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娟 區海云 麥秀連 陳麗斐
紙尿褲冰墊在骨科四肢損傷患者中的應用
朱 娟 區海云 麥秀連 陳麗斐
目的: 探討紙尿褲冰墊在骨科四肢損傷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選擇 2015年6月~2016年6月四肢損傷需要冰敷的患者130例,隨機等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對照組采用傳統清水冰袋冰敷,觀察組采用自制紙尿褲冰墊,比較兩組2,24,48 h肢體腫脹程度及疼痛程度,比較兩組患者冰敷的各項滿意度指標。結果: 觀察組患者四肢腫脹及疼痛程度輕于對照組(P<0.05),患者對冰敷效果的各項滿意度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 紙尿褲冰墊儲冷作用佳、舒適度高、廉價、便利,值得基層醫療機構推廣使用。
紙尿褲冰墊;四肢損傷; 骨科患者;冰敷效果
10.3969/j.issn.1672-9676.2017.20.023
四肢損傷是骨科常見病種,而四肢骨折、關節和軟組織損傷往往引致肢體的腫脹和疼痛。若不能及時消除腫脹,就會影響肢體的血液循環和營養物質的供給,最終影響創傷修復和愈合[1]。臨床通過冷療和抬高患肢可有效減輕損傷肢體的腫脹和疼痛程度。冷療是利用低于人體溫度的物質作用于人體皮膚表面,通過神經傳導降低局部組織溫度,使血管收縮,降低血管通透性,降低末梢神經的敏感性,具有減輕局部充血或出血、減輕疼痛、控制炎癥擴散以及降低體溫的作用,達到止痛消腫的目的[2]。目前,骨科最常用的冷療措施為冰敷,冰敷的方法有很多種,如傳統灌水制成的冰袋、肢體塑型冰袋、生物冰袋、自冷式冷療儀等,各種冰敷方法在冷療效果、舒適度、冰袋滲漏、冰袋與肢體貼合度、價格等方面各有其優劣點,我科自2015年6月始,將嬰兒紙尿褲制作成冰墊用于四肢損傷腫脹患者,收到良好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骨科2015年6月~2016年6月四肢損傷需要冰敷的患者130例,其中男 88例,女42例。年齡 18~76歲,中位年齡48歲。疾病類型:肱骨髁上骨折38例,股骨干骨折27例,脛腓骨干骨折26例,尺骨骨折21例,Colles 骨折18例。排除標準:對冷熱感覺遲鈍或無法表達者(昏迷、癡呆);局部循環不良者;周圍血管疾病者;雷諾氏綜合征者;對冷療過敏者。將患者隨機等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疾病類型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使用傳統軟輸液袋灌清水冷藏后制成的冰袋冰敷,實施冷療前評估患者情況,冰敷部位使用傳統冰袋隔著包布外敷,根據肢體腫脹的面積、程度使用冰袋數量;根據室內溫度及融冰情況更換冰袋頻率,一般2~3 h更換1次,并根據損傷肢體腫脹程度調整冰敷持續時間,損傷或術后1~3 d內肢體腫脹高峰期持續使用。使用后的冰袋要浸泡消毒后再重新制冷使用。
1.2.2 觀察組 使用紙尿褲冰墊冰敷,紙尿褲冰墊的制作:選用一次性嬰兒紙尿褲,大、中、小碼均可,將200~300 ml的清水均勻倒在紙尿褲貼膚面上,讓紙尿褲內的吸水材料充分吸收水分,以紙尿褲膨脹并且沒有水分被擠壓滲出為宜,再將紙尿褲套上塑料膠袋平鋪放在冰箱冷凍層中冷藏(溫度控制在-20~-30 ℃)2~3 h后,就變成一塊柔軟適中的冰墊。具體使用方法:(1)評估患者肢體情況。皮膚顏色,注意患者有無出現破潰、瘀斑;肢端膚溫、血運、感覺及活動度。(2)評估患肢腫脹程度。用軟尺測量并記錄肢體周徑;測量腫脹的面積。(3)實施冰敷。套上同冰墊尺寸相符的自制冰墊套,自制的冰墊套外層為棉布,內層為具防水功能的布料,兩側有魔術粘扣方便將冰墊固定于肢體,避免移位。根據測量的腫脹面積選擇冰墊的大小(紙尿褲的大、中、小碼)和需冰敷的數量,整個肢體腫脹的將冰墊包裹式捆綁于腫脹部位。單純局部表面的腫脹可以用平鋪冰敷的方式,冰敷的范圍以覆蓋腫脹面并超過腫脹邊緣為原則。(4)冰敷的時間。損傷或術后1~3 d內肢體較腫脹時,根據損傷肢體腫脹程度調整冰敷持續時間。另外根據室內溫度及冰墊融冰情況更換冰墊,一般夏天隔 3~4 h 、冬天隔 4~5 h 更換冰墊1次。(5)無破損的冰墊可同一個患者反復使用,使用后外套清潔塑料袋放冰箱冷藏備用。(6)嚴格掌握時間,在冰敷期間,要多觀察冰敷部位的顏色,防止皮膚凍傷。在冬季實施冰敷時,要注意保暖。
