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迎春
(泌陽縣人民醫院 婦產科 河南 駐馬店 463700)
圍手術期優質護理對腹腔鏡子宮切除術患者心理狀態及依從性的影響
禹迎春
(泌陽縣人民醫院 婦產科 河南 駐馬店 463700)
目的觀察圍手術期優質護理對腹腔鏡子宮切除術患者心理狀態及依從性的影響。方法選擇2015年5月至2016年9月泌陽縣人民醫院收治的行腹腔鏡子宮切除術的患者96例,根據隨機數表法分為兩組,各48例。給予對照組患者常規護理干預,在常規護理基礎上給予觀察組患者優質護理干預,比較兩組患者護理前后心理狀態及護理后依從性。結果護理前兩組患者抑郁自評量表(SAS)、焦慮自評量表(SD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兩組患者SAS、SDS評分均較護理前低,且觀察組患者評分降低更明顯,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患者依從性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行腹腔鏡子宮切除術患者圍手術期實施優質護理,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狀態,提高患者依從性。
圍手術期;優質護理;腹腔鏡;子宮全切術;心理狀態;依從性
腹腔鏡子宮切除術是臨床治療子宮疾病常用的方法,具有切口小、操作簡單、術后恢復快等特點[1]。由于患者對手術缺乏認識,導致其術前易產生焦慮、恐懼等負性心理,可能影響患者治療配合度,進而影響手術治療效果。因此,在圍手術期對患者實施有效的護理干預具有重要意義。本研究通過將患者分組實施不同的護理干預,旨在探討圍手術期優質護理對腹腔鏡子宮切除術患者心理狀態及依從性的影響。
1.1一般資料選擇2015年5月至2016年9月泌陽縣人民醫院收治的行腹腔鏡子宮切除術的患者96例,所有患者均無嚴重心血管系統、免疫系統及精神性疾病。將96例患者根據隨機數表法分為兩組,各48例。觀察組患者年齡為35~70歲,平均(51.26±2.67)歲;子宮腺肌癥10例,功能性子宮出血11例,子宮內膜病變12例,子宮肌瘤15例。對照組患者年齡為36~68歲,平均(51.30±2.69)歲;子宮腺肌癥9例,功能性子宮出血13例,子宮內膜病變10例,子宮肌瘤16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護理方法兩組患者均接受腹腔鏡子宮切除術,術后接受常規抗感染等處理。
1.2.1對照組 入院后給予對照組患者口頭健康宣教、生命體征測定及術前準備、術后指導等常規護理干預。
1.2.2觀察組 在常規護理基礎上給予觀察組患者優質護理干預,具體如下。①術前護理:入院后向患者介紹科室及醫院環境,積極與患者交流,向患者講解疾病的危害性、手術重要性及手術優勢,消除患者對手術的恐懼、焦慮心理,鼓勵患者積極接受治療,幫助患者樹立治愈信心,提高患者治療配合度;于手術前1 d指導患者常規禁食,并做好手術相關準備工作。②術中護理:將手術室內溫度調整至26 ℃左右,指導并幫助患者調整體位;建立靜脈輸液通道,輔助麻醉師進行麻醉,術中應注意保護患者隱私,減少非手術部位暴露面積;密切監測患者各項生命體征,注意為患者保暖。③術后護理:手術結束將患者皮膚表面手術殘跡擦拭干凈,為患者穿戴好衣物;患者清醒后告知其手術已順利結束,并對其術中表現給予肯定;術后24 h內監測患者心率、血壓、呼吸、血氧飽和度等生命體征;密切觀察有無引流管脫落、彎曲現象,觀察引流液的顏色和量,發生異常情況及時告知管床醫師并做出相應處理;對患者手術切口進行規范的換藥處理,換藥時注意觀察切口有無紅腫、滲出等情況發生;通過聽音樂、看搞笑視頻等方式分散患者注意力,通過對患者進行腹部按摩減輕其疼痛感;告知患者術后早期活動重要性,鼓勵并監督患者盡早活動,活動時間逐漸增加。
1.3觀察指標①心理狀態。采用抑郁自評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焦慮自評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對患者護理前后心理狀態進行評分[2]。②參照泌陽縣人民醫院自制的依從性問卷調查表,從鍛煉、飲食、睡眠、鍛煉等方面對兩組患者依從性進行評估,具體標準為:完全依從,遵照醫囑按時服藥,按時吃飯、鍛煉及入寢;部分依從,患者能夠基本遵照醫囑服用藥物,且不擅自更改用藥量;不依從,不符合上述標準。總依從率=(完全依從+部分依從)例數/總例數×100%。

