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賴飛
人社與我們一路同行
文/賴飛

劉勇涼山州布拖縣烏科鄉洛作村“第一書記”
在《四川省“十三五”脫貧攻堅規劃》《四川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進一步做好就業扶貧工作的九條措施》等一系列精準扶貧政策的指導下,我得以在農村的廣闊天地大展拳腳。讓我印象最深的是,在省人社廳的關心下,為村子協調到100萬元產業扶貧專項資金,建起了黑綿羊專業養殖合作社,為貧困群眾提供就業機會,走上了“以畜牧業為主線,山村旅游業為副線”的脫貧之路。如今,村民的日子變得越來越好,激勵我帶著責任與使命繼續干好工作,不辜負他們的期待。

黃麗崇州市映象生態農業有限公司負責人,四川省返鄉創業明星
5年前,我剛試著以家鄉特色農產品為項目創業不久,什么都不懂,遭遇了許多挫折。我也一度迷惘過。但很快,隨著“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熱潮的興起,相關利好政策陸續出臺,讓我吃下了定心丸。在創業過程中,人社部門給予了我指導,并推薦我參加了全省返鄉農民工成功創業者提升培訓,讓我在農產品銷售方面的能力得到了極大提升。如今,我的創業小有所成,接下來還打算拓展產品線。感謝國家的好政策,感謝人社部門對我的關心與支持,讓我更加堅定信念,在創業這條路上越走越遠,讓家鄉的土特產走出大山,走向全國!

張天倫遂寧市安居區博天苗木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執行董事、全國優秀農民工
幾年前,懷著讓家鄉變得更好的心愿,我回鄉創業。因為我是外出務工返鄉人員,市區各級人社局、農業局等部門都給予了政策扶持和幫助,使我在創業初期渡過了一次又一次難關。創業中,當地人社部門推薦我參加了就業專項培訓,還先后3次請來專業院校的專家到合作社進行技術指導,使我們的員工掌握了科學的農業種植技術。現在,合作社的葡萄文化產業園已發展成了集有機種植、生態養殖、科普教育、旅游度假、餐飲娛樂于一體的特色綜合體,效益良好。從正式起步到現在,我的創業剛好5年。這5年,必須要感謝人社部門的扶持,我才能實現在創業的同時帶動鄉親們一起脫貧致富的夢想。

杜秋艷南充市嘉陵區一立鎮圍塘壩村貧困戶
我今年17歲,家里兄弟姐妹4個,還有一個奶奶。媽媽身體有病,就爸爸在外務工,家里很困難,所以我很早就出來打工了。以前沒技術,在服裝廠從早忙到晚,一個月就掙2000多塊錢。今年年初,村干部告訴我南充要舉辦首個就業培訓“扶貧專班”,不但費用全免,還要發補貼。于是我就報名了。經過2個月的數控專業技術培訓結業后,學校推薦我到南充三環電子有限公司上班。現在我每月有3500元工資,而且手握職業資格證書,就相當于有了“金剛鉆”。真的很感謝政府讓我學會一技之長,相信生活會越來越好!
5年來,四川人社事業快速發展,各項人社工作發生著深刻的變化,也深刻影響著每一個人的生活。你、我、他,都是人社事業不斷向前發展的親歷者和見證者。
5年來,四川人社事業的點滴變化也在不斷惠及群眾,不斷增強著老百姓的獲得感。
5年來,人社事業的發展變化,可以抽象成一個個躍動的數字,也能夠具象為每一個人的生活變遷。
變在身邊,可知可感。回眸5年,悅由心生。
一張張寫滿幸福的笑臉,匯聚成了一幅安居樂業、健康祥和的生動畫卷。

呂華成都市第一人民醫院醫保辦主任
近5年是四川醫保的改革之年。醫保經辦管理部門和我們醫療服務機構共同推進醫改工作,通過相互支持、密切配合,扎實工作,不僅給老百姓帶來了許多的實惠,而且也促進了醫療機構和醫保事業的和諧發展。我院在醫保政策的支持下,工作量不斷提高,進入到飛速發展時期。醫保總額控制付費方式的實施和醫保費用智能審核方式的推出,讓醫院不斷提升內涵建設,提高醫療質量,做到合理檢查、合理治療、合規收費,讓老百姓看病貴、看病難的痛點逐漸減輕。醫保在醫改中的基礎性作用得到很好的發揮,醫保政策導向正確,初步形成了醫、保、患三贏的良好局面。

朱兆邦青海師范大學退休教師
我在2000年退休后隨子女定居成都,今年77歲了。去年6月,我因患病需要定期住院治療,每次住院報銷結算前后耗時都將近1個月。但今年3月底,我在成都航天醫院通過異地就醫即時結算窗口辦理出院結算手續,居然只用了10分鐘,太高效了。另外,我這次住院總費用2522元,報銷了1867元,自付只有655元。感謝國家的好政策,為我們退休安置人員解決了大難題,我的退休生活沒有后顧之憂了。

劉晨皓成都鐵路局社保處征繳部部長
我局包括退休人員在內有近10萬人在四川參加省本級社會保險,下屬二級參保單位近70家,業務經辦工作量較大。以前由于社會保險各險種參保、征繳的管理經辦部門不同,很多相同的業務分別要對口不同的經辦機構,要求不統一,經辦手續比較重復、繁瑣,影響了工作效率和準確性。2015年底,省人社廳、省社保局全面推動實施社會保險統一征收和稽核工作,開通網上業務經辦系統。對新增職工,我們只需登錄社會保險網上業務經辦大廳進行一次申報,便可足不出戶地輕松完成所有險種的參保登記、繳費、查詢等業務辦理。跑路少了,心情好了,明顯提高了辦事效率和服務水平。我們感受到了實實在在的方便、快捷!

秦世萍德陽市退休工人
我們退休工人最關心的就是養老金。這5年我的養老金漲了800多元,很開心。而且養老金除了年年漲,取錢也變方便了。以前我的養老金是上在專門的銀行存折里,而我老家在德陽,人住在成都,每次要取養老金都只能回老家。現在好了,人社局免費給我們換發成了“一卡通”,在成都就能取養老金了,不用再跑來跑去。現在我養老不愁,每天都和姐妹們在社區舞蹈隊跳舞,生活充實得很。這都多虧國家的好政策,多虧人社部門的便民服務,讓我們退休工人的晚年生活有了保障,真正是“老有所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