1.3 評價指標
1.3.1 腫脹度 在冰敷后 2,24,48 h 觀察局部情況。輕度腫脹:可見皮膚皺紋;中度腫脹:皮膚皺紋消失,皮膚表面溫度升高;重度腫脹:皮膚腫脹顯著,有張力性水泡,皮膚表面溫度升高顯著[3]。
1.3.2 疼痛程度 在冰敷后 2,24,48 h 觀察局部疼痛程度。疼痛程度評估采用修訂版面部表情疼痛量表(FPS-R),表情量表用快樂到悲傷及哭泣的6個不同表情的面孔表達疼痛的不同程度[5],每個表情有相對應的疼痛分值,0分為無痛,1~3分為輕度疼痛,4~6分為中度疼痛,7~10分為重度疼痛。
1.3.3 患者對冰敷各項指標的滿意程度 冰敷結束后,由經過培訓的管床護士采用自行編制的滿意度調查表進行評價,調查表包括防滲出性、舒適度、冰袋墊與傷肢貼合性、冰敷效果總體情況4個條目,各個條目分為滿意、一般、不滿意3個等級。
1.3.4 傳統冰袋與紙尿褲冰墊各時間段的形態及溫度情況 在室溫20 ℃下比較兩種冰敷物于0,1,2,3,4 h的形態和溫度變化。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統計學軟件,等級資料比較采用Wilcoxon秩和檢驗。檢驗水準a=0.05。
2.1 兩組患者冰敷后2,24,48 h傷肢的腫脹程度比較(表1)

表1 兩組患者冰敷后不同時間段傷肢腫脹程度比較(例)
2.2 兩組患者冰敷后不同時間段傷肢疼痛程度比較(表2)

表2 兩組患者冰敷后不同時間段傷肢疼痛程度比較(例)
2.3 兩組患者對冰敷的防滲出性、舒適度、冰墊與傷肢貼合性和冰敷效果的滿意度比較(表3)

表3 兩組患者對冰敷各項評價指標的滿意度比較(例)
2.4 兩種冰敷物各時間段形態和溫度變化比較(表4)

表4 兩種冰敷物各時間段的形態及溫度變化比較
3.1 冰敷在肢體損傷中的作用機制 肢體軟組織損傷造成局部出血、組織破壞和炎性細胞浸潤,壞死的組織細胞、創傷局部的缺血缺氧、凝血-纖溶系統的激活等對炎癥細胞產生強烈的刺激作用,機體局部或全身均會釋放出許多炎癥因子,炎癥因子一方面刺激周圍神經發布疼痛信號而產生劇烈疼痛,另一方面可明顯增加白細胞與受損微血管內皮之間的相互作用,繼而破壞內皮細胞的完整性,使微血管通透性增加,這種情況導致大量經內皮的血漿流失,引發組織間隙水腫,腫脹若不能及時消除,就會影響肢體血液循環和營養物質供給,嚴重時可導致骨筋膜室綜合征。冷療能降低局部組織毛細血管壁通透性和血管中的內容物滲出,緩解肌肉痙攣和疼痛[4]。冰敷能有效減少以及減緩組胺的釋放,減輕了患肢的疼痛程度[5]。基于冷療的上述作用,對于四肢損傷24~72 h或骨折手術后腫脹的患者,骨科較多使用冰敷技術來緩解患者因為腫脹引起的疼痛不適,減少由于腫脹引起的相關并發癥,更可以縮短手術等候時間,促進患者肢體盡快恢復[6-7]。
3.2 紙尿褲冰墊的優點
3.2.1 紙尿褲冰墊的儲冷作用更佳 紙尿褲冰墊的中間層為吸水層,它的高分子吸水樹脂與絨毛纖維形似小珠子,能吸收其自身重量數百倍、甚至上千倍的水,并具有很強的保水能力,它吸收液體后變成柔軟的凝膠。從表4的紙尿褲冰墊與清水冰袋的溫度比較中可以看出,前者升溫較慢,存儲冷量更佳,紙尿褲冰墊較清水冰袋冷度維持更持久,大大減少了更換冰袋的頻率,保證冷敷的有效時間,也減少了護士因為頻繁更換冰袋的工作量。
3.2.2 紙尿褲冰墊的舒適度更佳,冰敷范圍更大 紙尿褲冰墊的表層為親膚層,是能直接接觸皮膚的柔軟無紡布,可以根據腫脹的肢體塑形,可以平鋪式也可包裹式貼合腫脹部位,而傳統清水冷制的冰袋由于成冰后硬、形狀凹凸不平,較難緊貼腫脹的肢體,以至冰敷的面積不大,舒適度差。紙尿褲底層為PE膜或PE膜和無紡布,其能透氣、防水,防止了吸水材料升溫后液體外滲,保持冰敷肢體干燥,舒適度更佳。
3.2.3 紙尿褲冰墊便宜、取材便利 紙尿褲取材便利、廉價,制作簡單。對于同一腫脹肢體,使用傳統灌清水制作的冰袋就需用較多只冰袋才能達到一片紙尿褲冰墊的冰敷效果,相比之下后者的成本更低,更適合基層醫院使用。
[1] 姜 雪,趙煥云,李春霞.綜合護理干預預防四肢骨折合并嚴重軟組織損傷患者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臨床觀察[J].河北中醫,2014,36(1):119-120.
