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美玲, 李善良, 王春雷, 鄭婉舒(.蘇州大學 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江蘇 蘇州 53;.江銅國際商業保理有限責任公司,上海 000)
基于供應鏈金融的商業反向保理模式研究
鐘美玲1, 李善良1, 王春雷2, 鄭婉舒2
(1.蘇州大學 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江蘇 蘇州 215123;2.江銅國際商業保理有限責任公司,上海 200120)
2016年初,八部委聯合發文,力挺“供應鏈金融”,以緩解我國金融資源錯配的矛盾。反向保理作為最受歡迎的工具,在國內迅速發展。站在核心企業視角,研究企業如何介入現有反向保理業務,提出廣泛應用電子票據、自建上下游數據庫等建議,并創新性地分析“互聯網+供應鏈金融”線上反向保理模式。在探究國內核心企業成立商業保理子公司的契機后,總結出由核心企業主導的新的業務模式。
供應鏈金融;反向保理;核心企業;模式
“十三五”開局之年,國內外形勢復雜,中國經濟爬坡過坎,如何打好轉型升級這場硬仗,已成為經濟發展的重中之重。其中,金融資源錯配導致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依舊,再生產受阻等問題尤為突出,各金融類產品需求隨著企業對現金流量需求的波動性加劇而增加[1]。憑借綜合授信易融資、風險可控程度高等特點,供應鏈金融發展迅猛,預計到2020年,市場規模將達到18萬億元。
供應鏈金融是各種不同的自償性貿易融資產品(貨押、先票后貨融資、應收賬款融資等)有機組合或搭配使用而形成的綜合解決方案。據統計,2016年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應收賬款為12.6萬億元,與2015年的11.45萬億元、2014年的10.52萬億元、2013年的9.57萬億元相比較,環比平均增長9.6%,總量和增速均較高。得益于供應鏈優化,企業訂貨周期縮短,現有庫存減少,營運資金情況卻不樂觀。2015年,我國逾期賬款平均超過60天的企業占23%,較2014年同期增長50個百分點,壞賬率達1%~2%(成熟市場經濟國家企業壞賬率通常為0.25%~0.5%),貨款回收通常需50天。營運資金是企業效率的重要體現,有效的營運資金管理能夠為股東創造價值[2](Shin and Soenen,1998),有助于企業實現價值最大化,是企業得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3]。中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亟需解決應收賬款規模大、逾期賬款回收期長等營運資金的問題,Seifert(2009)等通過調查分析得到,借助應收賬款融資,核心企業平均減少13%、供應商平均減少14%的營運資金[4]。
然而,傳統保理業務在貿易背景真實性、賣方履約能力、回款保障性等問題上可信度有限,金融機構拒絕為部分中小企業融資。供應鏈金融的開展最終是為了提高整體績效且多方獲益,核心企業作為“鏈主”往往獲益最大[5],便以債務人身份直接介入商業保理業務,以自身資信實力幫助上游獲得融資,即反向保理。2004年,以廣東、天津、上海為首,國內陸續有商業保理公司獲準經營保理業務,2010年中國銀行業協會頒布《中國銀行業保理業務規范》,2012年成立CFEC(中國服務貿易協會商業保理專業委員會)專門研究保理。
我國學者對反向保理和供應鏈的研究盡管都起步較早,但對兩者相結合的深入研究缺乏,既有的研究主要有國際保理業務在供應鏈前置中的融資創新[6](李莉,2007),反向保理如何應用于中小企業融資[7](劉利民,2014),供應鏈金融下反向保理的業務模式[8](刁葉光、任建標,2015)。但隨業務模式由“1+1+N”轉為“N+1+N”,新興互聯網拉動線上反向保理平臺發展,核心企業自主成立商業保理公司,國內企業實踐和學術研究中以銀行為主導的供應鏈金融模式需要調整以適應新的競爭格局。因此,本文從核心企業出發,研究如何介入同應收賬款、存貨、訂單相結合的反向保理業務,分析“互聯網+供應鏈金融”的線上反向保理模式如何運作,總結出由核心企業主導的新業務模式。
不同于傳統的保理,反向保理是一種由買方發起的,通常以較低的利率來幫助其供應商用應收賬款獲取資金的融資方案。從核心企業角度解釋,即企業將中小企業的應付賬款轉讓至保理商(最終債權人),上游供應商得到保理商融資。核心企業不但提高了供應鏈的穩定性和安全性,與上游供應商談判時,也易達成低價合同,降低生產成本,擴大利潤空間。
2014年,Aite Group得出供應鏈金融的眾多工具中,最流行、應用最廣泛的產品為反向保理[9]。又從會計角度對反向保理的成本、利益進行核算,就產品市場容量、分布狀況等展開分析,預測供應鏈產品全球市場規模為2 550億~2 800億美元,歸納總結出反向保理業務實踐操作的一般流程;還從金融機構角度闡述反向保理與供應鏈金融的關系,但僅展示一般化流程,對研究者具有啟蒙意義。
