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陳雙+王韜+劉磊
摘 要 隨著信息時代的來臨,目前大學生每天都會各種新媒體平臺上接收大量的數據信息?,F如今,新媒介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成為最主流的信息傳播方式,在大學生的日常生活已經逐漸習慣于這種信息數據的獲取方式。然而在這種形勢下,新媒介一方面為大學生帶來豐富多樣的知識儲備,另一方面使得大學生無法將目光從新媒體傳播平臺上移開,深陷新媒介給大學生帶來的誘惑。本文就新媒體環境下大學生對媒介的依賴展開研究,找出大學生依賴新媒介的原因。
關鍵詞 新媒體;新媒介;大學生;依賴原因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7)197-0007-02
1 新媒介的內涵
目前國內外專家學者并沒有對新媒介的內涵下過準確定義。但是網絡上有兩種認為,一種認為新媒體是“所有人對所有用戶進行傳播”,另一種認為新媒體是“信息化時代背景下最新傳播平臺”這兩種認為,基本符合新媒體的功能特點。盡管是在不同文化背景會對新媒體產生不同的定義,但是在國內目前現有的對新媒體的認識中,新媒體比較傳統媒體而言,還是有較大差別的。我們知道傳統媒體是以新聞報社、廣播電臺、戶外直播、電視臺組成,由于新媒體跟他們存在較大差異,所以自然而然的,新媒體也就被稱為了“第五媒體”。
新媒體的傳播方式主要是在信息技術發達的時代背景下產生的,區別于傳統媒體的傳播內容,新媒體沒有固定的時間和固定的傳播內容,新媒體比較傳統媒體在形式上的區別是,新媒體主要依靠信息技術,通過互聯網以及無線信號傳播內容,其中會涉及到各種類型的承載新媒體傳播的設備,譬如說打開電視觀看最新足球賽事,打開手機上的App查看最新的天氣,打開電腦查詢數據信息。為用戶在這些設備上提供了視頻、文字、圖片、音頻、遠程教育服務等豐富多彩的
服務。
2 大學生對新媒介過度依賴的因素
信息化時代已經來臨,雖然它從某種程度上縮短了人與人之間位置上的距離,但是人與人的心理距離還是相對遙遠。在后現代人和人的溝通的問題越來越顯著,人類的精神問題也逐漸被重視。新媒介滿足了大學生通過虛擬世界回避現實世界的想法,通過這種與新媒介為伴的生活方式滿足了他們自己的欲望。
2.1 自身原因
由于現在幾乎所有大學生都配備電腦、手機、寬帶網絡。相當一部分大學生不再選擇出去玩,還是選擇待在宿舍里,通過網絡在網絡上玩。因為這種玩樂方式及其自由,不受他人的束縛。一直待在宿舍,不去參與外面活動,并且還不會寂寞,一切均可以通過網絡來滿足自己的需要,這種生活方式,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是有些向往的。但是不去外面社交,不與他人多交流,是會影響個人的身心健康的發展的,可以發現有相當一部分大學生群體迷戀于這種生活方式,每天的工作內容就是上網打游戲,或者坐在教室里面無精打采的學習,不怎么外出活動。缺少運動,主要依靠各類電子信息生活,有很多疾病自然而然就來了。在宿舍里整天打游戲,會導致眼睛凸起,視力下降。還有很多出宿舍的大學生每天就是戴著耳塞,走在路上不停地聽音樂,這樣會對耳朵造成嚴重的損傷,導致聽力受損。
2.2 社會原因
良好的社會交際可以發展個人的身心健康,但是長期的待在宿舍里不出去的大學生,不參與外面世界的實際社交活動,造成失去社交能力,變相地阻礙了他們融入進這個世界。特別是大學生正處在心理健康還不夠成熟的階段,在這種情形下,不積極進行社交,會導致個體的異化。目前社會上流行的信息化產品,非常吸引大學生,它們的這些設計品,并不能讓大學生與這個現實的世界有直接的接觸。長期沉迷在電子游戲與動漫作品,間接的使得大學生對這個社會認識不足,處理人際關系的水平低下,而這些設計品就是為了用戶可以做到在上面消費自己的時間,不再覺得現實生活有什么意思,這些虛擬的設計品讓大學生在思想上發生了質變。虛擬世界里面的一切都是美好的,都是可以操控的,是不會發生太大變數的,這也正的現實正好是相反的。
