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利
過敏性紫癜是一種兒童常見的系統性小血管炎。絕大多數過敏性紫癜起病較急,孩子或家長首先看到的是皮膚出現紅色、大小不等、針尖大小的出血點,按之不會褪色,開始為鮮紅色或暗紅色,逐步變成紫色,并可融合成片。紫癜多出現在四肢皮膚,如大腿、小腿、踝關節周圍,呈對稱性分布;少數患兒的紫癜可出現在上肢、胸背部等;部分患兒可表現為持續性腹痛,少數患兒會出現消化道出血等并發癥。近年來,過敏性紫癜發病率呈逐年升高趨勢,多數患兒病情較輕,預后良好。
多見于2~6歲幼兒
過敏性紫癜可發生于所有年齡段兒童,多見于2~6歲,70%患兒在8歲以下,90%患兒在10歲以下。該病好發于秋冬、冬春等季節變換時,多見于呼吸道感染后,男孩稍多于女孩。
該病的病因及發病機制尚未完全闡明。多數與各種感染(感冒、扁桃體炎、肺炎、腹瀉、尿路感染等)相關,少數與藥物過敏(如青霉素、磺胺類藥物、預防接種等)或食物過敏(如魚、蝦、蛋、奶等)相關,導致機體發生免疫反應,并產生了一種醫學上叫作“免疫復合物”的物質,沉積在小血管壁上,引起炎癥反應。
皮膚紫癜,只是癥狀之一
過敏性紫癜是一種全身小血管炎,也就是說,這種病不僅僅是皮膚表面存在紫癜,其他小血管豐富的地方,如消化道、關節、腎臟等同樣可以發生血管炎。因此,它是一種全身性的風濕性疾病。
過敏性紫癜不僅表現為皮膚紫癜,也可以侵犯其他部位而導致不同癥狀。
1.腹痛
患兒可出現惡心、嘔吐、嘔血、腹瀉、黏液便、便血等。其中,腹痛最常見,常為陣發性絞痛,位于臍周、下腹或全腹。發作時可因腹肌緊張及明顯壓痛,被誤診為外科急腹癥。
特別提醒:如果孩子發生不明原因持續腹痛,家長要記得檢查孩子的下肢有沒有“紫癜”。如果患兒先出現腹部癥狀,皮膚紫癜不出現,可能需要消化科進行內鏡檢查以幫助確診。
2.關節腫痛
1/3~2/3的過敏性紫癜患兒會發生關節紅腫、疼痛,不能走動。多發生于膝、踝、腕、肘等大關節,部分患兒甚至會出現關節腔積液。關節腫脹消退后,不留后遺癥。
特別提醒:急性關節腫痛的患兒家屬,也要仔細看看孩子雙下肢有沒有紫癜。
3.腎臟表現
由于腎臟毛細血管豐富,故紫癜侵犯腎臟的情況也較為常見,醫學上稱為過敏性紫癜性腎炎。根據損傷程度不同,可表現為血尿、蛋白尿,甚至腎功能衰竭。腎炎可出現于疾病的任何時期,但以紫癜發生后一月多見。如果確診過敏性紫癜后六個月內無尿液異常,腎臟受累的可能相對較小。
特別提醒:過敏性紫癜患兒在度過急性期以后,務必定期進行尿液檢查,以免漏診腎炎,耽誤了治療時機。
已被確診為紫癜性腎炎的患兒應堅持隨訪,必要時進行腎活檢。規范、合理、及時的治療對預后非常重要。如果不及時治療,或病急亂投醫,極少數腎炎患兒會進展為尿毒癥。
及時診治,預后良好
過敏性紫癜患兒應盡早去專科醫院的風濕科門診就診,在醫生的指導下做相應檢查,明確紫癜的性質和原因。適當臥床休息,積極抗感染治療,進食清淡易消化食物,必要時禁食。若有嚴重關節、消化道、腎臟或其他重要臟器(如胰腺、睪丸等)受累,則需要住院治療,在醫生指導下規范使用激素控制病情。一旦孩子患了過敏性紫癜,家長也不必過度驚慌,因為多數兒童過敏性紫癜在接受正確治療后,可以恢復健康,不留后遺癥。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