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雒文有
汽車史話
紅旗轎車的風云往事
■ 雒文有
紅旗轎車不僅承載著中國的汽車文化之源,更歷經新中國以來的一系列重大歷史變革。而在它背后曾發生的那些風云往事,都如同紅旗車標的那一抹紅色一樣,永遠被人銘記。
1965年乘坐首批試制成功后的紅旗CA770轎車的中央首長有:朱德、鄧小平、賀龍、陳毅等。
這些名字是大部分中國人民都熟悉的,他們是這個國家和民族的開拓者和奠基者。而紅旗車半個世紀以來的傳奇故事,也與偉人們密不可分。
從1959年9月紅旗兩排座轎車的批量生產,到1965年9月第一輛三排座車型的誕生,一汽經歷了六個年頭,實現了紅旗的第一次換型。
紅旗換型的原因基于內外兩個方面,內因是兩排座車型在使用過程中,逐漸暴露出在各項指標方面不夠適應外交活動的需求。車體高大,略顯得笨重,外形不夠美觀大方,車內尺寸不盡合理,舒適性與實用性欠佳,與60年代國外同級車比較還有一定差距。外因是當時中蘇關系日趨惡化,造車的專業技術尚未被掌握,從民生到經濟都面臨巨大壓力和困難,中央領導乘用的吉斯轎車一無備件來源,二無車輛更新,種種原因促使紅旗轎車的研發人員將壓力變成動力,盡快實現了紅旗的第一次換型。
1965年8月底賀龍副總理來廠視察,并來到試制新型紅旗的工作現場。當他在總裝配車間看到工人們的干勁,聽到由于廠房大修正分散在八個場地組織生產時,對陪同他參觀的黨委書記彭亞光說:“你們在這樣簡陋的場地組織生產這種精神很好。”隨即又向周圍的工程技術人員講:“在國外是要給你們獎金的,我們給你們立功,發給你們獎金。”在賀老總的鼓勵下,經過5個月的時間,1965年9月12日,一汽試制出第一輛紅旗三排座高級轎車。
新車試制成功后,馬上送到北京讓各級首長領導審驗。新車頗受好評,也吸納了不少更人性化的建議,比如考慮周總理迎送外賓太累,后座如果能放倒,以便讓周總理可以在車上打盹,休息一下。還有領導在試車時發現車內噪音較大,問及原因,是因為老款二排座車型的消聲器馬力消耗太大,為此有人提出:“新型紅旗車這么大,講究的裝飾和講排場都是必要的。這車有國際影響力,車內噪聲太大會給外國友人留下不好的印象。”
紅旗車型的設計隊伍在聽從和吸收了各級領導的諸多中肯建議后,從車身外觀到內飾都不斷調整。這個過程中還有一則趣事,李先念副總理看過車后,詼諧的問:“這車能不能出口?我現在感興趣的是換點外匯進來?!?/p>
三排座紅旗轎車的試制成功,逐步實現了為中央領導換車的任務。在此車基礎上紅旗轎車廠試制出了檢閱車、救護車、小三排以及保障首腦安全的保險車等等。