣公路通車總里程達2840公里,通油路里程達1230公里。大力實施通村通組公路建設,打通群眾致富路、產業路,全縣通瀝青(水泥)路行政村250個。
加快推進中型水庫建設,溪口水庫、平龍溪水庫、歸九溪水庫和犁頭咀水庫列入“三位一體”規劃,忠誠水庫、紅巖水利樞紐和龍塘水庫列入國家“十三五”規劃。建成農村飲水安全工程224個,解決14.4萬人飲水安全問題。加快推進忠誠、寨蒿等18個鄉鎮和工業園區污水處理廠建設。
抓好電力、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實施農村電網改造3.1萬戶,城鄉居民生活和工農業用電質量得到可靠保障;3G、4G網絡和寬帶、廣播、電視覆蓋率分別達95%、90%和75%、96%、96%。
鞏固生態建設,生態優勢不斷凸顯。榕江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嚴格實行森林保護“六個嚴禁”,大力實施“青山、藍天、碧水、凈土”工程,全縣森林覆蓋率達73.11%,納入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
嚴格落實環境保護“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出臺《榕江縣生態環境保護“黨政同則”和“一崗雙責”責任辦法》《榕江縣生態保護紅線(生態功能保障基線)劃定工作方案》《榕江縣黨政領導干部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辦法》等,建立嚴格執行生態保護紅線、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天然林保護等制度。
全面執行環境保護“六個一律”,深入開展水土保持生態建設,全面推行河長制,建成縣城垃圾填埋場和縣城第二污水處理廠,出境斷面水質達標率100%,縣城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達到99.9%。
深化改革開放,經濟發展添新活力。全面完成縣政府機構改革,新建縣政務服務中心,政務服務公共平臺實現由“兩集中、兩到位”管理模式向“三集中、三到位”管理模式轉變,實現壓縮審批時限54.7%以上。建成19個鄉鎮便民利民服務中心。
大力推進政府向社會購買公共服務改革,實施“公務卡”制度改革和公車改革。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試點順利推進,縣政府分三次共下放權限195項,全面推行“五證合一、一照一碼”商事制度改革。
農村“三變”改革、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農村小型水利工程產權制度、農村土地流轉體制改革等農村產權制度改革不斷深入推進。積極融入“兩高”“兩江”經濟帶,成立榕江縣外向型貿易總部經濟基地,培育新的經濟形態。
全面從嚴治黨,黨建引領不斷加強。出臺村(社區)干部“積分管理”考核辦法、駐村干部管理機制、改非干部管理監督實施辦法,促進各級崗位黨員干部真抓實干。加強干部隊伍建設,注重從發展建設主戰場、脫貧攻堅最前沿、維護穩定一線選拔干部,將黨建考核看扶貧、干部任用看扶貧、干部考評看扶貧“三看”機制貫穿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
全面加強基層組織建設,深化“四民行動”“和諧鄉村”“金種子”“暖心秘書”等黨建載體。高度重視對內對外宣傳工作,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樹立了一批身邊好人和道德模范。
扎實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和“鑄魂行動”,反“四風”、改作風、樹新風取得新成效。嚴格落實黨風廉政“一崗雙責”,深化“鑄廉”行動、“鑄勤”行動,從嚴監督管理干部。加大對違法違紀案件查處力度,2014年以來全縣紀檢監察機關共立案355件393人,結案292件328人,給予黨紀政紀處分328人,立案查處科級干部70人。

榕江縣城新貌。(況在泉/攝)
(作者系黔東南州委常委、榕江縣委書記 責任編輯 / 哈文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