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網綜爆款進入綜N代的當下,電視綜藝如何持續吸引觀眾眼球,不斷提升話題度和關注度,是各家衛視都在思考的問題。
在江蘇衛視項目部副主任王希看來,不管是綜N代節目,還是新節目,都是基于團隊特點基礎上,挖掘節目全新的表達方法和渠道。
2017年,江蘇衛視繼續貫徹“只引領、不跟隨”的內容創新理念,持續打造制作難度大、難以復制的節目類型,在各大平臺競爭中走出一條差異化道路。

江蘇衛視節目部副主任張燁鏑也認為,盡管節目創新面臨重重困難,但卻是平臺突圍的重要渠道。“江蘇衛視支持試錯,平臺特質倒逼團隊不斷創新,推出差異化節目,而這些節目反過來也塑造了差異化的平臺特質,二者相輔相成,合力向前。”
季播節目矩陣式發展
10月13日,國內首檔魔術競技類節目《超凡魔術師》登陸江蘇衛視。此前,鮮有平臺敢在這一細分類型上著手,這不僅是由于一次成功的魔術表演依賴多方面的通力配合、同樣的魔術手法無法在節目中反復使用,同時也考慮到中國缺乏偶像級魔術師、舞臺設計既不能搶風頭也不能太單一等重重困難。江蘇衛視歷經數年籌備,將這一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變為現實。
多年來,江蘇衛視秉持引領創新的精神,打造出了多款制作難度大、難復制的亮眼節目。
今年,江蘇衛視圍繞益智類、服務類、音樂類、文化類等幾大節目類型,完善季播節目矩陣帶。
作為益智類代表節目的《最強大腦》,如今已播出四季,熱度依然不減。人工智能與人腦的終極對決,緊扣人工智能風口,在知識傳遞、話題延展方面引領并塑造了“重科學、有深度”的平臺氣質。
《蒙面唱將猜猜猜》《金曲撈》詮釋了音樂類節目的新玩法。有著豐富的音樂類節目制作經驗的王希意識到,不管音樂類節目的形式如何變,好好唱歌、唱好聽的歌始終是該類節目的核心。因此,這兩檔節目共同追求優質的聽歌享受,同時各具風格,前者偏重懸疑性,后者主打情懷牌。“不管蒙面背后的人是誰,也不管要喚醒的是哪首歌,好不好聽仍然是最重要的。”王希說。他透露,“四季度即將推出的《不凡的改變》,就是在此基礎上的形式創新,節目將聚焦音樂的二次創作,并將音樂性發揮極致。”
《我們相愛吧之愛有天意》繼續放大素人元素,堅守“真性情、不作秀”,通過緊密的故事線和巧妙的情節設計,以話題度和影響力占據熱搜榜。張燁鏑介紹,僅嘉賓選擇這一個環節,節目就做了相當多的準備。在相對完整的數據庫基礎上,借助理想類型、性格吻合度和其他層面匹配度等元素考量,選出合適節目調性的“CP”。
下一步,江蘇衛視將繼續加大引領、創新,不斷強化節目內容差異性與平臺氣質。
在王希看來,文化情感節目《閱讀·閱美》選在每周六晚間22:30播出就是一次實驗性嘗試。他表示由于平臺的特質和團隊的特長,決定了《閱讀·閱美》開創“美文推薦+美文朗讀+人物訪談”三位一體的模式。《三個院子》通過母子、情侶、朋友三組人物關系和情感線,明顯區別于其他慢綜藝。此外,2018年,江蘇衛視將繼續響應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的號召,不斷增加文化類節目比重,加強素人節目開發,豐富節目品類,發揮行業引領作用。
大型項目系列化,傳統文化中尋破題
王希連續多年擔任江蘇衛視跨年演唱會總導演,在談及2018年跨年演唱會的創新思路時,他坦言自己更希望將跨年演唱會做成一個品牌系列,每一年的內容之間有所關聯但又各具特點。他透露,江蘇衛視2018年跨年演唱會的總體品相和視覺呈現將會有新的提升。節目內容甄選方面,結合年度熱點及平臺IP品牌,內外通力聯合,不僅有受眾和話題度猛增的嘻哈元素,同時也融入平臺自有IP節目如《金曲撈》經典曲目等元素,加之虛擬科技手段,打出音樂“潮+情懷”組合牌。同時,繼續集結全世界最強的視覺設計團隊,再一次顛覆觀眾對演唱會的固有概念。
在保留跨年和春晚這兩個常規大項目的基礎上,2018年,江蘇衛視將圍繞中國傳統文化節日,打造全新演唱會IP。“可能會是七夕,”王希說,“這一天承載著中國人獨有的傳統文化,中秋節也在考慮范圍內。內容呈現上,或將與江蘇衛視情感節目打通。明年的大型項目將會更加豐富,內容也會極具看點。”
