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農村留守兒童撐起一片天

解決農村留守兒童問題,家長應當成為第一責任人。在一些家長的邏輯中,先要掙錢,有了錢才能給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才能讓家人過上更好的生活。這本身無可厚非,但是如果一味拼命掙錢,而將孩子當下的生活置之不理,那就得不償失了。父母不在身邊,孩子的身體、心理都更容易受到傷害。成長的路上一旦出現危機,便是整個家庭永久的痛,更談何美好生活、幸福未來?因此,家長必須增強家庭責任意識。在外務工的家長更應抽出時間,多和孩子聯系,關注孩子的學習、生活和情感訴求,并保持和學校、老師的溝通,及時了解孩子情況。
關愛農村留守兒童,政府不能缺位。政府應指導、支持、監督家庭切實履行家庭義務:進一步明確家長作為第一監護人的主體監護責任,對家庭養育缺失、缺位或失范的,要嚴格追究家長的法律責任;督促外出務工人員妥善安排好留守兒童的學習與生活,在勞務培訓中增加相關法制教育內容,幫助農村外出務工人員知曉自己撫養教育子女的法定義務;鼓勵農民工返鄉就業或創業,尤其對于女性農民工,政府應優先安排她們返鄉就業,同時給予困難戶更多的補助。
建立留守兒童關愛服務體系,還需要積極引導和發揮社會組織的作用,提高農村留守兒童指導的針對性和專業性。此外,農村學校仍需創新教育課程,針對留守兒童群體的特定需求,加強留守兒童的法制、安全和心理健康教育。
和所有的孩子一樣,農村留守兒童也需要一個溫暖的家庭、一個健康成長的環境。而作為一個特殊群體、弱勢群體,農村留守兒童理應得到更多的親情關愛、教育資源、政府幫扶和社會關注。握指成拳,共同發力,才能為農村留守兒童撐起一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