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能源化學地質工會/供稿
敢啃“硬骨頭”的煤礦安全科技排頭兵
——記中煤科工集團重慶研究院有限公司瓦斯研究分院副院長孫東玲
中國能源化學地質工會/供稿

孫東玲在煤礦聽取現場情況介紹
他是國家安全生產專家組成員,參加過20余次煤礦事故調查處理,在礦井瓦斯防治技術、儀器設備研究、行業法規起草宣貫等方面成績卓著;他是國內礦井瓦斯綜合防治技術學科帶頭人,曾獲“九五”國家重點科技攻關計劃先進個人、孫越崎能源科學技術獎青年科技獎、煤炭工業技術創新優秀人才等榮譽無數。他就是中煤科工集團重慶研究院有限公司瓦斯研究分院副院長孫東玲。
垮孔、噴孔,是煤層鉆孔抽采瓦斯面臨的世界性難題。剛參加工作不久的孫東玲懷揣報國之心,決心啃下這塊硬骨頭,用最先進的安全技術保護礦工的生命安全。
一次,他在貴州六枝礦務局化處礦進行試驗時,遇到了非常嚴重的噴孔,轟隆隆……巨大的響聲從一個風力排渣鉆孔試驗現場傳出來,在場工人嚇得拔腿就跑,瓦斯隊長和班長看到這樣危險的情形,立即把隨身攜帶的自救器遞給了孫東玲。孫東玲深知,自己一旦帶上自救器,會讓現場的工人更加恐慌,試驗將無法進行。他拒絕了自救器,憑著堅定的意志和對自己多年研發成果的信心,堅持逆行到試驗現場,鎮靜觀察噴孔情況。在看到噴孔逐漸減弱后,他終于放下了懸著的心,各項試驗數據得到了驗證。幾年的汗水、心血,融化為成功后的喜泣淚水,歷經了血與火、生與死的考驗,那一刻,他想了許多……
1998年,試驗取得了重大突破,在芙蓉礦務局珙泉煤礦的突出煤層實現了最大深度239.6米這一國內外突出煤層最大成孔深度,被鑒定為國際先進水平,成果先后獲得煤炭行業科技進步一等獎、重慶市科技進步二等獎,孫東玲也因此獲得了國家四部委頒發的“九五”國家重點科技攻關計劃先進個人殊榮。

孫東玲帶領下在新疆開拓的科技隊伍
松軟、突出煤層鉆孔施工技術的突破,鼓舞了很多煤礦企業的領導。1999年,孫東玲受邀前往淮南煤礦進行試驗,淮南煤礦領導對他的技術寄予了厚望??勺寣O東玲沒有想到的是,在四川已經成功的技術,在淮南連續試驗了好幾個鉆孔都沒能成功,最多只打到了40多米深,這讓他和課題組感到了巨大的壓力。
連續十幾天,孫東玲白天與課題組討論失敗原因,晚上尋找突破辦法,經常通宵達旦,有時每天只睡兩三個小時。經過反復試驗,他終于發現淮南的煤層屬于碎裂煤,產生的煤渣顆粒更大一些。找到原因后,他立即調整了鉆頭、鉆桿和供風參數等,然后再次下井試驗。那短短幾分鐘時間,每一秒對他來說都是煎熬。118米!他成功了,這是當時淮南礦區的最深鉆孔記錄。
2000年,淮南礦業集團利用該技術對突出煤層進行區域防突,首次在突出煤層實現了放頂煤的安全開采,解決了瓦斯防治技術領域的更大難題。

孫東玲主講的培訓難以計數
2006年,國家煤礦安全監察局組織以孫東玲為主的四人小組,把《防治煤與瓦斯突出細則》修訂為《防治煤與瓦斯突出規定》,大幅度提升了防突技術水平。
為了發揮好《防治煤與瓦斯突出規定》的技術引領作用,孫東玲全身心投入到全國巡回宣貫的工作中。在不到兩年的時間內,他在全國主要產煤省市進行瓦斯防治技術講座、培訓46場,培訓科技及管理人員6000多人。有不少場次的培訓,每次連續講課兩天,常常累得他聲嘶力竭。
有一次,山西潞安礦業集團專門把集團主要處室、各礦總工程師、區隊技術人員等全部集合起來,邀請孫東玲去做培訓講座,并希望在半天時間內把所有的技術問題講清楚。孫東玲知道,這是對方特意擠出的半天時間。從早上8點到中午12點,期間沒有中途休息,孫東玲始終保持飽滿的精神狀態,用最短的時間完成了技術推廣,獲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評。當天晚上,孫東玲又長途跋涉奔赴下一個項目部。
如今,孫東玲仍孜孜不倦地在煤礦安全科研一線辛勤地工作著,以一個煤炭科技工作者的勇氣、決心、實干和堅守,讓所愛的煤礦安全事業乘風破浪、攻堅克難、勇往直前,以實際行動履行了一名煤炭科技人員的報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