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我國未成年人性侵案件多以被害人在14周歲以下的幼女為主、犯罪人以熟人為主、犯罪手段多樣且多含誘騙因素的特點。我國在現有應對未成年人性侵案件保護策略的基礎上,應完善相關法律規定,創新對性犯罪人的處置和管理。加強對被害人的救助、普及性教育和性騷擾防范教育,以預防未成年人性侵案件的發生。
關鍵詞 未成年人 性侵害 教育
作者簡介:鐘維松,廣東聞彰律師事務所律師,廣東省律師協會繼續教育委員會委員。
中圖分類號:D669.5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10.199
到現在為止,我國的立法并沒有明確具體的性侵害概念,部分見于刑法概念上的犯罪和刑罰,如《刑法》第二百三十六條、第二百三十七條。2007年6月1日開始實施的《未成年人保護法》首次明確提及禁止對未成年人實施性侵犯,第四十一條規定:“禁止販賣、綁架、虐待未成年人,禁止對未成年人進行性侵犯。禁止脅迫、欺騙、利用未成年人乞討或組織未成年人開展有害活動,如身體和精神健康”。作為我國第一部保護未成年人的法律,但該法律并未對性侵犯作出具體規定。一般而言,性侵犯是侵犯自由、自決權、危害身心健康的行為。
隨著社會的發展,在社會、學校,甚至在家庭中的青少年性侵犯愈演愈烈。不法分子使用暴力手段和多元化手段,利用他們的權力、地位,并要求對他們的受害者進行威脅或恐嚇和賄賂,從而迫使受害者對其非暴力性行為的接受和忍讓,成為熟人,同學,甚至男性朋友生活圈的樂趣,往往只是為了金錢的心理,受害者遭受擠壓或碰撞,語言的麻煩。這些行為已經嚴重影響了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我們不能靜坐,應該整治這一社會現象,也需加大處罰力度。
一、我國未成年人遭性侵犯的特點
未成年人為被害人的性侵害案件與一般的成人遭受性侵害的案件相比具有以下特點:
(一)熟人作案多,侵害時間長
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與研究中心從2014年1月到8月,研究了相關未年人遭受性侵的案例,從媒體報道中遭受性侵犯的案件進行整理,發現未成年人的性侵害犯罪熟人比例占達68%。熟人作案,一些特殊的家庭,如在家庭中,母親離婚的再婚家庭、收養家庭,和那些未成年的兒童性虐待案件的家族傾向的不良行為,家長、學校老師性侵案件的實施也占小部分。據統計,340例平均時間為4.8年,教師的性侵犯平均時間為2.3年。
(二)被害人年齡低齡化
根據一份報告,在2013年,受性侵者的最低年齡低至4歲。未成年人在14歲以下占絕大多數的受害者。在340名未成年人遭受性侵犯案件統計中,14歲以下的未成年人性侵犯案件占總數的63.8%。這是因為未成年人的身體心理狀態很不成熟,認知能力、辨別能力和抵抗能力都比較差。知識的缺乏,也是受到性侵的一部分原因,她們不理解性行為的性質和后果,也是性侵害的一大原因。
(三)周邊環境與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害具有一定關系
教師性虐待(侵害)不僅占一個很大的比例,而且侵害的人數多,重復犯罪率高,這是其他案件不可比的。當遇到犯罪的教師,很多學生一是猶豫,年紀太小不會反抗,二是特殊的身份下,不敢反抗,不敢拒絕,可以做任何他們想做的事。一旦成功,往往把注意力轉向更多的目標,這意味著更糟糕的是越來越多的孩子將受到侵害。例如,海南某校有2名學生遭受性侵害,造成了前所未有的惡劣影響。而另一個城市的一個學校教師劉某,班上只有14名女學生,就有13名受到侵害;另一個例子是該省的一個鄉鎮中央小學教師李某,在1998年到2002年這么長的時間里,強奸猥褻女學生多達19人。出租房(臨時宿舍)是另一個高發性侵的地方,民工外出工作,提供不安全的生活環境也是性侵犯案件發生的原因之一。據統計,農民工在工作中對未成年人在宿舍或車間等性虐待案件,這些地方都是不安全的因素。
(四)案件具有隱蔽性
性侵害案件在我國很多地區都有發生,通常情況下犯罪人員會選擇沒有第三人在場的情況下實施未成年人性侵行為,以減少犯罪行為曝光率。近年來未成年性侵案件呈緩慢的上升趨勢,多數都發生在邊遠城鎮地區、小學和孤兒院等,因為這些區域的未成年人并沒有接受安全意識及防護能力培養,所以對于自身被性侵沒有很強的反抗意識及自我保護能力。另外,未成年性侵案件的發生都具有顯著的隱蔽性,因為很多性侵人都是在無人場所進行犯罪,甚至有的是鄰居、老師,使未成年人放松了警惕,并且無力反抗,最重要的是部分犯罪人會通過誤導來實現性侵,因為很多未成年人對于性行為及知識并不了解,而犯罪人則誤導未成年人認為發生性關系是正常的觀念,在很大程度上又增加了未成年性侵的隱蔽性。
(五)侵害后果的嚴重性
性侵害給未成年人造成的傷害后果更加嚴重。生理上可能由于過早的性行為而令生殖器官受到嚴重損傷、導致身體經常不適、全身疼痛、染上性病以及懷孕等。精神和心理上將會受到更加嚴重的傷害。這是因為一方面侵害對象是心理沒有發育成熟的未成年人,另一方面由于案件的性質是性侵害。遭受性侵害后,未成年被害人通常會表現出恐懼、不安、自閉、做惡夢,出現精神問題以及成年后適應社會困難等。由于未成年人沒有發育成熟的生理和心理狀況,他們因為性侵害受到的傷害一般較成年人更為嚴重。
(六)處理案件的復雜
從上面的分析了解到未成年人性侵案件具有隱蔽性、低齡化等特點,這些獨有特點增加了未成年性侵案件的復雜度,具體體現在以下幾方面:第一,性侵證據難以保留,因為性侵者犯罪后可以通過洗澡、關押和禁止說話等方式將性侵證據消滅;第二,未成年人對于性侵行為不了解,在發生時因驚慌、被打、禁言等沒有及時將性侵證據保留;第三,證據獲取難度大,通常情況下未成年性侵案件都發生在比較封閉的場所,缺乏目擊證人,其犯罪行為在法律上是不成立的。
針對于被害人來說,很多未成年人在法庭上陳述案情和被詢問等,都會給被害人造成巨大的重復性傷害,使被害人難以保持正常的精神去面對以后的生活,及時獲取了有效賠償,但心靈上及精神上傷害仍然無法磨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