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玲,魯 娟*
(1.蘇州高新區人民醫院神經外科,江蘇 蘇州 215100;2.蘇州大學附屬瑞華醫院急診科,江蘇 蘇州 215104)
PDCA循環在護理帶教管理中的應用及價值評析
李 玲1,魯 娟2*
(1.蘇州高新區人民醫院神經外科,江蘇 蘇州 215100;2.蘇州大學附屬瑞華醫院急診科,江蘇 蘇州 215104)
目的觀察PDCA循環在護理帶教管理中的應用及價值。方法 選取2014年6月12日~2016年6月13日入科學習的實習生40例,均為女性,并隨機分為觀察組(給予PDCA循環模式)和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帶教管理),各20例。觀察組兩組學生的綜合能力考核成績(理論知識掌握程度、專科護理操作能力、護理文書書寫能力、查房能力)。結果 觀察組綜合能力考核成績[(理論知識掌握程度(98.52±6.41)分、專科護理操作能力(97.89±6.57)分、護理文書書寫能力(99.12±7.03)分、查房能力(97.45±6.66分)]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臨床護理帶教管理工作中應用PDCA循環模式的效果顯著,值得臨床應用和推廣。
PDCA循環;護理帶教管理;應用效果
PDCA循環模式是選擇實踐能力、綜合能力較高的護理人員進行帶教管理工作,并為實習生制定針對性比較強帶教管理計劃,使其在實習過程中做到標準、規范的操作[1-2]。本文對將PDCA循環在護理帶教管理中的應用及價值進行分析,現報道如下。
選取2014年6月12日~2016年6月13日入科學習的實習生40例,均為女性,并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20例。觀察組年齡19~23歲,平均年齡(20.63±2.04)歲;對照組年齡18~24歲,平均年齡(20.65±13.22)歲。兩組實習生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1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帶教管理,并按照醫院的規章制度、要求為其制訂實施計劃;根據護理人員年資、護師級別為學生指定帶教老師,并進行一對一帶教管理,待實習結束后,由帶教老師填寫實習手冊。
1.2.2 觀察組給予PDCA循環模式,具體如下。
①計劃:根據護理部的相關意見,制定帶教管理目標及學生實習計劃,對學生的實際情況迅速進行掌握,并評估其學習能力,從而為學生制定針對性學習方案,如第一周帶其熟悉科室環境,講解科室規章制度;第二周重點放于基礎教學操作中,其內容包括科室專科知識、病情觀察、護理記錄書寫、病情匯報等。
對兩組學生的綜合能力考核成績(理論知識掌握程度、專科護理操作能力、護理文書書寫能力、查房能力)進行觀察和評價。
綜合能力考核成績包括:理論知識掌握程度、專科護理操作能力、護理文書書寫能力、查房能力;每項分數范圍在0~100分,90~100分表示優、80~90分表示良、70~79分表示一般,<70分表示差。
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綜合能力考核成績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學生綜合能力考核成績比較(±s,分)

表1 兩組學生綜合能力考核成績比較(±s,分)
注:P<0.05
組別 n 理論知識掌握程度 專科護理操作能力 護理文書書寫能力 查房能力觀察組 20 98.52±6.41 97.89±6.57 99.12±7.03 97.45±6.66對照組 20 82.63±4.07 83.85±4.13 81.78±2.12 84.12±4.52 t-9.36 8.09 10.56 7.41 P-0.01 0.01 0.01 0.01
開展整體臨床護理帶教管理可以有效的培訓學生實際操作能力,同時還能擴展護理功能思維,從而提高臨床護理服務意識,為日后實踐工作做好奠定基礎;PDCA循環模式在臨床上廣泛應用,并且還應用于企業生產、經營等環節中;臨床上為了進一步提高護理帶教工作質量,將PDCA循環模式和臨床帶教工作進行充分結合,不僅可以滿足學生實際實習需求,將教學質量提高作為根本動力,并且還能促使學生護理帶教管理進一步的提升和改進,從而達到提高帶教管理效率的目的[4]。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綜合能力考核成績均高于對照組(P<0.05)。由此表明,在臨床護理帶教管理工作中應用PDCA循環模式的效果顯著,值得臨床應用推廣。
[1] 吳永珍.護理管理中績效考核的應用及價值評析[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6,7(9):258-259.
[2] 單世君,張 艷,許 華.PDCA循環法在 EICU 護理實習帶教中的應用及作用分析[J].吉林醫學,2016,37(5):1293-1294.
[3] 肖慧玲.門診護理管理中施行人性化服務的價值評析[J].當代醫學,2016,22(16):105-106.
[4] 楊明秋.胃潰瘍患者護理中針對性護理服務的應用價值評析[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6,7(19):222-223.
R473.5
B
ISSN.2096-2479.2017.39.181.01
本文編輯:張 鈺
魯 娟(1978-),女,主管護師,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