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雪梅
摘要: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我們的生活和學習愈加緊密地同電子產品聯(lián)系了起來,隨之而來的對于信息技術的要求也應運而生,信息技術這門課順應時代潮流地出現(xiàn)在我們中學的課堂上,但是,用傳統(tǒng)的方法來進行這門前沿學科的教學似乎并不能起到比較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字:中學;信息技術教學;翻轉課堂教學法
在我們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當中,老師具有不可撼動的“至尊地位”,所以我們的授課模式往往是老師在講臺上講解,學生們在下面進行記錄和理解的學習與教學方式,但是面對信息技術這門誕生不久并且又同時在高速發(fā)展的學科,我們是否應該適時地采用一種新的教學模式來適應這樣的學科特點呢?在平時的生活當中,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真正將電子產品使用的淋漓盡致的往往是我們年輕幼嫩的孩子,所以在這個領域,老師的神話地位將不可避免地被打破。
在這樣的現(xiàn)實情況下,信息技術教學中的“翻轉課堂”這樣的教學方式幾乎是自然而然地應運而生,沒有任何地大的疑問或者是突兀之處,那么,我們就從以下這六個大的方面來認識一下應用在信息技術課堂之上的“翻轉式學習”吧。
第一,通過教育學的學習,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實際上,我們所有的學生都能夠參加到現(xiàn)在這樣的大眾教育的歷史不過150年左右,教育的目的是在當時的條件下,為了滿足國家和時代的工業(yè)革命的需要而誕生的。實際上,在那一次的工業(yè)革命之前,無論是東方還是西方,它們的教育都并不是現(xiàn)在這樣的。因為工業(yè)化的巨大成功和高額的利潤,讓人們開始思考如何能夠將代表著工業(yè)化巨大的成功的工廠化運作的模式被復制到教育的應用上來,這些年輕的學生們被視為一批批不斷產生地等待著加工的原材料,然后讓教育成為一種手段來把學生們變成在就業(yè)市場上能夠有銷路的產品。
而在今天這樣的后工業(yè)化時代,尤其是針對像信息技術這樣的課程,這種類似于兵營一般的教育效率越來越低,如果人們想要適應當今的后工業(yè)化時代,最需要的就是在工業(yè)化教育體系不看重的創(chuàng)造力,而信息技術恰巧又是創(chuàng)造力的代名詞之一,那就更需要發(fā)揮學生們學習時候的主觀能動性。
第二,我們進行信息技術教育教育的目的是學習,不是教授,因為學習比教授更重要。過去的工業(yè)化教育體系中的“教學”更傾向于是一個傳遞的過程,老師們努力地教出一斤知識,學生們則努力地接受八兩知識。如果不是自己學習,只是聽解釋,那么很容易就會忘記,而老師作為向別人解釋的人卻有著對知識更深刻的印象。所以可見教育和學習只是在工業(yè)化教育體系里才是前后因果的關系,學生們最終學習的大部分知識都非來自課堂,他們的主要責任是去學會如何學習,并且能在這個學習的過程中尋求幫助,所以教育者不能把學習強加在學生們身上。
第三,在實際的信息技術教育活動中,學生們進行學習的內容從低到高被分為五個級別,它們分別是:信息、理解、知識、數(shù)據(jù)和智慧。前四個層次講的是學習的“效能”,主要是教會學生們如何能夠進行正確地做事;而最高的層次——智慧則講的是“效果”,是教會學生們如何做正確的事。當然,像智慧并不是一門可以用于教授的課程,智慧是要我們去發(fā)現(xiàn)原本正確的事情是否做錯了,而不是把原本錯誤的事情做得更棒。
第四,如果想讓我們的學生們在學習信息技術的過程當中維持一種長期的動力,強勢地進行灌輸和學習方向引導都是糟糕的工具。教育內容實際上都并不重要,更重要的是教育教學的基礎設施和使用起來的的便利性。所以我們不妨從外部進行灌輸或者用有趣的故事來引導學生,否則我們的學生都很難維持長期的學習動力。而往往有學習動力的年輕學生或者成年人學習東西都可以無師自通,因為當他們發(fā)現(xiàn)自己需要的方法不存在時,就會自己創(chuàng)造屬于自己的新方法。
第五,對于信息技術,傳統(tǒng)的考試實際上無法衡量我們的工作能力。我們真正感興趣的不是怎樣解決問題,而是要求得到教育規(guī)定好的那一個解決的方案。而標準化的考試又恰恰好規(guī)定好了標準的正確答案,但是這樣的操作只能是衡量我們具體教學技能,沒法衡量我們的工作能力。學生們往往想著怎樣依靠別人的幫助,在考試這種模式下進行作弊,但在真正的工作生活中學生們卻被要求盡快找到能夠解決問題的任何資源。
第六,實際上,本身對于不同的教育方法并沒有必要去劃分學科。因為把幾千年的人類經驗劃分成學科的做法已經過時,我們當今的信息技術教育應當鼓勵學生們探索在各種體驗之間的廣泛聯(lián)系,讓學生們能夠愉悅地接受自己學到的內容之間會有的新聯(lián)系。其實我們不必有著太多的擔憂,因為年輕人應對飛速變化的神奇工具的本質感受是玩耍,而玩耍的意義在于能自由探索,所以教育機構存在的理由應當是給年輕人們提供一個環(huán)境,我們的職責是支持和鼓勵讓他們完成信息技術的學習規(guī)劃。
學校最嚴肅的追求,是作為老師可以實實在在地看見學生們都在學習,但學生卻沒有意識到自己正在“學習”。在這樣的教學理念中,學生和老師沒有人為地被區(qū)分開,在信息技術的課堂上,所有人都可以學,所有人也可以教。最好是沒有標準化的考試,讓學生根據(jù)同學之間的反饋來進行自我評價。因為中學階段的學習應該是要讓我們的學生得到繼續(xù)學習如何學習的能力,并且把這樣學習的內在動力一直保持下去,所以我們的信息技術課堂應該提供一種理想的氛圍,然后讓年輕人完成自己長大成熟的過程。因為信息技術這門學科實際上是培養(yǎng)善于實踐之人,并且是為各行各業(yè)培養(yǎng)合格的從業(yè)者,這是我門獲得職業(yè)入門所需要的理論基礎。學生應該可當根據(jù)自己的需要進行選擇性的學習。由于新舊知識快速更替,學生們需要繼續(xù)地不斷地學習。
綜上所述,信息技術作為一門新興的學科,有著其獨特的年輕性和創(chuàng)造性,需要我們充分發(fā)揮學生們的主觀能動性,發(fā)揮他們學習這門學科的天然優(yōu)勢去解決學習當中存在的種種問題,而我們更多要做到的就是要給學生們提供一個進行良好自我學習的環(huán)境,讓學生們能夠在這個過程中獲得對這門學科獨特的見解,這也許就是我們進行信息技術教學翻轉課堂的目的所在了。
參考文獻:
[1]劉達.《信息技術教育問題研究》[J].《當代大學》,2008(20):5
[2]衛(wèi)明霞.《信息技術學習比較研究》[J].《中國教育》,2005(21):6
[3]楊坤.《在探索中教學》[J].《教學評論》,2000(03):6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