Leora Klapper(2006)在保理領域有一定的研究,發現在一國經濟發展較快和信貸信息較多的背景下,若只從優質買家考慮,反向保理可減輕借款人信息不透明的問題[10]。又將Nafin(墨西哥銀行)計劃作為案例,探討反向保理的運行機制,發現能優化小微企業資產負債表,得出法律監管是Nafin計劃成功的關鍵,尤其是支持電子簽名和安全方面的法律,并提出墨西哥銀行的反向保理程序應成為其他發展中國家金融機構開展該項業務的模型[11]。然而,墨西哥銀行與我國金融機構不論是體制上還是業務模式上差異均較大,Klapper的成果對我國反向保理研究具有一定借鑒意義,但是具體商業模式還需要結合國內經濟發展階段、政治體制、法律法規等情境。
國內學者對反向保理的研究一般分為兩類。一是作為保理的分支,趙永軍依據國內外關于保理業務的分類標準,提出“十六分法”,根據發起業務主體的不同,將保理分為正向保理和反向保理[12],肖筱林研究了金融危機下我國中小企業的保理融資,提出反向保理是一種更適合中小企業的新型保理業務,可幫助中小企業走出“融資難”困境[13];二是作為實現供應鏈金融的手段,供應鏈金融在企業具體的運作模式中,主要表現是反向保理,刁葉光等研究了供應鏈金融下的反向保理,提出與采購訂單和存貨融貿相結合的業務模式[8]。
近年,互聯網大數據模式滲透至各行各業,反向保理開發區塊鏈催生出線上平臺。此外,國內對供應鏈的認知度大大提高,企業試圖建立生態圈,形成良性循環,業務主體不再局限于金融機構或保理商,已出現核心企業成立專門辦理反向保理業務子公司的現象,業務模式正由“1+1+N”向“1+N+1”轉變。現有研究絕大多數站在金融機構或中小企業的立場上,實際操作能否成功,核心企業是關鍵,它掌握上下游的交易數據,把控應收、應付賬款。因此,不能僅將反向保理視為金融機構解決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的工具,其研究需要提升到新的理論層面。
現有供應鏈金融下的反向保理模式研究大多從現金缺口出發,以普通生產型中小企業為例,如圖1所示。

圖1 企業現金缺口圖
假設該企業在T時接受來自下游核心企業的訂單,其自有資金很可能難以支撐訂單所需的原材料采購預付款,接受訂單和現金缺口可能同時發生。在此之后的生產階段b,企業既不斷形成在制品與產成品庫存,又面臨向上游原材料供應商結清貨款的壓力,現金缺口逐漸擴大并達到峰值。最后,企業開始向下游核心企業發貨,產生應收賬款,現金缺口隨應收賬款的收回逐漸縮小。因此,核心企業除了在應收賬款期,還可在應付賬款期、存貨期介入保理業務,分別形成應收賬款反向保理模式、加入訂單融資的反向保理業務模式、加入存貨融資的反向保理業務模式。
核心企業傳統介入并采取措施適應反向保理的三種主要模式運行機制如下:
(1)核心企業介入應收賬款反向保理模式
應收賬款債權轉讓是最初模式。核心企業、供應商與保理商簽訂三方協議后,應收賬款債權由供應商轉至保理商,供應商獲得融資,核心企業在約定期限內向保理商還款即可。三方協議下,為確保各方均保留原始憑證,同比單據須多次流轉。現代貿易中,應收賬款龐大導致發票單據繁多,為提高單據處理效率,央行自2009年以來推廣電子票據系統,2012—2015年,電子票據下商業匯票交易筆數累計平均每年增長113%,交易金額平均每年增長165.6%,電子票據已逐漸取代紙質票據。因此,核心企業須促進自身和供應商財務部門電子票據全面應用,加快單據流轉效率。
(2)核心企業介入加入訂單融資的反向保理模式
加入訂單融資的反向保理模式是一種將預付賬款與應收賬款有機融合的融資模式,具體運作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為發貨前,供應商以訂單和合同申請保理融資,由核心企業確認訂單,保理商支付購買原材料的資金;第二階段為發貨后,與應收賬款融資類似。與模式(1)相比,供應商的資金約束進一步放松,但面臨主要體現在第一階段上的道德風險。供應商獲得融資后,可以選擇繼續為核心企業生產,也可以選擇投入收益更大的行業。其中,前者關系到能否按時交貨,后者導致各方利益齊受損。第一階段的資金雖來自保理商,但核心企業對該筆款項仍負一定責任,拒絕承擔既難以止損,又導致銀企關系僵化。選擇助融資對象時,核心企業要積極篩選業務頻繁且關系良好的上游,同時關注上游供應商與供應商上游共同欺詐的問題,加強對供應商采購訂單的監控,確保融資落實到原材料采購上。
(3)核心企業介入加入存貨融資的反向保理模式
加入存貨融資的反向保理將抵押機制與保理機制相結合,通過引進新的當事人(監管方),利用監管方和金融機構為供應商建立贖貨機制。供應商的存貨替代了訂單與訂單合同,存貨成為融資的抵押物。與其他模式相比,其最顯著的優點是利用監管方保管抵押物,使抵押物發揮類似于保證金的作用,核心企業在第一階段的融資風險有效轉移至保理商與監管方,缺點是需要加入新的當事人,原有融資流程復雜化,涉及各方利益重新分配,核心企業必須舍棄部分原有利益。該模式的關鍵在于用實體貨物替代紙質憑證,抵押物評估證明成為融資依據,核心企業幾乎不面臨風險。在保理商、監管方同意且供應商有需要的前提下,應盡量選擇存貨融資而非訂單融資。
