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明
摘要:外墻滲水不僅影響高層建筑的美觀,還會降低其使用性能,對滲水原因進行分析,可有助于尋找有效的預防措施。本文將針對高層建筑外墻滲水原因及其預防進行相關討論。
關鍵詞:高層建筑;外墻滲水;預防
引言:近年來,高層建筑在我國各地都有了很大發展,在解決居民住宅問題上起到了積極作用。隨著工程投入使用期的不斷延長,其施工質量問題逐漸顯現出來,外墻滲水問題就是較為常見的一種,一旦外墻滲水,不但影響建筑物的美觀,還會降低其使用功能,縮短工程使用壽命,造成資源浪費。因此,對高層建筑外墻滲水問題進行分析,并采取有效預防措施具有重要意義。
1高層建筑外墻滲水原因分析
1.1填充縫滲水:外墻填充縫、剪力墻、框架之間出現滲水,主要與原材料、工程設計水平和施工技術有關。施工材料不合格、設計不合理、施工過程中沒有按照相關的技術標準進行施工,都會造成墻體裂縫,繼而導致滲水問題。
1.2施工縫滲水:結構層部位剪力墻與板之間的施工縫處理不當,固定組合大鋼模的穿墻螺桿在拆模后留下孔洞沒有進行密封處理,為后期的裂縫滲水埋下了隱患。
1.3窗間墻與剪力墻縫隙引起的滲水:外窗施工時,一般先對剪力墻進行施工,然后再對預留窗口進行施工,若在處理窗口時出現密封失效情況,就會導致窗口滲水。
1.4外墻裝飾面滲水:外墻裝飾線設計存在缺陷,引起排水不暢,導致積水;施工時裝飾線尺寸較小,在處理接縫時,振搗密實度不夠或跑漿,都可能造成混凝土凝固后形成裂縫而引發外墻滲水。外墻面磚鋪設完畢后,沒有進行防水勾縫,也是造成外墻滲水的原因。
2高層建筑外墻滲水預防和控制措施
2.1設計階段的預防措施:在建筑工程設計階段,設計人員應對建筑體的外觀、線條裝飾、材料選擇、用材搭配等多個方面進行綜合考慮,尤其是要對施工階段的因素和工程竣工后投入使用階段的外在因素進行充分考慮,減少外在因素對施工質量的影響,盡量從源頭上做好各項質量控制措施,確保工程的正常使用。外墻設計時,可將混凝土帶的厚度設計為200-300mm,并做好防水處理;重點對有裝飾線的部分進行處理,有效預防和控制滲水現象。填充墻部位的粘土磚和混凝土的溫度膨脹系數不同,這也是外墻裂縫產生的原因之一,為此可在設計階段進行特殊處理,如設置抗裂網,能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和預防裂縫發生,從而有效解決外墻滲水問題。
2.2施工階段的預防措施
施工階段是工程質量控制的關鍵環節,也是控制外墻滲水的重要環節,在這一階段可通過如下措施進行預防:
2.2.1提高質量管理意識。施工單位和施工人員應樹立質量意識,在施工過程中嚴格按照各項操作規程進行操作,嚴把質量關,確保各項作業滿足施工規范;施工前,先對施工圖紙和相關的技術標準進行系統的學習和分析,根據設計方案制定合理、可行、科學的施工方案,對重要部位、關鍵環節還應編制詳細的指導方案和質量檢測方案,做好質量檢查監督工作;原材料是決定施工質量的重要物質載體,嚴格控制原材料的質量,杜絕不合格產品進入施工場地,從源頭上消除各項質量隱患;嚴格施工工藝關,積極采用新工藝、新技術和新設備進行施工,提高工程施工質量和施工效率。
2.2.2填充墻處理技術。填充墻砌塊一般采用定性混凝土預制塊或現場加工成的實心斜磚塊,規格一般為60×200×墻寬(單位mm),斜角為60°;填充墻施工時不可一次砌筑完成,在砌至距離梁底有一定孔隙時,要停止施工,待填充墻砌筑完成并間隔7d后,再將所留空隙補砌擠緊。墻體填充時,要確保砂漿填充的密實度;墻體施工完成,沉降基本穩定后再砌混凝土預制塊;填充墻與混凝土墻應按照規范留設拉結筋,粉刷時,用30mm寬的鋼絲網片將墻與墻接縫處連接好,每側壓邊15mm,確保粉刷后不產生裂縫。
2.2.3施工縫處理。結構層部位剪力墻與板之間的施工縫也是外墻滲水的原因之一,應對其進行密實處理。上層施工前,先將表面的浮渣雜物進行處理,然后用水沖刷干凈后進行支模固定;澆筑混凝土前鋪設20mm左右的高標號砂漿,與混凝土充分振搗密實后再進行澆筑;檢查施工縫接茬處是否達到施工標準,防止后期裂縫產生;固定組合大鋼模螺桿孔施工時應使孔外側低于內側,防止積水;墻體粉刷前,先用發泡劑封堵,厚度至少為50mm;打發泡劑時,孔外側用膨脹水泥堵實;將局部隱患處理徹底后,再對大面積外墻進行粉刷。
2.2.4窗口縫隙處理技術。窗口縫隙是預防外墻滲水的關鍵,因此要做好密封處理。窗洞口在結構施工階段已經預留,預留時要確保洞口尺寸滿足設計要求和規范,四周空隙控制為25mm,窗臺下尺寸控制為40mm;窗洞口施工前先對其進行測量,若尺寸偏大或偏小,應先進行處理,待其滿足上述要求后再進行施工。加工塑鋼或鋁合金窗框時,按照預留窗洞口實際尺寸確定加工方案,通過評審后再進行加工;窗框尺寸要準確,固定要牢靠,窗框四周的空隙用發泡劑填充,兩側墻面粉刷后或鋪設面磚后與窗框保持水平或略大于2mm;墻面層與窗框之間的凹槽深度控制在6-8mm,凹槽部分同樣需要用硅膠填充密實;窗洞口四周設置滴水槽,上側設置老鷹嘴,尺寸分別為1mm和15mm;窗臺為圓弧或向外坡度的設計能有效排水;下窗開設排水孔,同樣也能起到防滲水的功能。
2.2.5外墻裝飾線部位處理技術。若外墻裝飾線部位有填充墻、施工縫的,可分別參照填充墻、施工縫處理工藝方法進行防水處理,將所有縫隙處理完畢后,再用1:2的防水砂漿粉底,防水粉摻加量為水泥用量的5%較為適宜;為進一步提高防水效果,可在裝飾線部位再進行一次水泥基材料防水層,然后再鋪貼面磚;鋪設完畢后用半干硬防水砂漿將磚縫填充密實,防止裂縫和滲水。
結束語:高層建筑外墻防水問題關系到居民住宅實用功能和使用壽命,應對該問題給予高度重視,分析外墻滲水的原因,然后針對原因制定有效的控制措施,防止外墻滲水。外墻滲水問題不僅是施工技術問題,更關系到施工管理問題,施工單位應加強管理,嚴格按照施工工藝施工,做好各個環節的質量控制,有效解決外墻滲水問題。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