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錦平
(信宜市人民醫院 廣東 茂名 525300)
循證護理在手術室護理中的應用效果分析
羅錦平
(信宜市人民醫院 廣東 茂名 525300)
目的觀察循證護理干預在臨床手術室護理實踐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采取隨機數表法將2014年2月至2015年4月信宜市人民醫院收治的148例手術患者分成甲、乙兩組,各74例。甲組接受常規護理,乙組接受循證護理干預,觀察兩組護理效果。結果乙組在儀器設備管理、手術器械準備與消毒隔離等方面的評分均高于甲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與住院時間均少于甲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均<0.05)。結論針對臨床手術患者情況,在手術室護理中給予其循證護理干預,效果顯著,值得推廣。
手術室護理;循證護理;并發癥
循證護理,作為一種全新的護理理念,不僅迎合了現代醫學發展需求,同時也是傳統經驗護理逐漸轉向科學護理的一個過程。就手術患者而言,因其術中可能會出現較大的應激反應,如手術疼痛、心理恐懼等,這些都將直接影響到手術治療效果。而循證護理的應用,則能較好地確保手術的順利進行。本文旨在探討循證護理干預在手術護理中的應用效果。
1.1一般資料選取信宜市人民醫院2014年2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148例手術患者,采取隨機數表法將患者分成甲、乙兩組,各74例。甲組男40例,女34例;年齡為18~75歲,平均(46.3±5.4)歲;手術類型:普外科手術26例,骨科手術19例,婦科手術15例,泌尿外科手術10例,其他手術4例;麻醉類型:復合麻醉32例,全麻21例,局部麻醉21例。乙組男38例,女36例;年齡為20~74歲,平均(47.1±4.8)歲;手術類型:普外科手術24例,骨科手術21例,婦科手術16例,泌尿外科手術8例,其他手術5例;麻醉類型:復合麻醉35例,全麻22例,局部麻醉17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1.2護理方法甲組均接受常規護理干預,即具體針對患者手術類型與病癥情況,做好相關的術前準備;術后,動態觀察患者體征變化等。乙組接受循證護理干預,即由手術科室護士長或經驗豐富的護士帶頭成立詢證護理小組,并選出組長,由組長向組員介紹一些基本注意事項。通過查閱相關資料的形式,找出手術室護理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并找到循證支持,進而結合患者手術類型與實際身體情況,制定出對應的循證護理方案,做好組員分工工作,要求每個組員能夠各司其職,將護理方案落實到護理實踐中,以此來確保手術的順利進行[1]。具體如下。
1.2.1術前準備 術前1 d,醫護人員前往患者病房做好術前訪視工作,詳細為患者及其家屬講解手術室情況;對患者病情發展、當前心理狀態與家庭情況等進行科學評估,從而根據情況采取一些預見性護理干預,如對于術前焦慮患者,可主動同其溝通交流,告知其一些該類手術治療的成功病例,以此來消除患者的焦慮,提高其治療依從性[2]。
1.2.2疼痛護理 患者入院后,盡量為患者創設一個舒適病房環境,安裝窗簾,避免強光射入,引起患者應激反應;科學評估患者疼痛情況,選擇對應緩痛方式,減少患者痛苦,如主動同患者溝通交流,轉移患者注意力,如有必要,結合患者情況,給予其對應止痛藥物應用。
1.2.3入室后術中體溫保護 ①盡量避免患者經過寒冷過道,或是長時間停留,在手術開始后,使用恒溫水毯,并將其溫度控制在40 ℃左右,讓患者感受舒適溫暖,待患者離開手術室后再關閉恒溫水毯,特別要注意外露身體部位的保暖,如用保暖手術巾進行局部保暖處理[3];②提醒術者減少皮膚消毒時間,并減少患者身體不必要的暴露。消毒后先做好保暖,后降低室溫;而輸液液體溫度需控制在35~37 ℃,若術中需輸注37 ℃液體,或輸入少量從血庫取回的血液制品時,最好放置20 min后再輸注,若輸血量比較大,也需將血液加溫到30 ℃,而關節腔清洗所用生理鹽水則需加溫至37 ℃,術中所用血紗也需經溫鹽水浸泡后再用,以有效預防術中低體溫并發癥的出現[4]。
1.2.4術后病情觀察與術后隨訪 手術結束后,具體結合患者情況,準備好溫度適中的鹽水,將其身上的消毒液與血漬擦洗干凈,并換上干凈衣物將其送入病房,對患者各項生命體征進行動態觀察,第一時間發現異常情況并處理。同時,經文獻檢索循證發現,當前術后隨訪工作開展得并不是很好,隨訪多流于形式。為此,在此次護理中,循證組就增加了以下幾個措施:①落實手術室質量監控機制,積極展開并逐步健全術后訪視工作,并由正、副組長對回訪工作質量進行質量控制,落實環節控制與獎懲機制;②由手術巡回護士在術后1~3 d展開回訪工作,并填寫好對應的回訪登記表;③構建“持續質量跟蹤與評價機制”,展開相關持續質量改進項目,向患者及其家屬發放調查問卷,對患者不滿意問題加以分析,并尋出原因,提出對應的改進方法。
1.2.5相關并發癥預防 ①壓瘡預防:護士可制作一些海綿托物,用紗布包裹放于患者受壓位置,撫平周圍布單;或是用專用體位墊保護好患者受壓位置,將壓瘡貼貼于骨隆凸突出處,并確保患者受壓位置敷料的干燥平整。②燒傷預防:因部分手術中高頻電刀的使用,會致使患者出現燒傷情況,對此,護士需在手術床與金屬支架上做好絕緣襯墊,確保患者身體同其的隔絕,且在術中沖洗時也需避免患者借助沖洗液同地面相連,避免肢體碰觸;嚴禁患者術中攜帶金屬物體等。③感染預防:結合患者情況,合理應用抗生素,有效預防感染。
1.3觀察指標①觀察比較兩組手術室護理質量:選用“手術室護理持續質量改進標準”對護理質量加以評分,涵蓋了儀器設備管理(30分)、手術器械準備(20分)與巡回護士配合技能(30分)、消毒隔離(20分)4個方面,總分100分,分值越高,表示護理質量越高[5]。②觀察比較兩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與住院時間等情況。