互聯網開始滲透金融和產業領域,反向保理借助互聯網平臺開發“區塊鏈”技術,業務處理從線下轉到線上。通過供應鏈生態圈觀念的樹立,核心企業意識到一般放貸不能從根本上解決中小企業資金斷鏈問題,視線轉移至反向保理上,形成了新反向保理模式。
(1)反向保理業務平臺化
a.業務流程
站在“互聯網+”風口,金融機構通過自建線上平臺或借助第三方互聯網企業的“大數據”,構建轉型升級的供應鏈反向保理經營模式。具體實例有中信銀行與海爾集團旗下“日日順”B2B平臺合作的經銷商在線融資,招商銀行上線的以招商物流項目為代表的“線上直通保理”,以及平安銀行針對保理商推出的“保理云平臺”等等。保理商也同樣搭建了線上平臺,業務操作流程見圖2。

圖2 線上應收賬款貼現的反向保理模式
其中:1.核心企業與保理商簽訂協議,成為保理系統核心會員;
2.核心企業向保理系統輸入優質供應商的發票(或收貨單)信息,視為同意該筆債權的轉讓;
3.保理系統將已收到的發票信息按供應商分類,輸出至供應商終端;
4.供應商在系統上根據終端已收的發票信息,選擇申請發票貼現;
5.保理商根據系統進程,選擇兩方均確認的款項,對供應商的發票進行貼現;
6.貼現的發票傳輸至核心企業終端,核心企業到期回款。
b.模式分析
未建立線上平臺時,傳統模式下的各方難以實現信息即時共享。由于業務通常涉及核心企業、供應商和保理商三方,有的還涉及監管方(加入存貨融資模式),電子票據的傳遞需覆蓋各方網絡并集,核心企業從提供供應商名單到接到債權轉讓通知的周期因此被延長。此外,《合同法》明確規定,債權的轉讓要通知債務人,這說明必須要有相關材料證明核心企業收到并知道債權已由供應商轉讓至保理商,該筆業務才具法律效應。這意味著核心企業需特設人員負責通知確認,三方合同簽訂顯得繁瑣。
建立線上平臺后,各方信息實時共享且打破區域限制,電子票據的傳遞轉并集為交集。利用科技手段,又可實現買賣互信、產權交割順暢、交易撮合公開公平、快速成交,有效解決了信息不對稱問題。大數據和市場評價系統的出現,讓核心企業易獲取與上游企業的往來交易記錄,依據交易頻率、訂單金額、往來款項等判斷兩方關系的密切程度,篩選出的助融資對象具備實際操作性,從而約束信用和規避風險。
c.操作建議
由于助融資對象由核心企業提供,僅憑歷史的業務往來數據,資料分散,篩選量巨大,增大了工作難度;部分人員具備話語權,優質供應商名單若帶強烈主觀色彩,一旦融資失敗,利益、形象同時受損。因此,核心企業在確定介入保理業務前,應提前建立供應商往來數據庫、自建供應商評級體系,實現篩選過程流程化,對部分重點上下游企業還可進行盡職調查,確保名單的嚴謹與公正。
(2)核心企業自身成立反向保理公司
a.成立契機
①政策推動。2016年2月14日,八部委聯合發文《關于金融支持工業穩增長調結構增效益的若干意見》,強調應大力發展應收賬款融資,建立應收賬款交易機制,解決大企業拖欠中小微企業資金問題,推動大企業和政府采購主體積極確認應收賬款,幫助中小企業供應商融資。上下游中小企業的金融需求都很旺盛,導致融資成本居高不下,核心企業認為占有賬期能為公司帶來額外利潤,在這樣的利益驅動下,便拒絕積極確認應收賬款,并憑借自身信用優勢,先去銀行融資,再以高一點的利率貸給上下游,形成類金融業務。這雖能解決部分融資問題,讓銷售端變短、物流端變快,但應收、應付端卻因此變長,不但沒有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還把它推向一個更高的融資成本。然而,此類金融業務很多,例如三甲醫院面對上游藥品供應商、大型超市面對百貨供應商、房地產企業面對建筑商、制造企業面對配件商,等等。這促進了中國金融業的快速發展,卻又導致實體經濟負擔過重。2015年,中國M2增長了13%,GDP卻沒有達到7%。2016年12月,我國新增人民幣貸款1.04萬億元,新增社會融資規模1.63萬億元,也均超出市場預期。從當前時間節點看,核心企業繼續開展該類金融業務是不順應國家政策的,若希望介入其上下游的應收賬款融資,注冊保理公司可以說是最佳選擇。
②“N+1+N”架構新模式。隨著金融改革在我國深層次的推進,更多的市場主體搶占銀行在貿易金融產品與服務提供市場上的絕對份額,其架構模式也相應發生變化。原模式主要是“1+1+N”架構,“1”為銀行或核心企業,“N”為上下游多個企業,銀行主要對核心企業進行授信。現模式下,上下游融資企業能與核心企業直接進行溝通,核心企業利用自身的信息、交易資源及客戶資源等優勢,為上下游融資企業授信,鏈條構架變為“N+1+N”(見圖3)。核心企業又通過自身資金、外部融資補充資金等方式,保證了“N+1+N”構架的安全性。在這樣的架構新模式下,核心企業主導地位彰顯,實現了信貸合約與購銷合約的統一,不僅有效地提高了貿易一體化企業的資金利用效率,對貿易關系中的各企業的運作和管理效率的提升也產生了積極的作用,眾多企業的融資渠道和方式得到拓寬,具有各參與方實現共贏的特性。

