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德勝
【摘 要】在高中化學教學中,建構主義理論的內容非常豐富,但其核心用一句話來概括就是:以學生為中心,強調學生對化學知識的主動探索、主動發現和對所學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而不是像傳統化學教學那樣,只是把化學知識從教師頭腦中傳送到學生的筆記本上。本文結合高中化學教學現狀,以新課標理念為核心,基于建構主義視角并通過實際教學案例論述了高中化學重難點知識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建構主義 高中化學 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8.003
高中化學新課程明確提出:“在課堂教學中要盡可能通過化學實驗或引用實驗事實幫助學生理解。”因此,對于一線教師而言,要轉變教學理念,善于運用新的教學模式來啟發學生,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尤其對重、難點知識,可以采用建構主義教學理念開展教學,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一、在教學中引導學生樹立科學學習的理念
高中化學新課程以提高學生科學素養為宗旨,以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和創新能力為目標。因此,相對于傳統教學而言,樹立科學的教學理念和學習理念尤為關鍵。
(一)以教材為本,全面梳理各個知識點
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問題歷來是各科教學中的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高中化學課程同樣也不例外。要使學生對課堂教學中的重點知識和難點內容有深入的了解,就必須從宏觀角度引導學生構建知識體系。具體而言,首先,教師要強化對學生基礎知識的講授,以教材中的知識點作為學生構建知識體系的根基。例如,高一學習過金屬鋁以及鋁的重要化合物后,教師特別強調了金屬鋁在空氣中易被氧化生成致密氧化膜的特點,讓學生聯系自己家里的鋁鍋不易生銹的特點,從而對金屬鋁的特性有深入的理解。其次,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打開思路,從宏觀上構建化學學科網絡。例如,在學習了實驗室法(二氧化錳和濃鹽酸)制備氯氣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氧化還原反應這一重點知識進行思考,讓學生探究KMnO4、KCLO3、Ca(CLO)2等氧化性比MnO2強的氧化劑,或者將濃鹽酸換為含Cl-的物質在酸性條件下,均可制備氯氣,學生自主探究的過程不但能夠對氧化還原反應有深入的理解,而且探究的過程也是知識構建的過程,能夠從整體上把握所學的化學知識。
(二)構建解題網絡,歸納題型和解題過程
練習是高中化學課堂學習的重要部分,是強化課堂知識的直接方法,也是培養學生能力、開發智力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學生在練習過程中,能夠及時強化所學的知識點,并且能夠對難點知識和重點知識有深入的理解。因此,在高中化學課程的學習過程中,構建解題網絡,歸納題型和解題過程是極為必要的。具體而言,教師在布置課后練習題目時首先要考查學生的基本解題能力,同時要通過題目來診斷學生把握重點、攻克難點的能力。其次在講解習題的過程中,教師要培養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近幾年高考題中頻繁出現的離子的鑒別、離子共存的問題,在練習時要從強化離子間因反應生成沉淀、氣體、弱電解質而不能大量共存;因相互發生氧化還原反應而不能大量共存;弱酸的酸式酸根離子不能與強酸、強堿大量共存。
二、在教學中啟發學生積極思考重難點問題
《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明確提出課堂教學要盡可能通過化學實驗或引用實驗事實幫助學生理解重點和難點知識,同時還要善于運用各種模型、圖表和現代信息技術,通過啟發式教學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
(一)在知識體系的構建過程中突出重點、難點問題
建構主義教學理念主張學生在教師的啟發和引導下通過自主學習能夠系統性地掌握化學課中的事實性知識、概念原理性知識和過程方法性知識。因此,對于知識體系中的重點問題和難點知識就不能簡單地立足于一節課的教學內容上,而應該選擇相關內容進行系統的教學設計,從而讓學生對重難點知識有深入的理解。例如,在高一學習鹵族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質知識時,通過聯系堿金屬族的學習方法:抓住該元素所具有的共同特征,從結構入手推測性質,進而進行實驗驗證加深學生的理解。在對比堿金屬的知識中,抓住鹵素原子核外最外層電子數相同,均為7個,從而類推出它們的單質及化合物在化學性質上具有與Cl2及其化合物相似的化學性質,從而順利實現鹵素其他元素對應單質及其化合物性質的學習,當然,在抓共性的同時也應聯系對比其差異性,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對知識點之間的層次關聯和重難點有系統性的把握。
(二)在思考重難點問題的過程中形成科學思維
新課程以發展每一個學生的科學素養為根本宗旨。科學素養的發展不是單一的知識目標,還包括全面培養學生的科學知識、科學過程方法、科學態度,以及正確全面地理解化學科學與社會、技術、其他學科領域的相互關系等。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學生科學思維和科學能力的培養,一方面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突出學生的主體性地位,引導和鼓勵學生積極探究,努力思考;另一方面則要基于建構主義的視角讓學生在重難點問題的試驗過程中形成科學思維。化學實驗在化學教學中發揮著獨特的無可替代的功能,它是學生主動探索新知識的開始,也是探求新知識的動力。化學實驗在化學科學發展和化學教學中的極端重要性已被人們所認識。在化學教學實踐中自覺地運用化學實驗進行教學,對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例如,學生在“離子反應實質”這一部分內容時普遍感覺理解有困難,教師要結合學生的興趣特點來創設導電性實驗問題情境,引導學生結合已學過的復分解反應、電解質導電性知識體系預想實驗中小燈泡可能出現的亮度變化情況,再組織學生通過實驗進行驗證,讓學生深切體會到溶液中離子的存在及相互作用確實發生了反應。整個教學過程學生不但克服了理解障礙,對難點知識有深入的理解和掌握,而且通過自己的知識構建形成了科學思維。
三、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一)在構建重難點知識的過程中形成創造性思維
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是高中化學課程的重要教學目標。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依據新課標理念采用建構主義的教學方法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對于學生而言,在課堂中依據自己的興趣主動去探究知識、通過設計實驗驗證知識都是建構主義教學理論所倡導的,而且在探究的過程中也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對于教師而言,要努力營造自主開放的教學氛圍,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去想、去做,只有這樣,才能夠形成良好的創新環境,并在探索和建構的過程中強化對知識體系中重點和難點知識的理解。例如,在“常見無機物及其應用”這部分內容的學習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試驗來了解氯、氮、硫、硅等非金屬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質,認識其在生產中的應用和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學生則按照教師的要求查閱資料并且探索硅及其化合物在信息技術、材料科學等領域的應用等方面的知識。
(二)在反思重難點知識的過程中形成創造性思維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對重點知識和難點知識的反思意識,達到對重點知識和難點知識進行思維追溯、體系建構、舉一反三的教學效果。例如,在學習“物質結構基礎”這部分內容時,可以安排學生查閱資料并討論:放射性元素、放射性同位素在能源、農業、醫療、考古等方面的應用,在課堂中討論元素周期律的發現對化學科學發展的重要意義。學生能夠在查閱資料和反思問題的過程中激發學習化學的興趣,并在這一過程中形成創造性的思維。
綜上所述,建構主義理論有助于學生系統性地掌握知識并且形成自己的化學知識體系,有助于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積極思考的科學精神。在高中化學課程教學中運用建構主義理論進行教學不但符合新課標理念的要求,而且能夠引導學生加深對高中化學課程中所涉及的重點和難點知識的理解,極大地提高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張前,焦元紅.建構主義學習環境下的化學教學設計.黃石教育學院學報,2005.
[2]楊麗,李德.建構主義理論與化學教學設計[J].玉溪師范學院學報,2003(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