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汪凱 潘興揚
民族團結進步示范涼山各族群眾同奮斗共繁榮
本刊記者 汪凱 潘興揚
“涼山州創建工作,在推進黨和國家民族政策落實、促進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維護民族團結社會穩定、依法妥善處理影響民族團結的問題、推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六’等方面,成效較為明顯,符合創建要求,總體達到預期目標。”7月底,四川省民宗委在深入涼山實地檢驗考核后如是評價。

火把節期間,燈火輝煌的西昌城 汪萬安 攝

國家優秀旅游城市西昌 堯雄偉 攝
每年的七月是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最熱鬧歡騰的時間——火把節的火光徹夜閃亮,斗牛、斗羊、斗雞、賽馬、摔跤、歌舞讓人應接不暇,獨享的小長假更是令人艷羨。
7月12日晚,作為火把節期間的重要活動,由涼山州創建辦主辦的《舞美涼山》民族大團結歡歌公益演出在西昌舉行。這場以“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為主題的晚會,將彝、漢、藏、蒙等各民族之間親如一家的深厚情誼融入藝術表演之中,為舉州同慶的火把節開了一個好頭。
涼山彝族自治州,全國30個民族自治州之一,也是中國最大的彝族聚居區。
2015年5月,涼山州啟動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州創建工作。2年多以來,涼山州上下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關于民族工作的重要指示,緊緊圍繞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這個主題,以促進各民族和睦相處、和衷共濟、和諧發展為主線,突出貫徹黨的民族政策這個“方向指針”,突出維護社會和諧穩定這個“前提保障”,突出加快群眾脫貧奔康這個“頭等大事”,突出推動經濟轉型發展這個“第一要務”,把開展創建工作與抓好中心工作有機結合,探索走出民族地區跨越發展、長治久安之路,全州呈現出經濟健康平穩發展、社會事業全面進步、人民生活顯著改善、社會大局和諧穩定的良好局面。
涼山州委書記林書成說:“加快發展是解決涼山一切問題的‘金鑰匙’。”
涼山州坐擁6.04萬平方公里的秀美山水,州府西昌是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國家森林城市、舉世聞名的航天城,西昌邛海是首批“國家級旅游度假區”。另外,涼山地處攀西國家戰略資源創新開發試驗區核心區,清潔能源富甲天下、生態旅游資源絢麗多彩、綠色農業資源豐富多樣、民族文化資源獨具魅力、礦產資源得天獨厚。

2017年民族團結宣傳月活動現場
近年,涼山州認真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探索走出民族地區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新路。
立足于這一最大優勢,涼山州深入實施“生態立州”發展戰略,構建由“一礦獨大”向“多元支撐”轉型的綠色產業體系,推動經濟增長方式由“地下”向“地上”、由“黑色”向“綠色”轉變,步入資源開發與綠色強州相結合、脫貧奔康與生態富民相結合的可持續發展軌道。
其一,大力培育全域旅游首位產業,加快建設世界級陽光康養休閑度假旅游目的地。充分挖掘涼山天然大景區優勢,以全域化思路配置旅游資源、推進景區建設、融合產業發展,西昌邛海躋身首批國家級旅游度假區,安寧河谷世界級陽光生態河谷建設開篇破題,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國家級旅游業改革創新先行區落地建設。已累計新創建國家A級旅游景區14個,旅游總收入年均增長30.3%。
其二,大力培育清潔能源產業,加快建設世界級清潔能源基地。爭取國家能源局專項實施《涼山州風電基地規劃》,科學開發風能、太陽能、水能等清潔能源,加快推進金沙江、雅礱江國家級風光水互補清潔能源示范基地規劃建設。
三是大力培育現代綠色農業,加快建設全國重要的特色優質農產品基地。按照建基地、搞加工、創品牌思路,推動國有資本強勢進入農業開發領域,帶動民間工商資本投資農業,做大做強綠色生態農業。糧食產量“十四連增”,農民收入“十四連快”,創建省級現代農業、畜牧業重點縣和林業強縣9個,“大涼山”特色農產品享譽全國。
四是大力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建設世界級稀土釩鈦戰略資源創新應用基地。緊緊依托攀西國家級戰略資源創新開發試驗區建設平臺,圍繞高強度鋼、新能源汽車等領域和消費升級新需求,推動釩鈦稀土戰略資源綜合利用、精深加工、鏈條延伸。
五是大力構筑轉型發展生態本底,加快建設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大規模開展“綠化涼山”行動,堅持治窮治山并舉推進生態扶貧,嚴格落實環保工作責任制,打好氣、水、土污染防治“三大戰役”,堅守涼山這方藍天碧水。
據統計,涼山州全州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403.9億元,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增加到29549元,固定資產累計完成5083億元,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由80億元增加到121億元,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為25963元和10368元。三次產業結構調整為 20.0∶48.7∶31.3。
“222個村、15476戶”,這是今年涼山州彝家新寨項目的建設目標。
2017年年初,四川發布《全省十項民生工程及20件民生實事實施方案》,要求在民族地區幫扶方面,加快彝家新寨住房建設,新建、改建大小涼山彝家新寨住房17377戶。涼山州作為全省乃至中國最大的彝族聚居區,所承擔的建設任務將近總量的90%。
《當代縣域經濟》記者了解到,結算至九月初,涼山州新增彝家新寨已有5622戶全面完工,占計劃任務數的36.3%;主體完工8896戶,占計劃任務數的57.5%;完成投資72906萬元,占計劃投資的61.3%,其中住房43346萬元,基礎及公共設施29560萬元。年度目標的完成指日可待。
近年來,涼山州大力發展民生事業,將扶貧融入工作的各個方面,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2016年,全州完成454個村退出、11.35萬人脫貧任務,貧困發生率下降到11.9%,預計今年可完成500個村退出、13.47萬人脫貧任務。
具體而言,涼山州全面實施十五年免費教育,開辦村級幼教點3069個、招收幼兒11.3萬名,安寧河流域6縣市實現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招收“9+3”免費職教學生1.58萬名;公立醫院藥品加成全面取消,6歲以下貧困殘疾兒童搶救性康復全免費,新農合參合率達99.6%,16項國家艾滋病防治指標完成率達91%,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8.5‰以內;基礎設施有效改善,公路里程由2.14萬公里增加到2.7萬公里,建制村通村通達、通硬化路分別達99.9%、64.2%;統籌推進水利、電力、通信等基礎設施建設,鞏固提升29.78萬農村人口的飲水安全,全面完成無電地區電力建設工程,行政村通信網絡覆蓋率達98.93%。

彝家新寨一角 楊育林 攝

四川省民宗委在涼山州考察工作
2016年年底,隨著電視劇《彝海結盟》正式播出,凝聚涼山州優秀傳統和民族和諧的事跡被更為廣泛地知曉。
“我們的各族群眾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為發揮民族團結教育基地作用,涼山州更創作推出了原創民族歌劇《彝紅》、國內首部以脫貧攻堅為主題的電視劇《索瑪花開》、藝術電影《我的圣途》等優秀作品。
在法制建設上,涼山州認真落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分類施策、統籌推進“法治涼山”建設,各民族共居、共事、共樂,交往、交流、交融,形成了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良序。值得一提的是,木里藏區持續成為全國全省最穩定的藏區之一。
如今,涼山州已成功創建全國、省、州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440個,西昌市被命名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示范單位”,州國稅局、木里縣、昭覺縣等23個單位被命名為“全省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單位”。通過文化、教育、法治途徑,涼山州已呈現出社會大局穩定,各族群眾和睦相處的良好現狀。
10.16625/j.cnki.51-1752/f.2017.1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