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武權++劉曉春
過敏性咳嗽又稱咳嗽變異型哮喘,病因較為復雜,受遺傳及環境因素的雙重影響。近年來,空氣污染加重,小兒過敏性咳嗽的發病率也逐年升高。主要表現為遷延不愈的慢性咳嗽,常在夜間及清晨出現發作性咳嗽,運動后加劇。若遇到冷空氣、油煙、花粉、灰塵等刺激時,會出現陣發性的劇烈咳嗽,有些小兒伴有愛揉眼睛、揉鼻子或撓頭皮的表現。患兒常有個人或家族過敏史(變異性鼻炎、濕疹、哮喘、蕁麻疹等),一般無感染征象(如發熱等),服用抗生素或止咳藥效果較差,抗過敏治療有效。
由于過敏原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且多數患兒對多種物質過敏,因此僅僅通過限制患兒接觸過敏原來防治過敏性咳嗽是不夠的,更重要的在于調理過敏體質,必須改變治療“過敏病”的觀念,確立治療“過敏人”的思想。在對待過敏體質的問題上,要采用“治未病”措施,以調整體質、增強抵抗力為根本。推拿通過刺激經絡、穴位,可以達到疏通經絡、調節臟腑、平衡陰陽、恢復正氣的作用,幫助患兒提高抵抗力,從而減少過敏性咳嗽發生次數,緩解咳嗽程度。
推拿小妙招
1.按揉迎香穴 以拇指指腹按揉迎香穴(鼻翼外緣中點旁,當鼻唇溝中)30~50次,有宣通鼻竅、預防感冒之效。
2.按揉天突穴 以示(食)指或中指指端按揉天突穴(胸骨上窩正中處)10~30次,有理氣化痰、降逆平喘之效。
3.揉乳根 以拇指或中指指腹按揉乳根穴(乳頭直下0.2寸,約6毫米處)30~50次,有宣肺理氣、止咳化痰之效。
4.按揉掌小橫紋 以拇指或示(食)指指腹按揉掌小橫紋穴(掌面小指根下,尺側掌紋頭處)100~300次。有清熱散結、化痰止咳之效。
5.捏脊 用拇、示(食)、中三指捏推背部,自下而上共3遍,有通經絡、培元氣、增強抵抗力之效。第一遍以捏推為主;第二遍在捏推的同時,捏三下提一下;輕輕拍打背部,使肌肉放松后,再捏推一遍。
推拿手法注意事項
①推拿時請保持室內環境舒適溫暖,謹防感冒。②手法操作前,接觸患兒的手部需保持溫暖且涂抹“介質”(如冬青膏、蔥姜水),也可以清水、植物油等代替。③避免在幼兒饑餓時實施推拿;飽食后,需間隔1小時左右才可實施腹部推拿手法。④手法操作要適度,推拿后皮膚應可見微微發紅,避免產生明顯的皮下出血點。⑤自行推拿效果不佳時,請及時就醫。
作者簡介
孫武權 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岳陽中西醫結合醫院推拿科主任、主任醫師,上海市中醫藥研究院推拿研究所臨床研究室主任,中華中醫藥學會推拿分會秘書長,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小兒推拿專業委員會副會長,中國民族醫藥學會推拿分會副會長,上海市中醫藥學會推拿分會副主任委員,丁氏推拿流派主要傳承人,海派兒科推拿講師團團長。
專家門診:周一上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