圖3 “N+1+N”鏈條構架圖
③核心企業轉型升級。處于供應鏈上的大企業由于掌握著物流、資金流、信息流,資信水平較高,容易從融資渠道獲得低成本的資金。核心企業可以在供應鏈資金流規劃的過程中充當協調者的身份,通過與上下游的業務活動調節資金的分布情況,為供應鏈成員尤其是中小企業提供資金。與傳統金融機構相比,核心企業更易搭建供應商融資鏈,在發展成熟階段,供應鏈金融將在產品、物流、倉儲、資金融通等多個維度建立起以核心企業為中心的生態系統。作為資金的提供者,既滿足了核心企業產業轉型升級的需要,又通過金融服務變現其長期積累資源。
④商業保理公司發展迅猛。在國務院2006年下發《關于推進天津濱海新區開發開放有關問題的意見》后,天津市將保理列為創新內容之一,并于2009年得到批復,商業保理從此在天津正式得到認可并可以登記注冊。開放試點后,新注冊企業數量呈井噴態勢,保理業務量增長也與新企業數量增長保持同步,實現翻倍。截至2015年末,全國共2 514家商業保理企業注冊在案,新增保理企業1 294家,同比增長144%。同年,業務量超過2 000億元,較上年增長1.5倍。假設總體開業比例為20%,意味著500余家已經開業的商業保理公司大約服務31 500家中小企業,平均每家中小企業客戶獲得保理融資額為635萬元,商業保理正成為解決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的重要方式。而且,商業保理公司注冊門檻較低,如深圳前海對保理公司的設立沒有前置審批,自然人可以注冊,注冊資金也不用一步到位。
b.業務流程
當前,一些大型公司和上市公司已選擇設立商業保理公司,建立依附于核心企業保理平臺的反向保理,如京東金融依托電子商務平臺和自營業務的優勢,為其供應商提供融資。該模式的操作流程見圖4。

圖4 核心企業開設保理公司業務模式
其中:1.核心企業與上游供應商簽訂采購協議,上游供應商交貨后形成應收賬款;
2.供應商于核心企業保理系統提交有關發票信息,包括名稱、數量、單價、總價、應交稅費等,一經提交,則默認為同意該筆應收賬款接受核心企業利率下的反向保理融資;
3.核心企業每驗收完一批貨物,便于保理系統確認發票信息;
4.保理系統根據已收發票信息,就雙方同意的款項直接給供應商發放融資;
5.核心企業回款。
c.操作建議
對核心企業來說,需提供的融資金額通常不大,在供應商認可的利率下,下屬保理公司都可做到直接付款融資,現有資金流幾乎不受影響。如果同時為多筆應收賬款提供融資,累加數量一旦龐大,由于現金流承受能力有限,自身資金流問題容易爆發。因此,交易平臺必須嚴格控制資金融出量,確保現金流在承受范圍內。當然,也可選擇引入獨立、資金充足、信用足夠的第三方支付企業作為資金托管方,實現交易撮合和支付交割分開的方式,或實現反向保理資產證券化來規避自身資金池容量不夠大的風險。
反向保理作為供應鏈金融項下最流行、應用最廣泛的產品,在國內發展迅速。核心企業作為我國實體經濟支柱,除了應用現有的模式,也催生了新的模式。本文從核心企業出發,研究了當前背景下的兩種新模式,一是“互聯網+反向保理”線上平臺,二是核心企業成立下屬商業保理公司。但隨著今后商業實踐的進一步發展,必然將催生出新的反向保理模式。因此,期待學術界與商界能重視反向保理的重要意義,更新觀念,理論同實踐相結合,讓反向保理在國內健康發展。
[ 1 ] VLIET K, REINDORP M J, FRANSOO J C. Maximising the Value of Supply Chain Finance [M]. Cms.ieis.tue.nl, 2013:145-179.
[ 2 ] SHIN H H, SOENEN L. Efficiency of working capital management and corporate profitability [J]. Financial Practice & Education, 1998.
[ 3 ] 程博.營運資金管理研究述評[J]. 湖南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9, 14(2): 60-64.
[ 4 ] SEIFERT R W, SEIFERT D. Financing the chain [J]. International Commerce Review, 2011, 10(1):32-44.
[ 5 ] WUTTKE D A, BLOME C, HEESE H S, et al. Supply chain finance: optimal introduction and adoption decision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 2016(178): 72-81.
[ 6 ] 李莉,耿偉. 國際保理業務在供應鏈前置中的融資創新研究-以我國出口生產型中小企業為服務對象[J].物流技術, 2007, 26(1):25-29.
