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嚴
一、自主學習的涵義及模式
自主學習有兩層意思:一是學習者的主體性得到充分的體現。學習是學習者自己的事情,只有學習者自身積極的主動的活動,使頭腦中原有的知識經驗與知識客體發生相互作用,建立起本質聯系,才能實現真正的學習。二是學習者的選擇性得到了實現。學習者根據自己的學情(知識經驗、興趣愛好等)選擇合適的學習內容、學習要求、學習方式、學習環境等,從而實現有效學習。因此自主學習教學模式可以概括為:四步法,即激發動機,自主探索,討論釋難,練習鞏固。
二、初中思想品德課自主學習課堂教學模式的實踐
(一)、自主學習教學模式在課堂中的具體運用
第一步激發動機
課堂教學總要設置一些情境,造成懸念,以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這情境往往是引入一些外部的感性材料。而自主學習創設的情境是用上節課的材料。開始教學后,教師先要求個別學生(也可由學生自己要求)上講臺復述上節課所學習的主要內容,然后可通過三種形式進行總結:①由教師提問復述的學生或全班的學生作答;②由復述的學生提問全班學生或教師作答;③全班的學生提問復述的學生或教師作答。提問內容可以是上節課所學的內容也可以是以前的知識。通過師生間的互問互答,使學生在熱鬧而民主的氣氛中復習鞏固舊的知識,教師也可自然地把教學環節過渡到新課教學上。通過設置懸念導入新課,激發了學生的學習動機。
第二步自主探索
這是該模式的關鍵環節。進入新課教學后,教師用幻燈片出示這節課的學習目標(可設計問題),要求學生在限定的時間內自學課文,大致理解教材的內容,對于一些不能理解的內容要作好記號。
第三步討論釋難
這是該模式的重要環節。通過自學,學生能夠大致明了課文的基本結構和基本知識,但對按勞分配中特殊形式如何理解?它的存在有什么理論依據?它的存在又有什么作用?理解就有點困難,教師可進一步組織全班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再進行討論解決。教師也可走下講臺參與其中,了解情況,發現學生在討論中帶有共性的問題,為解釋疑難掌握第一手材料。經過討論,教師開始有針對性地提問,也就是學生難以理解的問題。這樣既突出了重點又解決了難點。
第四步練習鞏固
這是該模式的檢驗提高環節。由于學生前面獲得的知識是通過自主探究,交流討論獲得的,不夠系統穩定,沒有形成一個系統的知識體系,所以教師要適時進行總結整理,幫助學生形成穩定的知識結構,當然也可由學生來總結。在總結中要善于啟發學生深化對知識的理解,促進學生由熟悉知識到能力的轉化。最后,教師要依據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設計一些有梯度的問題,通過及時的練習反饋,達到學生對所學知識鞏固加深、靈活運用的目的。
三、對初中思想品德課自主學習的反思
初中思想政治自主學習課堂教學模式不能說是最優,但與傳統教學模式相比具有一定的優勢,它優化教學目標、優化教學環境、優化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果。
1、優化教學目標。思想政治新課程中把教學目標分為科學技能、情感態度、行為實踐。其實質上是知、情、行的統一。知是載體,情是動力,行是落腳點。從科學技能而言,自主學習由教學生內容,教學生學會,向教學生會學轉變,教學生會學其核心是讓學生掌握學習方法與學習策略,使他們能在知識的海洋中自我學習;從情感態度而言,自主學習,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得到情感的體驗,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質;從行為實踐而言,自主學習在課堂中進行行為訓練,在課外進行社會實踐,了解社會,思考社會,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達到了知、情、行的整合。
2、優化教學環境。自主學習要創設寬松的教學環境,教師要了解學生,平等地對待學生,要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大膽質疑。教師要不怕被學生問住,要抓住學生思維的火花,給每個學生創造體驗成功的機會。努力營造生動活潑、主動探索的課堂氛圍,盡可能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使他們在教師的引導下積極思考、主動探索,發揮自己多方面的潛能。要做到這些,教師要注重學生的人格發展,在人格和科學面前人人平等,尊重學生的現實需要,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尊重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權利的正確認識和理解是至關重要的。
3、優化教學方法。自主學習要尊重每個學生的主體性和個別差異,實行因材施教。每一個學生既有自己的長處,又有自己的短處。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就必須重視每個學生的自主性和個別差異,研究學生的智力。興趣、性格等方面的特征,研究學生的學習特點,在這個基礎上創造性地進行因材施教,充分發揮每個人擁有的潛能,使他們都成為“合格加特長”素質全面發展的人。只有這樣才能變“苦學”為“樂學”,誘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和正確的學習動機;變“死學”為“活學”,教師根據教材的知識特點和學生的認知水平,探索、研究、發現結論、總結規律,使學生獲得知識,變被動為主動;變“難學”為“易學”,在學生思維受阻或思維出現偏差時,教師指點迷津,撥開疑云,疏通障礙,在化難為易中發展學生的思維。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