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良梁
【摘 要】隨著高等教育的改革與發展,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進入高等學校教師崗位,高等院校也越來越重視青年教師培養和發展。但在管理機制、教師需求、激勵機制、師德教育等方面還存在著一些不足。培養高質量、高水平的青年教師,必須要完善青年教師的培養及激勵機制,加強青年教師職業道德建設、發揮中老教師的作用。
【關鍵詞】高等學校 青年教師 培養 問題 對策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8.187
教師是高等教育事業發展的重要力量,青年教師作為廣大教師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高等教育事業改革、發展的繼承人。青年教師培養的好壞,關系到未來教師隊伍建設的質量,甚至是國家的長治久安。
一、普通高等院校青年教師基本情況
近年來,隨著高校的擴招、高等院校的轉型發展,大量高學歷的青年教師進入高等學校教師崗位,他們學歷層次高,理論基礎扎實,思維活躍,創新意識較強,能夠較快適應新環境,溝通能力強,為教育事業增添了新的活力。大量新鮮血液的注入有助于提升辦學水平,提高教師隊伍質量,優化教師隊伍結構,有效緩解高等教育教師隊伍結構不合理、學歷層次不高的現狀。
二、普通高等院校青年教師培養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普通高等院校漸漸意識到了青年教師對教育事業的重要性,不斷積極探索青年教師的培養模式,促進青年教師的素質與高等教育的需求相一致,目前看來已取得了巨大的成績,但也存在著一些不足。
(一)管理機制還不夠健全
高校是青年教師教書育人的主陣地,高校對青年教師負有管理的責任,日常管理的好壞直接影響著青年教師的長遠發展。在這一點上,部分普通高等學校的管理體制機制還有不健全、不完善的地方。例如,部分院校對青年教師培養缺乏長效的制度支撐。如一些院校在“十三五”發展規劃和師資隊伍規劃上有提出加強中青年教師的培養,也提出了相應的措施,但在更加具體的行之有效的支持培養制度尚未出臺,相關的監督反饋機制也不夠健全,使規劃不能夠盡快的轉化提升青年教師的素質和水平,不利于青年教師長遠發展。又如青年教師行政任務較多,侵占大量的教學科研時間。青年教師除去被安排的教學任務外,還要花費大量的時間擔任輔導員、教學秘書等職務,留給青年教師總結教學經驗,提煉教學教法,認真研究相關課題的時間比較少,也間接減少了青年教師參加專題培訓講座、學習調研的機會,消磨著青年教師教學科研的激情和動力。
(二)各項需求尚難以實現
在職業發展初期,教師與高校之間的心理契約關系并不穩固,更多是交易型的。[1]高校青年教師的需求可分為物質的需要、歸屬和愛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2]就物質的需要而言,青年教師一般剛進入教師崗位,又大多剛組建新的家庭,教育、購房等各方面的壓力較大,對薪資待遇的關注度比較高,而較低的薪資待遇暫時無法滿足青年教師的物質需求,這里面既有青年教師工作時間短、職稱低的原因,也有高等院校的激勵機制還不夠健全,缺乏合理上升通道的原因。就其他需求而言,由于學校對青年教師的長遠規劃較少給予明確的指導,而大部分青年教師處于工作的起步階段,雖對未來的期望較高,但往往陷入迷茫,不知該如何盡快融入校園大家庭,收獲學校、教師、學生的尊重,實現自我價值,因此歸屬和愛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也難以得到滿足。
(三)傳幫帶作用未能得到有效發揮
“傳幫帶”是一種傳統的以老帶新的工作方法。這里的“傳”是指傳授、傳承;“幫”是指幫助、幫教;“帶”是指帶領、帶動。實踐證明,“傳幫帶”是一種有效的培養人才的方法。傳幫帶既是方式和方法,更是氛圍和風氣。[3]青年教師對教學、科研的認識較淺,未能完全掌握課程教學、課題研究的基本方法和規律,而部分高等院校比較注重青年教師教學質量、教學技巧、教學技能的培養,沒有充分利用老教師的能力和資源,青年教學、科研工作往往是在“單打獨斗”,在如何才能把課教好,課題該如何研究,課題研究中遇到問題該如何處理等問題上,青年教師往往顯得力不從心,不知所措。
(四)培養職業道德的力度還不夠大