在王希看來,以不同節日為主線的大項目將更多配合節日內涵,并在此基礎上挖掘藝人情感線,在傳統文化這一核心基礎上展開并放大。合作團隊方面,他堅持“不選貴的,只選對的”。不同于基于“洋氣”基因與歐美團隊開展合作的跨年演唱會,有著傳統文化元素的大項目,平臺則更青睞與國內其他成熟團隊的合作。
精細挖掘子品牌,常規節目熱度不減
常規節目同樣面臨視覺疲勞,如何進行細節創新成為節目團隊的突破口。以《一站到底》為例,通過精細挖掘子品牌,該節目在播出6年的當下熱度依然不減。
據王希介紹,每年寒暑假,《一站到底》都會集結各期“站神”以及有特點、有個性的選手組成寒暑假“英雄聯盟”專場。“每年寒暑期,世界名校聯盟邀請全球名校的華人學生來參賽,成為這一品牌里的兩段收視高地。”
此外,以益智答題為核心的節目,始終堅持“知識源于生活”的理念。王希表示,隨著節目的播出,題目資源從原來的知識題擴展到常識題、生活題、科學題、社會題、娛樂題等,涵蓋了觀眾所能接觸到的所有門類。千變萬化的題目來源也讓這檔節目百看不厭。
《芝麻開門》在遵循“常態節目季播化”概念的基礎上,繼續堅持常變常新,賽制獎品再升級,更換終極挑戰,增加更多腦洞大開的游戲項目,都讓這檔節目更具看點。張燁鏑介紹,2018年,《芝麻開門》將會有更大程度的改版,節目或將融入更多有關搭檔和家庭的概念。
另一檔“長青”節目《非誠勿擾》如今已播出7年,依然可以通過整體環節的優化,讓觀眾眼前一亮。借由“心動區”“觀察區”等細節設計,以及“女選男”特別版的播出,江蘇衛視在持續探索常態節目創新策略上走出了獨特風格。endprint
整體編排方面,常態節目與季播節目打造的綜藝節目矩陣帶更加完善。王希總結,目前周間主要由益智類和文化類節目構成,周末每季度都會有一檔音樂類節目,加之其他不同類型的節目與常態“長青”節目如《非誠勿擾》通力配合,不斷豐富平臺整體的節目構成。
精準定位受眾,網臺聯動提升品牌影響力
如何確保一檔全新節目的收視,張燁鏑總結了四點。“節目內容首先是觀眾感興趣的,這是任何類型的節目都受用的真理。其次,節目的呈現要讓觀眾眼前一亮,提升瞬間記憶度,形成明顯標簽化,這方面主要考慮舞美設計、節目包裝、新科技的應用等。第三是細節。當觀眾的選擇越來越豐富時,我們對一檔節目的要求也必須提高。一檔節目所涉及的節奏、流暢度、畫面、燈光、舞美等細節元素能否百分之百執行到位,是一個節目團隊是否重視受眾的表現。最后,宣傳也很重要,未來,結合新媒體的互動宣傳將會更有針對性。”
至于如何了解受眾喜好,王希以定位年輕群體的節目為例,指出團隊年輕化是連接受眾的重要渠道。“90后是我們團隊的重要構成。”在籌備一檔節目前,平臺會針對定向受眾開展調查,如25—32這一年齡段的觀眾喜好及關注熱點。“在此前提下,我們所做的節目設計,也更能體現節目的個性化及平臺的獨特氣質。節目是把握受眾忠誠度‘兩駕馬車的重要一極,在實現人與平臺關聯與互動方面功不可沒。”王希說。
面對新媒體的強勢崛起,江蘇衛視在發揮自有優勢基礎上,積極擁抱網絡媒體,在加強與視頻網站合作的同時,借鑒一切有益于自身發展的優秀網絡綜藝經驗,實現持續發展。
王希透露,江蘇衛視的綜藝節目都會與視頻網站、垂直領域門戶合作。“新媒體是一個很強的傳播平臺和渠道,江蘇衛視的綜藝節目以及跨年演唱會等大型項目,都會與大的門戶網站、視頻網站合作。”
今年暑期,聚焦小眾音樂類型的《中國有嘻哈》的成功也讓王希開始思考音樂節目的新樣態。“《中國有嘻哈》將人物個性塑造得非常鮮明,這對我的啟示是,音樂類節目在把音樂性做到極致的同時,也要把節目涉及的人物個性做得更豐滿。第二季《金曲撈》或將以此為借鑒,在確保音樂品相基礎上,在師徒、情侶關系之外,將挖掘更多特定關系的原唱和喚醒師加入,使節目更具懸疑性、故事性和可看性。”
面臨越發激烈的平臺競爭,王希堅信,綜藝節目的競爭核心始終源于與自己的競爭。“這一季相較上一季有沒有進步?與同類型節目相比有沒有鮮明特色?都會是平臺更關注的。”在“只引領、不跟隨”的思路下,江蘇衛視借助多年來積累的“爆款”節目制作經驗,加之在此基礎上形成的創新基因,不斷歷練團隊,產出更多精品,這些精品也為平臺氣質的確立及平臺形象的深入人心發揮著無可替代的作用。
(許艷艷)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