2.1心理狀態護理前兩組患者SAS、SD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兩組患者SAS、SDS評分均較護理前低,且觀察組患者評分降低更明顯,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SDS和SAS評分比較分)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與護理前比較,bP<0.05。
2.2依從性觀察組患者總依從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414,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依從性比較(n,%)
子宮是女性生殖系統重要器官,子宮疾病嚴重危害女性身體健康。對于子宮腫瘤及某些子宮出血和附件病變等通常采取手術治療,而腹腔鏡手術是首選手術治療方案[3]。由于對疾病及手術相關知識缺乏,患者在手術前后可能出現不同程度的焦慮、抑郁情緒,因此,在圍手術期給予患者足夠的健康教育和心理護理對于改善患者心理狀態、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具有重要意義[4]。
優質護理干預是一種新型護理模式,目前已在臨床各科室開展。研究發現,在圍手術期為患者提供優質護理干預,能夠改善患者心理狀態,提高患者治療配合度,有利于手術順利進行和治療效果的提高,因此,該護理模式在外科的應用尤其廣泛。圍手術期優質護理干預主要包括患者入院后積極與患者交流,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對患者進行入院知識宣教,使患者充分了解手術治療重要性和必要性,糾正其對手術的錯誤認知;了解患者心理狀態,必要時可給予心理疏導,一定程度上減輕患者緊張、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提高其治療依從性;手術開始前給予患者適當的鼓勵,增強其手術治療成功的信心;術中密切監測患者生命體征,提高與主刀醫師的配合度[5];術后對患者術中表現給予肯定,告知患者及家屬術后注意事項,對患者的飲食和運動提供指導,促進患者早日康復;對患者手術切口進行規范管理,密切關注有無切口感染、疼痛等并發癥發生,一旦出現及時匯報管床醫生給予恰當處理[6]。本研究通過將患者分組實施不同的護理干預模式,研究結果顯示,護理后觀察組患者SAS、SDS評分低于對照組,依從性高于對照組,這與陳穎[7]研究結論一致。
綜上所述,對行腹腔鏡子宮切除術患者圍手術期實施優質護理,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狀態,提高患者依從性。
[1] 游逸清,黃玉仙.腹腔鏡下全子宮切除術圍手術期健康教育[J].中國保健營養,2013,23(5):2686-2686.
[2] 劉翠月,吳小凌.優質護理在腹腔鏡下全子宮切除手術配合中的應用體會[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5,(6):850-852.
[3] 閔霞,何花,陶愛琴,等.循證護理對腹腔鏡輔助下陰式全子宮切除術患者康復和生活質量的影響[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4,23(32):3631-3633.
[4] 張玉潔.臨床護理路徑在腹腔鏡子宮全切術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6,8(19):231-232.
[5] 俞靜萍,朱春燕.陰式全子宮切除術的圍手術期護理[J].上海護理,2014,14(1):50-52.
[6] 張友珍.30例腹腔鏡輔助陰式全子宮切除后的護理研究[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4,18(18):125-126.
[7] 陳穎.全程優質護理在腹腔鏡下全子宮切除術圍術期的應用[J].中外醫學研究,2015,13(36):82-84.
R 473.6
10.3969/j.issn.1004-437X.2017.20.112
2016-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