[2] 潘勝紅,葉昌遠.冷療對骨折患者的臨床應用效果觀察[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6,37 ( 37): 23.
[3] 陳 麗,周會菊.低頻脈沖加壓冷療減輕踝關節腫痛的效果觀察[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2,9(14):26-27.
[4] 梅 靜.U 型冰袋在骨科四肢損傷病人中的應用效果研究[J].護理研究,2014,28(10):3792-3793.
[5] 彭剛藝,劉雪琴.臨床護理技術規范[M].廣州:廣東科技出版社,2013:231.
[6] 梁 妮.持續加壓冷療在軟組織損傷早期患者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6,13(14):48-50.
[7] 阮凌艷.模具冰塊冰敷和傳統冰敷在四肢骨折中的應用對比[J].醫學信息,2016,29(8):229-230.
(本文編輯 崔蘭英)
Applicationoficecushionforpaperdiaperinpatientswithlimbinjuriesinthedepartmentoforthopedics
ZHUJuan,OUHai-yun,MAIXiu-lian,etal
(Zhaoqing First People’s Hospital,Zhaoqing 526060)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ice cushion for paper diaper in patients with limb injuries in the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Methods: A total of 130 patients with limb injuries in need of ice compress from June 2015 to June 2016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and equal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ice compress by traditional ice water pack,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self- made ice cushion for paper diaper. The swelling degree and pain degree, and the satisfaction indexes of the two groups after 2h, 24h and 48h were comparted. Results: The degree of swelling and pain in the limb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igh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 and the satisfaction of the patients on the ice compress effect was bet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Conclusion:The ice cushion for paper diaper has good cooling storage effect, with high comfort, cheap and convenient, and it is worthy of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in primary medical institutions.
Ice cushion for paper diaper;Limb injuries;Orthopaedic patients;Ice compress effect
526060 肇慶市 廣東省肇慶市第一人民醫院
朱娟:女,本科,副主任護師
2017-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