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玲
[摘 要]小學語文教學大綱規定:“高年級著重練習寫成篇的作文,要有中心,有條理,達到小學階段的要求。”要達到大綱所提要求,發揮學生的寫作潛能,本文在實踐探索的基礎上,提出了解決策略:“學生互評自改”的作文教學法以。即通過:“強化常用應用文的寫作”;“積累寫作素材”;“明確寫作要求”;“把評價標準交給學生”;“學生間互相評價,不斷修改”讓學生從評改中悟方法,發揮學生的寫作潛能。
[關鍵詞]作文;評改;教學法
目前,小學高年級的學生的自我意識和抽象思維能力都獲得了迅速的發展,他們的交際超出了家庭和學校的范圍,人際聯系成為他們的主導活動,作文訓練也由中年級段的訓練走向篇的訓練,作文要求比中年級有了較大的跨越,大綱規定:“高年級著重練習寫成篇的作文,要有中心,有條理,達到小學階段的要求。”
雖然中年級的作文訓練已使學生的作文訓練由段篇過渡,并讓學生初步掌握了寫作的基本“規范”,但是高年級的作文訓練由于要求達到小學作文訓練的全面要求,這對全體學生而言,又不是可以輕易做到的。
這一時期的作文訓練,教師要讓學生繼續學習從自己繽紛多彩的童年生活汲取素材,并根據這一時期學生交往上的需要,強化訓練寫作各種常用應用文,教師還應重視作前準備,讓學生每次訓練時都不感到突然、茫然,要讓學生感到“有話好說,有話要說”;教師更應重視學生寫作后互評自改的訓練,通過學生不斷地互評自改,從根本上改變教師精批細改,學生不屑一顧的弊病,從而充分發揮出每一個學生的寫作潛能。
一、根據學生生活中的交往需求,強化常用應用文的寫作
有關研究表明,到了小學高年級(五、六年級),兒童除了學習課本知識外,還積極參加各種課外和校外活動,參加少先隊活動和社會公益活動,他們的交際超出了家庭和學校的范圍,人際聯系已成為他們活動中的重要內容。針對這一年齡層次學生主導活動的特點,在進行作文訓練時,我首先在發展學生交往能力的基礎上,注重用一些對促進人際聯系有幫助的實用文體對學生進行訓練,這樣做的目的一來達到了大綱規定:“小學階段,要會寫常用的應用文。”二來通過書信、留言條、請假條、活動記錄等的訓練,使學生覺得訓練是出自本身的需要。這樣的語言訓練,既發展了學生的語言交際功能,又使學生感覺不大困難。
二、提倡寫“三言二語”,積累寫作素材
這里所說的“三言二語”就是指“生活作文”,也就是以每天寫幾句話見聞來引導學生留心觀察和仔細思考家庭、學校和社會生活中的各種事情。
現在,小學作文訓練考核主要以命題作文、半命題作文為主,學生拿到作文題目和要求,最頭痛的問題就是覺得“沒材料可寫”或“沒好材料可寫”,這一下子就挫傷了學生的寫作積極性。其實學生覺得“沒材料可寫”或“沒好材料可寫”的根本原因并不是生活太乏味,而是學生對家庭、學校、社會中的各種事物缺乏仔細地觀察和認真地思考,“三言二語”從某種程度上改變了這一現象。
通過教師對“三言二語”質量的評價,學生認識到哪些材料是有意義的,可以寫的,哪些材料以小見大,引人入勝,是好材料,更通過教師定期的交流、評論,學生在逐漸學習選材的方法。教師有意識地針對本次作文訓練講評“三言二語”,要比空洞地講選材更能吸引學生,更容易為學生所接受。結果表明,班內不少學生的優秀習作的材料均來自于“三言二語”。因此,“三言二語”是訓練學生選材,幫助學生積累寫作素材的好辦法。
三、重視作前準備,明確寫作要求,不要詳加指導
每次習作,首先讓學生明確本次習作的具體要求,讓學生知道達到哪些要求的文章才是合格的文章,才是好文章。每次習作的要求一般都要根據例文的特點來制訂,要求要具體、明確,制訂過程中也要考慮學生實際作文中的問題。如習作《我的星期天》,我根據這篇例文的寫作特點,制訂了以下六點要求;
1.寫一件自己在星期天做的事,內容要真實;2.按事情的發展順序來記敘;3.中心要明確,重點部分圍繞中心寫具體;4.字跡端正;5.沒有病句;6.沒有錯別字,錯標點。
根據學生實際情況,突出難點進行訓練。《我的星期天》這篇習作,一般來講,中心明確,重點部分圍繞中心寫具體是難點。除了在例文閱讀中要出這難點,讓學生看作者是怎樣把例文寫具體的外,教師還可以設計一個圍繞中心抓住重點部分寫具體的練習,讓學生進行口頭練習,訓練學生圍繞中心抓重點,通過人物的動作描寫,心理活動描寫來把重點寫具體。
在寫作前,教師不必再詳細指導,只要引導學生根據要求審清題意,幫助學生把握住一次習作的大方向:是寫人,還是寫事;是寫景,還是狀物,這樣做的目的是讓學生逐步明確寫作的過程是應該先審題,后動筆,以避免出現方向性的錯誤。在經過了充分的作前準備之后,可以讓學生在課堂上嘗試著去寫了,不要因為教師的過細指導而框住學生的思路,要培養學生的獨立寫作能力。
教師在進行評改訓練時,注意訓練要有坡度:第一步教師比較指導學生修改初稿,每一次修改后,教師再提出評改要求,讓學生評改已經過修改的同學習作,教師在這階段不僅要找出學生作文中的“通病”,加以指導,還要組織學生交流評語,通過學生的交流及教師對評語的評價,學生學習評價作文的方法;當學生已經初步掌握了評價作文的方法后,進入評改訓練的第二階段,教師不再比較指導修改學生作文初稿,而且直接由學生互相評改作文初稿,教師在這一過程中,只找出學生習作的“通病”,加以指導。初評后,學生各自修改,然后,第二次再互相評改,一看上次提出的問題是否已修改好,二看是否有新的問題,然后學生再修改鉆心謄寫;當第二階段的訓練進行了一段時間后,大部分學生對評改作文的方法已基本掌握,這時教師不僅讓學生間互相評改作文草稿,還可以讓學生互相評價已謄寫好的作文,并注上評語,然后再由教師批改作文,對學生寫的評語也加以評價打分。此時,教師已無需精批細改,通過學生間不斷地互相評價、修改,這時學生的作文已較像樣,再加上其他學生已經精批細改過了,教師只要有選擇地寫上評語,其余給出評分就可以了。
參考文獻:
[注1][注2]《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小學語文教學大綱(試用)》2012年3月,教育部網站.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