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凡
近年來,中國的人均期望壽命不斷延長,2016年上海居民平均期望壽命為83.18歲,已經達到歐美發達國家水平。然而,目前仍有很多傳統的和新的健康問題不斷涌現,眾多健康危害因素交織其中,影響了我國人民健康水平的進一步提高。正因為如此,《“健康上海2030”規劃綱要》將2030年上海居民健康期望壽命目標定為72歲。所謂健康期望壽命,是處于健康狀態的平均年數。
上海居民目前的平均期望壽命已經達到83歲,而2030年的健康期望壽命目標卻只有72歲,兩者存在11年的差距。是什么讓我們的健康壽命“打了折”?
從理論上說,所有疾病都會使健康“打折”。但對上海人而言,慢性病給健康壽命打了一個最大的“折扣”。2016年,上海居民因慢性病死亡占總死亡人數的比例為91%。全國的情況與上海類似,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的患病率均呈快速上升趨勢。1959年我國成人高血壓的患病率為5.11%,目前已高達24.4%;1980年我國成人糖尿病的患病率為0.8%,現在已高達12.3%。
那么,控制慢性病能夠幫助延長健康壽命嗎?答案是肯定的。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慢病中心“健康中國2030慢性病早死概率”預測研究顯示:到2030年,若能使運動不足率降低10%、吸煙率降低30%、血壓降低25%、膽固醇降低20%、BMI(體質指數)停止上升、空腹血糖停止上升,可大幅降低我國居民因慢性?。òㄐ哪X血管疾病、腫瘤、糖尿病和慢性阻塞性肺?。е碌乃劳?。也就是說,控制這些危險因素,就能有效預防慢性病的發生和死亡,延長健康壽命。
如何控制慢性病的高發態勢?筆者認為,這需要個人、政府和社會的共同努力。俗話說,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良醫者,常治無病之病,故無病?!敖】瞪虾?030”也提出,要把“以治病為中心”轉向“以健康為中心”。廣大人民群眾應當提高健康意識和健康素養,加強健康自我管理,形成健康生活和行為方式,增強對自身健康的投資意識。政府應將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增加對健康領域的投入、建立公共衛生系統、覆蓋全民健康。近年來,上海市政府出臺了一系列健康促進政策和法規,如《2030可持續發展中的健康促進上海宣言》《“健康上海2030”規劃綱要》《上海市預防和控制慢性非傳染性疾病中長期規劃》《上海市公共場所控煙條例》,也實施了不少公共衛生服務和政府實事項目,如社區居民大腸癌篩查,老年人免費接種肺炎疫苗,老年人免費體檢, 高血壓、糖尿病、腦卒中篩查, 慢性病社區管理和診療等,為提升上海市民的健康水平做了不少努力。社會組織可在普及健康生活方式、優化健康服務、完善健康保障、建設健康環境等方面做些工作。
每個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我的健康,我負責”。從我做起,攜手共建、共享健康上海、健康中國!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