2.3 互聯網原因
互聯網行業如此發達,不少大學生和青少年為其衍生出來的產品而沉迷,無法自拔。沉溺于于虛擬世界,對現實生活沒有什么興趣,這些虛擬產物本身就具有極大的吸引力,大學生并沒有特別強大的甄別能力,以為游戲里面的社交跟真實社會的社交是同等的,不明白其實就游戲里面的社交是孤立的,越是渴望越是孤單。還有互聯網上的色情內容,會引起大學生極大的性渴望,造成不成熟的性觀念。雖然網絡部門已經嚴加重視,力從源頭上解決這些不健康內容的傳播點,但還是屢禁不止。還有相當一部分暴力內容通過互聯網進行傳播,這些內容大多傳達的是一種變態式的行為,本來大學生是不知道有這行為的,但是視頻內容使得大學生的意識得到了解放,大學生們又無法抗拒這些內容的吸引,造成大學生效仿互聯網視頻上的暴力行為,一時沖動,不顧后果,對社會構成威脅,對他人構成危害,成為社會的不穩定因素。互聯網就像是一張大網,被網住了就難以擺脫。
2.4 媒介原因
筆者通過這些年對大學生群體的觀察,提出“媒介依賴癥”這種癥狀,這種癥狀主要的表現為:
最主要的表現是,過于依賴于新媒介,沒有新媒介就覺得不舒服,不自在。通過前面筆者對長期待在宿舍里面的大學生一系列分析,不能看出他們大部分時間就是在跟新媒介進行接觸,他們那些大學生一旦離開了新媒介,通常會覺得焦慮難安,新媒介再次出現在他們時間里的時候,又會覺得很安心。由于長期與外界脫離形成孤僻,長期待在宿舍不愿意與外界接觸的大學生,長期與新媒介為伴,使得他們對現實充滿了不安。對于這類大學生而言,對自己興趣以外的東西都不怎么信任,對朋友也不信任。他們只能在虛擬世界里找到自己想要的朋友,找到安全感,通過虛擬世界提供的產品尋找存在的意義,自己的性格也發生了問題,從原本的積極開朗,到消極孤僻。
最后,在信息時代的出現的新媒介,使得個人與世界緊密相連,新媒體平平臺給大學生提供認識這個世界新方式,所有人都可以參與其中,去表達自己思想,去創造屬于自己的空間。
3 結論
在目前的這個信息時代,信息化發展如此迅速,新媒介從產生到現在,也在不斷的變化。大學生的日常生活也不同于從前,因為新媒介的出現,他們彼此之間都擁有個性,但是這種個性并沒有給他們培養出良好的社交能力,他們也希望可以在現實世界里得到關注,同時也渴望離開新媒介,做出融入世界的一些改變。可是但是始終未能擺脫新媒介給他們制造的障礙,成為一個只知道往瓶子里面灌水的人,無法融入身邊的現實世界。長期待在在宿舍,沉迷于新媒介,不愿意與外界接觸的大學生,認識世界方式比較狹隘,較為主觀,但是對于流行的新媒體平臺卻非常感興趣。對新媒介的過分依賴,已經造成了人與人之間,人與社會之間更深的隔閡,使得我們無法融入進這個世界,逐漸被新媒介所異化。由于人們相互之間不能融入群體,融入社會,我們彼此都會非常的孤單。雖然我們比較以往的時代,我們現在這個時代自由得多,可是值得我們擔憂的是,我們是否是真的自由?還是成為了新媒介的奴隸。我們的日常工作越來越離不開新媒介,它能替我們更便捷的處理各項工作中的事務,我們在閑暇的時間里,也離不開新媒介,因為它能來填補我們的空虛,這使得我們更難以脫離新媒介。到底是在我們在利用新媒介?還是新媒介在利用我們?我們甚至都沒有時間去想這個問題。
參考文獻
[1]程博,胡瀾,敬媛媛.新媒體環境下大學生網絡使用時間及需求情況調查[J].改革與開放,2013(13):54-56.
[2]楊雪睿.中國大學生手機上網現狀及其對社交媒體使用的影響研究[J].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14(8):120-124.
[3]劉振聲.社交媒體依賴與媒介需求研究——以大學生微博依賴為例[J].新聞大學,2013(1):119-12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