2.1手術室護理質量乙組在儀器設備管理、手術器械準備與消毒隔離等方面的評分均高于甲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均<0.05)。見表1。

表1 兩組手術室護理質量評分比較分)
2.2相關指標乙組患者手術時間、住院時間、術中出血量均優于甲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均<0.05)。見表2。

表2 兩組相關指標比較
就臨床手術患者而言,因手術本身就屬于一種創傷性治療方法,加之患者本身對手術治療與自身病情不了解,也極易出現不同程度的抑郁、焦慮等負面情緒,而這些負面情緒的出現,不僅會直接影響到手術的有序展開,而且還會導致患者免疫力下降,增加感染的風險,故強化對這類患者的護理干預很有必要。然而,在傳統手術室護理工作中,護理工作展開的最主要目的就是為了確保手術的有序進行,術中各類器械、設備的正常使用與患者的安全,而忽視了對患者身心方面需求的回應,拉開了護患間的距離。加之不同護理方式,對患者心理狀態、生理與手術質量產生的影響也是不一樣的。為此,對于手術室護士,不僅需要具備較高綜合素質,且還需具備結合患者情況靈活選擇對應護理方法的能力。
循證護理,作為近些年來伴隨護理學發展產生的一種全新的護理模式,將當前最新護理研究成果同護士臨床經驗、技能以及患者實際情況有機融合在一起,更好體現了“以患者為本”的現代護理理念。而且,循證護理還要求護士不僅能夠全面把握當前最新護理科學理論,具備豐富臨床護理經驗,而且還要求其能夠具體結合文獻、自身經驗與患者情況來為患者制定個性化的護理方案,相對避免了護理中常見的盲目性與主觀性。本次研究中,乙組患者均接受循證護理干預,結果顯示,該組患者各方面護理質量評分均高于甲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與住院時間也優于甲組。
綜上所述,針對臨床手術患者情況,給予其循證護理干預,可明顯縮短患者手術與住院時間,減少術中出血量與并發癥的發生,提高護理滿意度與護理質量,整體效果顯著,值得臨床大力推廣應用。
[1] 吳菊花.循證護理在手術室護理中應用效果觀察[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4,27(22):3066-3068.
[2] 王文莉,黃月笑,鐘淑玲.循證手術室護理在手術室急診患者護理中的應用[J].中國醫藥指南,2013,11(17):312-313.
[3] 梁燕,王艷艷,薄瑞娜.循證護理在手術室整體護理中的應用分析[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5,9(1):207-208.
[4] 陳風云.現代化手術室循證管理模式在手術室護理實踐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5,21(2):10-12.
[5] 馬莉莉.循證護理在手術室護理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河北醫藥,2015,37(8):1271-1273.
R 472.3
10.3969/j.issn.1004-437X.2017.20.099
2017-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