[ 7 ] 劉利民,王敏杰,詹曉旭. 反向保理在小微企業供應鏈融資中的應用[J]. 物流科技, 2014, 37(1):65-68.
[ 8 ] 刁葉光,任建標. 供應鏈金融下的反向保理模式[J].上海管理科學, 2010, 32(1):47-49.
[ 9 ] Aite Group. A study of the business case for supply chain finance Aite Group [R]. ACCA (the Association of Chartered Certified Accountants), 2014: 1-20.
[10] KLAPPER L.Development Research Group, Role of Reverse Factoring in Financing SMEs[R]. The World Bank, 2004.
[11] KLAPPER L. The role of factoring for financing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J]. Journal of Banking & Finance, 2006, 30(11):3111-3130.
[12] 趙永軍. 保理業務基本分類辨析[J]. 中國商業保理, 2013(6):32-34.
[13] 肖筱林. 金融危機下我國中小企業保理融資研究[J]. 新金融, 2010(3):45-49.
StudyonBusinessReverseFactoringModeBasedonSupplyChainFinance
ZHONGMeiling1,LIShanliang1,WANGChunLei2,ZHENGWanshu2
(1. College of Politics and Public Administration, Soochow University,Suzhou 215123, China;2. JCC international factoring business limited liability company,Shanghai 200120, China)
The operation of supply chain finance was sustained by eight governmental ministries at the beginning of 2016 to relieve the mismatch of financial resources. As the best popular tool, reverse factoring is developing rapidly in Chin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re enterprise,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ways of how enterprise participate in the business of reverse factoring, and propose to widely use electronic bills, create upstream and downstream database, as well as analyze the online reverse factoring mode integrated with the Internet. By surveying the practices of core enterprise found Subsidiary Corporation to engage in factoring business, we summarize the new factoring mode dominated by core enterprise.
supply chain finance; reverse factoring; core enterprise; mode
F 830.5
A
2017-04-11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項目編號:71202040)。
鐘美玲(1995—),女,蘇州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研究生,研究方向:供應鏈金融;E-mail: zhongmlsuda@163.com。
李善良(1977—),男,蘇州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供應鏈金融、供應鏈協調。
1005-9679(2017)05-004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