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玉平
【摘 要】德育工作的開展是中職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學生綜合素養的提高以及社會精神文明體系建設都具有重要意義。當下中職德育工作的開展,可以從“管育結合”的教學理念、豐富教學形式、教師自我修養的提升以及多方位德育體系的建構等方面綜合推行。
【關鍵詞】中職班主任 德育工作 經驗總結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8.150
一直以來,德育工作的開展,對于廣大中職教育的整體推進都具有重要意義。一方面,它能夠提升學生的道德認知和是非辨別能力、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另一方面,它順應了當下社會人才培養趨勢,有利于社會整體精神文明建設進程。然而,在當前的中職教學中,不少教師并未樹立正確的德育工作理念,在相應都教學策略上也還有待改進。因此,筆者本次論述,將從相關教學理念的樹立、教學形式和模式的開展等方面出發,就自己擔任中職班主任以來,在德育工作方面的經驗進行相應的總結。
一、“管育結合”教學理念的樹立
開展中職德育工作,需要班主任樹立起“管育結合”的教學理念。“管”即指中職班主任執行學校規章制度,使得班級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和秩序;“育”是指教師通過合理的教學形,提升學生的道德認識能力和整體修養。其中,“管”是“育”的前提和保障,“育”則是“管”的目標。
因此,作為班級領導核心的班主任,應該改變以往忽視中學生德育工作的做法,將“管”“育”理念綜合施展。同其他類型學校的學生相比,就讀于中職的學生群體具有“技能化”的特殊性,不少教師往往偏重于對學生實踐技術的培養,忽視了對學生思想素質教育;部分班主任對學生“管而不育”,未能真正幫助學生進行德育學習。這便要求廣大中職班主任教師平衡好“管”“育”這二者要素,認識到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并對相應的管理模式和教學策略加以探索。
二、多樣化德育形式的開展
多樣化德育形式的開展,即指采用學生易于接受、樂于接受的教學形式,使得相關的思想品德意識在學生群體中內化于心、外化于形。傳統的中職德育工作形式,還有諸多改進的空間。一方面,傳統的“說教”形式,空洞單一,容易引發學生的抵觸情緒;另一方面,不少教師慣用的“獎懲機制”和“操行分數”評定模式,容易將學生引向功利化的誤區。
因此,相關中職班主任應該采取一定的德育工作策略,從深層上提升學生修養。一方面,教師可以就學生身邊的、新近的熱點事件,對學生進行思想素質教育,比如,結合國慶假期的來臨、結合近期“微信啟動界面”的變化講述“風云四號”衛星的科技故事,以培養學生的愛國意識和科技情懷;另一方面,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工具,通過相關的視頻或圖片,使得相應的信息呈現更為直觀,比如,為學生播放電影《美麗心靈》,可以讓學生體味到一位精神病患科學家在學術道路上的愛與執著,進而啟發學生心靈。
三、部分教學空間的交還
將部分空間交還給學生,即指中職班主任在德育工作的過程中,應當把握好管理的尺寸,不對學生進行嚴苛而越界的干涉。這便要求相關教師確立起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使得學生從主觀能動的角度進行品德修養的自主提升。
(一)“學本”主流下的德育弊病
根據筆者的教學經驗,即便是“學生本位”這種主流意識已經廣泛覺醒,部分班主任卻仍對中職學生存在著較大的“偏見”。即認為多數學生自控力差、自主學習能力力弱,從而對學生進行嚴格而強制的干預,由此容易引發學生的抵觸心理,不利于學生品德修養的提升。
然而,德育本身便是一項“內化”的心理建構過程,它難以通過實際而具體的標尺來對學生的學習成果進行評價和衡量,也就是說,德育工作的開展,本身便是一項主觀性的活動,需要從學生個體心理出發,培養學生的自主意識。
(二)培養學生自主“德學”的意識
在傳統的“過度管理”模式下,相關教師應該嘗試將一部分的德育課堂交還給學生:不再是單向的理念灌輸,而應該是引導學生進行啟發、創造和感悟。比如,班主任可以利用班會時間開展“新時代下職業工作者應有的修養”等主題活動,引導學生進行討論、辯論和演講,鼓勵學生各抒己見,以培養學生的自主“德學”意識。
四、教師自我修養的提升
作為中職德育工作開展的引導者和啟發者,以班主任為代表的廣大教師,有必要提升自己的綜合修養。一方面,相關教師應該提升自己的專業知識能力。想要提升學生的思想素質,需要教師從教育學、心理學以及管理學等多個角度出發,對自身素養進行綜合提升,如此才能對學生進行更好的引導和啟發。另一方面,教師應該主動與學生構架良好的師生關系。這便要求教師與學生進行充分的溝通交流,了解學生的心理需求和個性思維,使學生意識到自己是被關注的、被關愛的,進而建立起對教師的認同感和尊重意識,使得相關教師的德育工作開展事半功倍。
五、多方位德育體系的建構
多方位德育體系的建構,即指從學校、家長以及社會層面出發,對中職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進行綜合的促進和引導。
對學生思想品德的培養本身就需要從多個領域著手。中職生不僅僅是學校的學生,他們還是家庭成員、社會公民,因此,對他們的教育需要圍繞其學習、家庭乃至生活社區等方面協同進行。通過當下便捷的微信、QQ、微博等通訊工具,這種協同模式的開展并非難事。比如,班主任可通過相應的家長群,向家長公布學生動態,同時也能通過家長反饋,了解學生的行為動機和成長背景,進而為德育工作的開展奠定基礎;此外,家長也可以通過自己所在社群的相關通訊群,了解相關的社區活動或者志愿活動,引導孩子適度參與,如此,可以幫助中職生在生活與學習中實現思想品德素養的全面提升。
總之,中職班主任的德育工作是一項綜合性“工程”,相關教師還需要從形式及理念上進行深層次的探索,不論是對“管教結合”的認知,還是對教學空間的預留,亦或是教師自身素養的提升以及全面德育體系的構建,從根本上來講,還在于教師對學生主體地位的認同和對其自主思想意識的啟發。
參考文獻
[1]楊善銘,蘇使如.《論中職班主任“管育并重”德育模式的構建》[J].《當代教育論》(管理研究)》,2011年,第10期.
[2]陸小玲,彭偉健,吳悅雙.《淺談中職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有效開展》[J].《職業》,2013年,第58至59頁.
[3]夏世峰.《中職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困境與對策》[J].《電子制作》,2015年,第212頁.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