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斌
(原陽縣人民醫院 婦產科 河南 新鄉 453500)
子宮交叉捆綁術治療剖宮產術中難治性產后出血臨床效果觀察
周斌
(原陽縣人民醫院 婦產科 河南 新鄉 453500)
目的觀察分析子宮交叉捆綁術治療剖宮產術中難治性產后出血的臨床效果及安全性評價。方法選取2014年5月至2016年8月原陽縣人民醫院收治的剖宮產術中難治性產后出血患者62例,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31例。予以對照組B-Lynch縫合術治療,予以觀察組子宮交叉捆綁術治療。比較兩組手術情況(包括術后2、24 h出血量、止血時間及住院時間)、治療效果及并發癥發生情況。結果觀察組術后2、24 h出血量、止血時間及住院時間均小于對照組,術后止血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子宮交叉捆綁術治療剖宮產術中難治性產后出血效果顯著,可減少患者術后出血量,縮短止血時間及住院時間,提高止血效果,降低術后并發癥發生風險,安全性高,值得臨床推廣。
子宮交叉捆綁術;剖宮產術;難治性產后出血
產后出血是指分娩后24 h內出血量大于500 ml,主要由子宮收縮乏力引起,臨床表現為陰道流血等癥狀,影響產婦產后恢復。產后出血發病率約為3%,且80%左右產后出血發生于分娩后2 h內[1]。難治性產后出血是指分娩后1 h內出血量大于1 500 ml,且若經保守治療無效的產婦,致死率高[2]。臨床治療該病主要以改善產婦子宮收縮、減少局部血流為主,子宮交叉捆綁術是常用的縫合止血措施。本研究旨在觀察分析子宮交叉捆綁術治療剖宮產術中難治性產后出血的臨床效果及安全性評價。
1.1一般資料選取2014年5月至2016年8月原陽縣人民醫院收治的剖宮產術中難治性產后出血患者62例,均為單胎妊娠,知情并簽署同意書,排除合并其他并發癥的產婦。將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31例。對照組年齡21~36歲,平均(28.94±4.07)歲,孕周36~41周,平均(39.03±1.96)周;觀察組年齡22~37歲,平均(29.13±4.15)歲,孕周37~42周,平均(39.12±2.02)周。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手術方法予以對照組B-Lynch縫合術治療:雙手加壓子宮后,產婦出血量減少,可判斷B-Lynch縫合術有效可行;將子宮拖出盆腹腔,采用半圓針、可吸收縫線自子宮切口下沿2 cm、據切口右端頂端3 cm處進針,縫線穿過宮腔至切口上緣3 cm后,將縫線由宮底垂直繞向后壁進針至宮腔,左側縫合方法同右側,將縫線垂直通過宮底至子宮前壁,雙手加壓牽拉,與起始線尾打結;術后密切觀察產婦生命體征及陰道出血情況,術前填塞宮腔紗條者于術后24 h將紗條取出。予以觀察組子宮交叉捆綁術:雙手加壓子宮后,產婦出血量減少,可判斷子宮交叉捆綁術有效可行;將子宮拖出盆腹腔,采用可吸收性縫線及圓針,于平行腹腔反折并遠離子宮動脈所在區域進針,縫針越過宮底至子宮后壁,于子宮前壁左側肌層內縱向連續褥式縫合子宮漿肌層,至左側宮底韌帶停止縫合;左側則穿過左側闊韌帶無血管區,將縫線繞至對側宮底,雙手加壓并拉緊縫線兩端打結;雙側打結完畢后,將兩個縫線在宮底打結;術后同對照組。
1.3觀察指標①比較兩組術后2、24 h出血量、止血時間及住院時間。②統計兩組止血有效率,止血有效率判定標準:患者術后子宮收縮良好,陰道流血量≤50 ml/h[3]。③觀察兩組宮腔粘連、腹痛、子宮血腫等并發癥發生情況。

2.1手術情況觀察組術后2、24 h出血量、止血時間及住院時間均小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均<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術后2、24 h出血量、止血時間及住院時間比較
2.2治療效果及并發癥術后,觀察組術后止血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止血有效率和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n,%)
產后出血是造成產婦死亡的主要危險因素[4]。難治性產后出血主要與軟產道裂傷、胎盤滯留、子宮內翻、凝血功能障礙等因素有關,患者機體失血過多,可導致繼發性貧血、失血性休克、血管內凝血等,嚴重威脅孕產婦的生命安全。難治性產后出血經手法按摩及宮縮劑治療無效,且極大可能需切除子宮者,臨床多采用手術縫合止血方法,通過加壓縫合子宮,可有效減少產婦出血量。子宮交叉捆綁術是根據B-Lynch縫合術改良而成,治療剖宮產術中難治性產后出血,具有以下優勢:①先予以常規縫合子宮下段切口,有助于子宮解剖結構恢復,促進子宮收縮,減少術中出血量;②手術切口未穿透宮腔,不同于B-lynch縫合術縫合子宮前后壁,可避免患者術后出現宮腔粘連、子宮血腫等,損害周圍器官;③術中采用可吸收縫線,可避免機體吸收縫線不良,導致患者出現腸梗阻、腹痛等并發癥,且縫線在宮底再次打結,能有效防止縫線滑脫。劉洪莉等[5]研究證實,剖宮產術中難治性產后出血采用子宮交叉捆綁縫合術效果顯著,臨床止血有效率高達97%。本研究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術后2、24 h出血量少于對照組,止血時間及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止血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提示難治性產后出血采用子宮交叉捆綁術治療剖宮產術,可減少產婦產后出血量,縮短止血、住院時間,提高止血有效率,降低并發生發生率。
綜上所述,子宮交叉捆綁術治療剖宮產術中難治性產后出血效果顯著,可減少患者術后出血量,縮短其止血時間及住院時間,提高止血效果,降低術后并發癥發生風險,安全性高,值得臨床推廣。
[1] 劉巧英.欣母沛聯合改良B-Lynch子宮縫合術治療剖宮產難治性子宮收縮乏力性產后出血效果觀察[J].河北醫科大學學報,2016,37(2):210-212.
[2] 李曉玲,蔣雪霞.宮腔尿管聯合子宮環形捆綁治療剖宮產術中產后出血的療效[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6,13(5):604-606.
[3] 謝幸,茍文麗.婦產科學[M].第8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211-214.
[4] 朱紅梅,李平,劉芳林,等.子宮捆綁術在剖宮產術中子宮收縮乏力的臨床應用及并發癥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15,30(12):1941-1943.
[5] 劉洪莉,漆洪波,羅欣,等.子宮交叉捆綁術治療剖宮產術中難治性產后出血療效研究[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16,32(6):554-557.
R 719.8
10.3969/j.issn.1004-437X.2017.20.087
2016-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