對于高校青年教師的職業道德(師德)的培養有兩層含義:一是青年教師個體品德和人格修養的培養;二是培養青年教師樹立教師職業不只是“教書”傳播知識,更應該“育人”的觀念。[4]當前中國社會正處于轉型發展的關鍵期,受市場經濟負面影響的沖擊,普通高等學校青年教師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金錢觀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而部分普通高等院校更加注重青年教師教學和科研質量方面的培養,對青年教師師德教育還不夠重視,且針對性不夠強,較少開展專門針對青年教師愛崗敬業方面的宣傳。青年教師缺少引導,容易缺少責任意識和擔當意識,無法認真履職,甚至可能誤入歧途,滋生學術腐敗,長此以往將不利于青年教師職業發展,也不利于高等教育事業的長遠發展。
三、青年教師培養的路徑選擇
(一)完善青年教師培養機制
普通高等學校可以牢固樹立青年教師就是高等教育未來繼承人的理念,制定符合青年教師發展規律的規章制度,在制度上和日常管理上向青年教師傾斜。在原有規劃的基礎上,制定詳細切實可行的青年教師管理制度,制定符合青年教師情況的培養長期計劃。設立青年教師專項進修培訓和國內外研修基金,遴選一批青年教學、科研骨干,參加海外訪學研修、出國留學等項目。每年有計劃選拔資助青年教師赴國內外重點高等學校訪學深造。鼓勵并支持中青年骨干教師參與國內外高水平學術活動和重大教學科研項目。通過青年教師職業生涯規劃、青年教師教育教學綜合素質培養、青年教師教學基本功競賽以及教學大獎賽等多種方式和途徑促進青年教師專業發展。
(二)發揮激勵機制作用
“激勵機制”是指組織系統中,激勵主體系統運用多種激勵手段并使之規范化和相對固定化,與激勵客體相互作用、相互制約的結構、方式、關系及演變規律的總和。普通高等學校應努力解決青年教師在生活、工作中遇到的困難,多渠道幫助教師解決住房問題、孩子入學等問題。同時關心青年教師的情感生活,開展多種活動,舒緩青年教師焦慮心理。以公平、公正為原則,建立合理的量化考評機制,將青年教師各項活動轉化為分數,通過積分排名,對部門和個人實行獎勵性績效,真正實現多勞多得,激發青年教師工作動力和激情。
(三)強化中老年教師的作用
中老年教師工作實際長、社會閱歷多,對教學、科研工作有一定的心得,能夠比較準確的把握教學規律和授課技巧。因此可以通過制定一對一或一對多的以老帶新相關制度,甚至是落實青年教師導師制,建設一定數量有青年教師參加的教學團隊、科研團隊。團隊由有一定水平、能力的中老年教師負責,通過中老年教師的指導和幫助,解決青年教師如何教學能教得好、如何科研能夠做到好的問題。同時根據中青年教師自身經驗,對青年教師的職業生涯規劃做出詳盡的指導,讓青年教師能夠盡快形成符合自身情況的職業生涯規劃,盡快適應工作環境。
(四)加強教師職業道德建設
普通高等院校需要充分認識到要培養出高質量的青年教師,師德是關鍵。通過靈活多樣的形式來強化青年教師職業道德素養,通過講座、培訓、實地參觀、學習相關資料等途徑及長效監督機制增強青年教師責任感,培養愛崗敬業、吃苦耐勞精神。切實落實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建立師德考評制度,在教師考核體系中將師德指標單列,突出師德目標的導向機制,在教師職務聘任、職務晉升、業務進修和評優獎勵等過程中實行師德一票否決制。通過建立師德建設與教師個人政治、業務發展掛鉤機制,引導青年教師樹立正確的教育觀、質量觀和人才觀。
總之,青年教師的培養是一個長久而艱巨的任務,決定了高等教育事業的未來。青年教師的培養既離不開青年教師自身的努力,也離不開學校在各方面的大力支持和幫助。普通高等院校需要在培養機制、激勵機制、師德教育等方面下苦工,形成符合高等教育特色的青年教師培養長效機制,推動高等院校內涵發展。
參考文獻
[1]宋立渠,宋平,劉啟剛.公安院校青年教師心理契約與工作滿意度的關系及其啟示[J].遼寧:浙江警察學院學報,2017(99).
[2]習恒珍.高校青年教師培養研究—以江西師范大學為例[D].江西:江西師范大學,2011.
[3]丁舸.“傳幫帶”在青年教師培養中作用探索[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4(75).
[4]王恒安.審視高校青年教師培養的維度與策略[J].教育與教學研究,2013(2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