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芳梅
摘要:數學是一門特點十分突出的科目,遵循其規律、掌握其特點,才能在學習過程中順風順水。形成科學的數學學習習慣,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并為學生的終身學習打下基礎。廣大初中數學教育工作者要結合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學生的特征以及數學教學相關理論,認真研究培養學生學習習慣的教學方式。
關鍵詞:營造環境;發現問題;習慣
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有效的學習方法長期積累的結果,并且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學生學習習慣養成需要教師付出極大的熱情和耐心。當然,這些習慣的培養并非是靠教師的某一堂課就能達到的,同時與學生的生活環境、家庭影響等因素也有很大的關系。但作為教學的主導者,教師應加強對學生良好習慣的培養。初中階段是學生人生觀、價值觀、行為習慣形成的關鍵時期,學生好的習慣一旦養成,就能成為學生整個學習生活中的重要推動力。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現就如何培養初中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提出自己的幾點看法。
一、學習習慣之于初中數學的重要意義
擁有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學生學好初中數學的基本要求,不好的學習習慣會讓數學學習難度增加,而優秀的學習習慣則能讓數學學習事半功倍。二者之間的字面差距其實并不大,甚至是微小,但實際意義卻不可小覷。學習習慣不好的學生,在他們腦子里,知識點就像是一個巨大的迷宮,錯綜復雜,怎么走都走不出去;但優秀的學生卻能將初中數學所學的知識點分門別類,能夠條理清晰地梳理出每一部分的知識點,這就是良中學生之間的差距。而想要達到這樣的高度就需要學生培養起良好的學習習慣。數學在文科和理科的學習中都占了很大比重,在初中時就應該打下結實的基礎,為日后更高難度的學習做好準備;在初中時就應該培養好良好的學習習慣,讓學生贏在起跑線上。能夠堅持養成良好習慣的學生,難道會學不好數學嗎?難道還有什么事情是可以難倒他們的嗎?我以為,這樣的事情并不存在。
二、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營造創造性思維的環境
教師應以訓練學生創新能力為目的,保留學生自己的空間,尊重學生的愛好、個性和人格,以平等、寬容、友善的態度對待學生,使學生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能夠與教師一起參與教和學中,做學習的主人,形成一種寬松和諧的教育環境。只有在這種氛圍中,學生才能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和創造想象的能力;其次,班集體能集思廣益,有利于學生之間的多向交流,在班集體中,取長補短。課堂教學中有意識地搞好合作教學,使教師、學生的角色處于隨時互換的動態變化中,設計集體討論、查缺互補、分組操作等內容,鍛煉學生的合作能力。特別是一些不易解決的問題,讓學生在班集體中開展討論,這是營造創新環境發揚教學民主環境的表現在班集體中。學生在輕松環境下,暢所欲言,各抒己見,學生敢于發表獨立的見解,或修正他人的想法,或將幾個想法組合為一個更佳的想法,從而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集體創新能力。值得注意的是,任何合作,都不要讓有的學生處于明顯的從屬地位,都是應細心把握,責任確定到每個學生,最大限度調動學生潛能
三、鼓勵學生發現問題,讓學生具備創新思維、創新個性、創新能力
教師運用有深度的語言,創設情境,激勵學生打破自己的思維定勢,從獨特的角度提出疑問,鼓勵學生進行批判性質疑。讓學生敢于對教材上的內容質疑,敢于對教師的講解質疑,特別是同學的觀點,由于商榷余地較大,更要敢于質疑。能夠打破常規,進行批判性質疑,并且勇于實踐、驗證,尋求解決的途徑,是具有創新意識的學生必備的素質。培養學生對復雜問題的判斷能力,在課堂教學中隨時體現。設計一些復雜多變的問題,讓學生用自己的判斷來加以解決,或用辯論形式訓練學生的判斷能力,使學生思維更具流暢性和敏捷性,發表出具有個性的見解。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在每堂課里都要進行各種總結,也必須有意識地讓學生總結,總結能力是一種綜合素質的體現。每次總結,都挑選多位學生發言,要求他們說出自己的獨特理解,不要眾口一詞,隨聲附和。總結完后,讓學生提出自己發現的更深層次的問題,進一步延伸,拓展思維。
四、習慣養成中少不了老師引導,氛圍形成
學習習慣的養成是需要學生自己努力的,但是這并不意味著老師可以從中抽離出來。要知道,初中的學生,十三四歲,對于自己還沒有足夠的定力或者自制力,因此一味的松散,結果往往不那么如意,作為老師,我認為學生在學校,家長也有義務和責任去管教。然而,作為老師的我們,需要扮演著引導者的角色。第一:錯題本是一個好的復習工具。每個學生的知識接受能力,消化能力和理解能力不盡相同,因此這也決定了錯題本這個工具每個人不一樣。比如腦袋轉的快的孩子,很可能會在最基礎的地方栽跟頭,而且會栽得很慘,每次都犯就是因為每一次都覺得是自己不小心,不引起重視。所以錯題本于他們而言就是提醒作用。但是對于上文中舉到的例子小明,那就是一本教材,自己一路上總結的經驗教訓,是通關寶典。第二:學習小組的必要性。對于數學來說,它需要轉彎,需要學生的一些邏輯思辨能力,因此學生的相互交流和實踐合作是很有必要的。可能說對于這一道題,我們四五個人的小組,解法,想法不止一種,而且一個人很難再發現自己的問題在哪兒,會有先入為主的觀念,認為我就是對的,所以有助于學習中相互指出錯誤。第三:作業下來就先完成。拖延癥是學生特別容易犯的,給自己懶、不做事兒找借口,同樣,在這學習過程中,少不了平時練習。總會有那么些想偷懶的孩子,竊取別人勞動成果,自以為很高明,卻不知道最終害的是自己。因此作為老師,要和家長聯手,養成孩子不拖延的好習慣,這樣對以后的學習也是有好處的。
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正確的學習習慣是鍛煉學生自主學習的一種重要手段,良好的習慣不僅有利于糾正學生學習中的壞毛病,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念和責任意識,還有助于學生提高解答問題的正確率和培養學生認真負責的人生態度。古人言“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擁有正確的學習方法掌握知識本身更加重要,然而良好的學習習慣卻比學習方法更加重要。所以我們數學老師不僅要重視學生知識水平的提高,更要培養好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參考文獻:
[1]趙偉.初中數學教學中加強對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J].赤子(上中旬),2016,03
[2]羅嬌.小學數學教師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新視角[J].南北橋,2017(3):81-8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